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学者都非常重视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出现的偏误现象,有大量对这些偏误进行分析的材料,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就不会范错误,我们同样会说很多病句,也要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可能会造成歧义,影响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根据有关“给”字的一个病句语料,通过从词义、语义、语法等不同层面来分析其在语料中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问题。
关键词:病句;给;V+N结构
在文章开始我想先区分两个名词概念,一是病句,即有毛病的句子。如果是违反了语法结构规律就属于语法错误,如果是违反了客观事理就属于逻辑错误;二是偏误,它是与失误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成系统甚至有规律的语言障碍。它不是学生一时口误造成的,而是可能由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文化迁移、学习策略或者交际策略等原因造成的。今天我要分析的病句是由于本人个人说话习惯,造成错误、出现歧义的句子,不是本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所以,将本文定位于病句分析。
看下面一段语料:
我:“小李,我这周五要请假回家。”
友人:“为什么呢?”
我:“我给我姐结婚去。”
友人:“啊?你替你姐结婚啊?”
我:“不是啊,就是参加我姐婚礼啊。”
对话进行到这里,我想大家都看出了那句“我给我姐结婚去”造成了友人的误解,以前每次这种情况时,我都是用这种表达方式,第一次有同学对此提出异议,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我深入研究的病句个例,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句话。
一、“给”字的词汇意义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为封闭域,以下是“给”字的解释:
给gěi ①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叔叔~他一支笔。
②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交与,付出:送~他。
注意:动词本身有给予意义的,后面可以用“给”,也可以不用;本身没有给予意义的,后面必须用“给”:还(~)他一本书|留~你钥匙。
③为(wèi):他~我们当翻译。
④引进动作的对象,跟“向”相同:小朋友~老师行礼。
⑤叫;让。a) 表示使对方做某件事:农场拨出一块地来~他们做实验。
b) 表示容许对方做某种动作:那封信他收着不~看。
c) 表示某种遭遇:羊~狼吃了。
⑥助词,直接用在表示被动、处置等意思的句子的谓语动词前面,以加强语气:裤腿都叫露水~湿透了。
以上是词典对“给”字的解释,根据词类的划分,可以把其解释分为三小类,一是,第①和⑤义项是“给”字的动词用法;二是,第②、③和④义项是“给”字的介词用法;最后显然⑥是助词用法。
(一)、“给”的语义分析
“我给我姐结婚。”这句话中,我为“给”字选取得义项是③,即表示“为”,“我为我姐结婚。”等同于“我参加我姐姐的婚礼。”而造成歧义的原因之一就是,同学为“给”字选取的义项是“替”,那么这句话的整个意思就变了,由我参加婚礼变成了我是结婚的人之一。
(二)、这句病句的句法结构分析
在“我给我姐结婚。”这句话中,“我”是代词做主语,“给”是介词,所以“给我姐”是一个介词结构做状语,“结婚”是一个动宾式的复合词,我将它概括为双音节V+N结构,我们来看一组同样结构的句子,为了更加清晰地看出句子结构,我将“我姐”部分用“她”来替代:
1)我给她唱歌。
2)我给她做饭。
3)我给她献花。
*4)我给她结婚。(注:句子前带*为病句)
前三句我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来看分析结果为:
1)我‖<给她>唱|歌。
2)我‖<给她>做|饭。
3)我‖<给她>献|花。
显而易见,这三句话中,以第一句为例,“我”是主语,“给他”是一个介词结构做状语,“唱”是谓语,“歌”是宾语。依此来看,第四句为同样的格式,也可以划分为:
*4)我‖<给她>结|婚。
但是,我通过变换的方法将这四句做比较,得到结果如下:
1)我给她唱歌。 →我唱歌。
2)我给她做饭。 →我做饭。
3)我给她献花。 →我献花。
*4)我给她结婚。 →我结婚。
经过变化之后,我发现前三句在语义上没有变化,第四句变换后虽然不存在语病,但整句话与我之前那句本来想表达的语义却相差甚远。那么究竟为什么看上去同样的句法结构变换后意义却发生了改变呢?到底造成“我给我姐结婚。”歧义的原因有哪些?
