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莉
〔关键词〕 历史教学;口述史;功能;历
史体验;学习方式;能力养
成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54—01
所谓口述史,顾名思义,就是口述的历史。口述史学习,即引导学生通过采访历史见证人,以进行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与学习等活动。口述史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历史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使他们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并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于学生而言,口述史学习具有历史课堂学习所无法替代的功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广大历史教师还缺乏对这一学习方式功能的深入研究。笔者现就口述史学习的功能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首先,口述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口述史学习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直接体验生活中的历史,进而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历史非常遥远且陌生,历史学习枯燥乏味,这也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与之相反,口述史学习却能够增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在口述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到学习富有趣味,而且能够深刻地体验到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老“红卫兵”、老“知青”来了解“文革”;走访上年龄的人以认识民国历史和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生活;也可听老战士讲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发生的故事等。让学生通过这些特定的人群来了解过往的历史,历史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更为直观、鲜活,他们也会逐步体会到:历史是集体记忆的浓缩。其对历史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其次,口述史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认识历史、提高历史素养为目的,学生只有通过深入采访、广泛搜集资料才能最终修成“正果”。访谈或采访,是口述史学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事先拟定好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采访提纲,并引导他们对采访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其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将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就会对历史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掌握。在口述史资料的获取过程中,学生能否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关键在于掌握采访的技巧,因而口述史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又由于采访对象多是年长人士,并且采访需要学生配合做大量的准备与整理工作,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然后,口述史的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热情。口述史的学习具有开创性,其是一项以过程为导向的活动,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一活动中,对于问题的设计、采访对象的选择、访谈等都需要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成果的形成则需要学生进行分工协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在课堂上难以发挥的才能,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最后,进行口述史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接触社会不同价值观念,以及体验现实生活的机会。新课程理念要求历史教师要拓展课程资源,为此,历史教学有必要向课外延伸,要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中的人群,直接体验历史、体验社会生活。口述史的学习会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其形成理解、宽容的处世态度,并促进其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