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角色问题探析

2012-04-29 23:51张晓倩
科教导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张晓倩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继而指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高校辅导员在该方面的角色扮演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角色不清的问题,工作方式方面的问题等。最后,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心理疏导者角色扮演的问题,给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问题角色理论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话题,并为人们所热议。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无不凸显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相应的由于这些事件的高曝光率,也使得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达到高潮。具体来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情感方面。包括家庭情感关系、恋爱、朋友关系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家庭情感缺失、失恋、孤僻等等。

其二,学习方面。大学学习方式与高中不同,很多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之后,还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学习成绩表现较差,造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感增强。

其三,就业方面。由于大学扩招,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这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都感到忧虑、焦灼甚至是绝望。

2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表达的是个人与社会的互动,首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美国的著名社会学家乔治米德,角色理论从过程角度来说,具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角色期待:所谓角色期待从社会角度来谈的,指的是社会对某一角色提出的一种整体性期许,具有伦理和规范意义。这就好比戏剧、电影的剧本和导演对某一角色行为的限制与设定一样。因此,按照戈夫曼的说法,一个社会个体,总会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每一个角色,都对应着社会的一种期许。

其二,角色领悟:郑杭生先生指出,社会或他人对角色的期许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它还不是角色承担者自己的想法。人们对角色的扮演虽然会受到社会期许的影响,但是更多的取决于个人对角色的认识、理解,即角色领悟。正是因此,虽然同属一个角色,个人扮演的表现却各不相同,有的是模范表率,有的却是反面典型。

其三,角色实践:角色实践是角色领悟之后,对角色的具体扮演,是个人在实际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角色状态。然而,正是这种角色的具体实践形态,使得角色扮演的结果出现了诸多的区别,如果没有很好的制度规范和弹性的引导机制,很有可能造成角色失败的结果。

3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角色实践

3.1 现状

首先,对心理咨询的宣传不够;高校和相应的学院虽然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员,但是由于宣传不足、宣传存在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心理咨询非常避讳,由此,心理咨询部门的利用率和影响都很低、心理咨询工作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用有限。而正是这样的原因,学校也不太重视这个方面的工作,投入有限,各个学院或班级的辅导员往往就是该院的心理辅导老师。然而,作为辅导员,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方面明显存在着非专业、不重视等问题。具体上说,就是名誉上负责该项工作,实际上并不开展工作。

其次,高校辅导员在做心理咨询工作时,往往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虽然都是促进人积极发展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又有严格的区别。在理论基础上,心理咨询属于心理学科,而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基础。在目的上,心理咨询是为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个体更好地为社会阶级服务。在工作方法和手段上,心理咨询多采用个别交谈的形式,重视倾听和感情沟通;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采用讲课、报告、参观、访问的形式,重经验说教和言传身教。然而,作为高校辅导员而言,往往是身兼多项工作任务,往往在工作中既干这个、又干那个,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的情况,用一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终,不仅学生感到厌烦、不信任,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还有可能越来越严重;而且作为辅导员自身也陷入了心理困境,工作压力倍增,与学生的关系变得紧张。

3.2 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很容易看到,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辅导已经是一种常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越发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但是,很显见,辅导员在扮演相应的心理指导者的角色时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可以借助上述角色理论加以解读。

我们看到,客观上学校已经为辅导员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角色要求,但是并没有为该角色提出具体的定位,是一种 弹性角色设定。这尽管与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关,但是事实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那么从实践者角色领悟的视角来看,高校辅导员做心理辅导工作,具体上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呢?

笔者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将高校辅导员扮演的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定位如下:引导者、联络者和沟通者。所谓引导者,即是辅导员应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充分把握好健康的度和相应的弹性空间,学习和把握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在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恋爱、学习等方面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树立正确的观念。所谓联络者,是指辅导员在心里辅导工作中,应该充分做好学生与老师、学校管理部门,以及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联络工作,为大学生排忧解难。所谓沟通者是指,辅导员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心理辅导中,以双方平等的姿态,用朋友交谈的方式对待对方,不让辅导对象产生心理压力,让他们能畅所欲言,更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的形式对待辅导对象,而是通过双方有效的充分的沟通,最终实现心理疏导。

4 高校辅导员如何扮演好心理疏导者的角色

其一,在新生入学时,应充分做好相关的教育,引导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19岁左右的高中毕业生,刚刚踏入大学,可能是第一次远离家人,生活上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自理能力不足非常突出。此外,学习方面,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所不同,学习适应问题也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另外,还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会造成许多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可以从建立班级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请高年级的同学与他们座谈、交朋友等方式,对新生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生活情境中。

其二,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强精神和责任感,塑造高情商人才。当代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擅长与人交往,自理能力极差。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正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意识和责任感的话,那么,不仅会造就许多复杂的心理问题,还无法实现我们培养高情商人才的目标。

第三,组织相关活动,充分扮演好一个联络者的角色。具体而言,辅导员可以邀请一些心理方面的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为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提供一些救助渠道,提供可以依赖的资源条件。此外,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专门邀请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老师来作指导,并且定期组织一些校友返校与在校生交流,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招聘会等等,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解决大学生所焦灼的问题,这就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