二、这句话成为病句的原因
我们知道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语序颠倒;(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多余;(4)指代不明;(5)关联词用错;(6)前后矛盾;(7)句式杂糅;(8)不符合事实等。通过上面的变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主语“我”与后面的双音节V+N结构搭配没有问题,只是加上介词“给”之后才会产生歧义,可见,“给”与双音节V+N结构的搭配恰当也是句子成立的关键条件,所以“我给我姐结婚。”这句话,属于搭配不当造成的歧义。
(一)、“给”字的语法意义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有提到:“介词‘给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在受事主语句里引出施事来,作用与‘叫、让、被相似;另一种用法是引出与事,有时候可以把受事当作与事来看待。”例如:
我给电脑修好了。
“电脑”本来是受事,现在前边加了“给”,是把它当与事看待。所以换句话说,“电脑”在形式上是与事。语义上还是受事。因为它本来是受事,所以这句话里的“给”能够换成“把”。例如:
我把电脑修好了。
那么在例句“我给她唱歌。”中,“我”作为主语是施事,“她”在句中是受事,不是与事,因为此句不能用“把”替换“给”所以这句话中的“给”应该是第一种用法。
(二)、例句中受事与双音节V+N结构的语义关系
在1)、2)、3)句例句中,双音节V+N结构分别为“唱歌”、“做饭”、“献花”,这三个动宾结构的共同点就是这些动作施事主语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她”是单纯地受事,只需要“听歌”、“吃饭”、“接花”就可以,而第四句中的“结婚”,却是施事主语独自一人不能完成的,必须要“她”来与事才叫完整地完成。可见,“结婚”与其他三个双音节V+N结构分类不同,才造成不同的搭配需求,所以如果将它们放在同一个句式里,必然会由于搭配不当造成歧义。
同样根据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到的:“上文说‘给有两种作用,一是引出施事,一是引出与事。无论哪一种情况,‘给字的宾语都可以省略。”用这句话也可以检验以上四个例句哪个是病句,例如:
1)我给她唱歌。 →我给(她)唱歌。
2)我给她做饭。 →我给(她)做饭。
3)我给她献花。 →我给(她)献花。
*4)我给她结婚。 → *我给(她)结婚。
通过对比我发现,第四句省略受事“她”后,句子更加不成立,所以,说明“结婚”一词不能与介词“给”搭配。
三、哪类双音节V+N结构能与介词“给”搭配
(一)、双音节V+N结构的分类
我们知道语法单位可以分成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那么双音节的V+N结构到底是词还是短语,要看具体情况。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是语义上和句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区别词和短语,就看这个词还能不能再切分或插入其他词,如果可以,说明是短语;如果不可以,说明是词。语素是构词单位,短语是由词组组成,所以我先从语素方面分析。当V与N其中有任何一个是不成词语素时,V+N结构必是一个词,例如:
1)V、N均为不成词语素:宿舍刊物
2)V为不成词语素:航线 卫兵 傍晚
3)N为不成词语素:结婚 结晶 动员 挂钩 注意
当V和N都是成词语素时,有可能是词组有可能是词。例如:
1)词组:做饭 吃饭 献花 唱歌 还钱
2)词:管家 革命 磕头
可见,介词“给”后面的接的双音节V+N结构中,V和N都应为成词语素。或者说是动宾短语。
(二)、是否可以从双音节V+N结构的配价角度来分析
“价”即原子价,原是化学术语,1953年,法国语法学家泰尼埃尔(Lucien Tesniere)在其《结构句法概要》(Esquisse Dune Syntaxe Structu-Rale)一书中首次将配价概念系统地引入到语法学中。通过阅读《汉语配价分析与实践》和《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我试想是否可以从配价语法的角度去分析双音节V+N结构,并将其分类后,来归类哪类可以与介词“给”搭配。
所谓动词的“价”是指,这一动词所能直接支配的名词形成份。它能支配几个名词成份就是几价动词,那么在现代汉语中,V+N的结构最容易形成的关系就是动宾关系,如果它是一个词,那就是动宾式的复合词;如果它是一个短语,那就是动宾结构短语。
当这一结构是词时,V与N之间有可能具有配价关系,也有可能是非价组合。例如:同样是V或N其中至少有几个是不成词语素一组里的词,“结婚”虽然是动词,但却是配价组合,具有支配关系;而“宿舍”一词是名词,不具备支配关系,所以是非价组合。
当这一结构是词组时,是V和N都是成词语素一组里的一的小类,例如:“吃饭”一词组合是开放的,是配价组合的词组。
由此可见“结婚”与“做饭”、“唱歌”、“献花”都是配价组合,但介词“给”只能与配价词组搭配使用,不能与动词性的配价组合搭配使用。
四、总结
本文旨在分析“我给我姐结婚。”这一病句,包括造成病句的原因,以及怎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给”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以及介词“给”与双音节V+N结构的词的怎样搭配问题。证明了这句话中介词“给”与“结婚”搭配不当,这句话正确表达方式就是“我参加我姐婚礼。”介词“给”后面搭配的谓语和宾语必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并且是配价词组。
参考文献:
[1] 朱德熙.句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 沈阳,郑定欧.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单麟钧(1988.5-),女,河北唐山人,鲁东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