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亮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激发兴趣;开阔视野;突
破难点;增大容量;辅助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61—01
多媒体集视频、图像、图形、文字、动画、声音等功能于一体,传递的信息量大,创设的情境形象逼真,生动感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可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巨大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数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决定的,再次就是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可以使知识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学生会产生好奇心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我先用多媒体演示蝴蝶的图片、京剧中的脸谱,这些直观画面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蝴蝶的翅膀、京剧中的脸谱可以按照某条直线对折,从而引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轻松掌握了学习内容。
二、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教材内容
中学数学知识难度增加,往往教师讲完了课,还有部分学生对有关内容不太理解,而多媒体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知识难度,同时还能利用其搜索功能,拓展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圆的内接四边形”等课后,鉴于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我就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查阅资料。学生在互联网上获知,“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且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于是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研究,并把学习收获记下来。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评价。如此一来,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而且还拓展了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内容有些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能轻易地突破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我用几何画板将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的联系用动画演示,我移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让函数图象的位置、斜率发生变化,指引学生观察y=kx+b中k、b的值随着图象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从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深刻理解b的大小决定图象与y轴的交点位置,k的大小决定图象的斜率。
四、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遇到一些比较费时间的活动,如书写大量的板书内容,而这些活动并非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但为了达到所需目标又不得不开展这些活动。在课堂45分钟内,若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会消耗宝贵的时间,而不板书只口头说明,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就能节约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教师必须经过列表和作图两步,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教师几乎很难分出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函数的性质。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很快给出函数值,并画出函数的图象。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辅助练习,熟练形成解题技巧
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一组难度渐增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固定出题,也可以是随机出题,或根据教师所给的课目、章节、题型、难度灵活出题,增加练习的智能性,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计算机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辅导,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轻松掌握解题技巧。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