和谐管理:现代学校管理的新理念

2012-04-29 23:51任春霞王玉梅
科教导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管理者理念情感

任春霞 王玉梅

摘要和谐学校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是顺应和谐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管理是和谐学校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学校必须加强和谐管理。如何将和谐理念融入学校管理,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从和谐学校管理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对和谐管理理论的深入了解与分析,进而提出构建和谐学校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和谐管理学校管理以人为本

1 和谐学校管理的提出

1.1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把建设和谐社会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从和谐的构建或营造而论,群体的和谐是建立在个体和谐的基础上的,社会的和谐有待于个体的和谐去促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而教育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和谐的学校管理。和谐学校管理能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在已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出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也未能幸免。学校各种冲突事件时常见诸于各大新闻媒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管理因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功绩而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但是两者的不和谐由来已久,而且日趋严重。在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学生对老师望而却步,不敢轻易接近老师;教师则以“学者”自居,妄自尊大,瞧不起学生,视学生为学习的机器,动辄打骂学生。应试教育的盛行更是加剧了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和谐的学校管理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以“长者”、“权威”、“传道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路人。

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是学校的另一重要的人际关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管理就是服务。”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一种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人常说:“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领导应该关注教师的需要,倾听教师的心声,重视教师的成长和培养。学校管理者应是非分明,奖惩公正,实事求是,公道正派,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但是,当前教师与学校领导者的关系不容乐观。领导们越来越讲级别、讲派场,不关心教师的需要,对教师的意见置之不理,导致很多教师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3 现代学校管理的需要

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莫测的社会里,我们的管理活动面临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不乏管理理念的今天,在管理思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今天,细心思考我们会发现,科学管理的理性已达到了极限,后现代思想已越来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和谐”之境界。在没有一个普适的管理理论产生之前,我们认为,和谐管理理论更适用于现代学校管理,现代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管理更要注重和谐,建设和谐学校。和谐管理是和谐学校的应有之义。加强和谐管理是构建和谐学校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2 和谐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

和谐学校管理的提出源于和谐管理理论,是和谐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些研究者将“和谐”理念引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而提出来的。在我国,首次正式完整地提出和谐管理理论的是席酉民教授。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管理理论遵循“双规则”,一方面用优化的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另一方面用减少不确定性的思路解决人的主观情感、行为的一面,前者为“谐则”,后者为“和则”。 “谐”是指一切物要素在组织中“合理”的投入,考虑的是科学化、物化的内容,讲究的是比例协调、配合得当、科学安排。“和”是人及人群的观念、行为在“合意”的嵌入,更多地看到的是人的心理感觉、感受。在双规则的引入和运用中,和谐管理理论的特色突出地表现在对于“和”的强调上,并认为经过传统积累和环境诱导下的行为协调形成的“和则”体系,对组织应对不确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遵循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管理理论,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关注优化科学管理,更要关注用不确定性消减的方式解决主观情感的人文管理,这样,学校管理工作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提高绩效。一所学校,只有在和谐中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也只有在和谐中才能发展。本文的和谐学校管理突出强调了“和则”的运用,因为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学校管理面对的是人的世界,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活动中,人是根本,人处在中心的位置。因此,“和”是学校管理的灵魂,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所谓的和谐学校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进行的管理,其核心和实质应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3 和谐学校管理的实施

和谐学校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没有现成的套路可循。探索和谐学校管理方法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任重道远,而又刻不容缓。这就必然要求管理者加强和谐管理创新,注入现代管理的新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的新方法、形成现代管理的新机制,通过和谐管理促进和谐发展,以构建和谐学校。具体说来,学校管理者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 树立和谐的学校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和谐学校管理必须遵循的价值理念。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校里的“人”,说到底就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那么和谐学校管理就是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3.2 注重和谐的管理方法:柔性管理与情感管理

传统的刚性管理主要是运用权力的影响,通过权威、法令、制度、控制与惩罚,以法定职务角色进行管理,对客体缺少人文关怀和感情交流。和谐的学校管理应实现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促使管理者注意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柔性管理渗透了和谐思想,要求对师生员工采用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运用品格、能力、威信等因素进行协调和沟通,形成团体和谐状态。

情感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和谐的学校管理离不开情感管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人情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管理离不开感情,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益与成败。所谓情感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教职工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注重职工的内心世界,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正向情感,消除职工的低沉情绪,通过感情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情感的力量是伟大的,它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3 健全和谐的管理制度:制度管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章”,任何一项管理,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就犹如游戏没有规则,一切都乱了套,学校的管理尤其如此。和谐管理并不意味着对制度管理的忽视,和谐管理需要规范、需要制度,通过规范与制度强化和谐管理,推进和谐管理理念的落实、保障和谐管理的成果。制度管理是和谐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学校的前提。实施制度管理有利于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和谐的学校管理需要和谐的制度管理。管理制度要在“理”的规范中显示真情: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调动教职工与学生的积极性,让师生员工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时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定期修改不合时宜的要求,使学校制度更富有人性化。

3.4 建立和谐管理的运行机制:民主、公正、公开

民主监督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民主、公正、公开是和谐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要做到发扬民主,让教师参与到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此外,学校要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对于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提职、晋升、进修、利益分配等方面要坚持公正、公开和公平的原则。实施民主管理,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使和谐管理更加科学化,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认同感,使大家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者理念情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