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岳民
摘要在日益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下,导师的社会关系影响力就显得十分关键,然而,单一的帮助往往会造成一部分研究生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如何正确地帮助研究生就业,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十分关键,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况,利用导师自身影响力对研究生毕业进行帮助,从而达到导师与研究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导师影响力
1 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首先,研究生培养教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由于学科种类、研究方向等的不同,研究生所接受的教育,有些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社会的根本需要。相对来说,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应用型、复合型学科培养出的毕业生更容易被岗位所吸纳,但是,又由于扩招导致的师资力量不足和研究生普遍水平普遍偏低,致使这样的学科也难以培养出优秀人才,因此导致了用人单位从前以往追求高学历人才的理念中走出,造成了用人求实不求高的局面,研究生就业压力进一步上升。其次,由于研究生就业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就业信息的不充分、就业市场的供求不平衡增加了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时间;同时,不道德、不规范的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危机感,造成了研究生择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最后,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加大了就业难度。研究生中存在着眼高手低、专业知识不扎实性、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诚信缺失等状况,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恐慌,并且,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地方保护主义等思想,进一步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2 研究生导师的影响力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导师的职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始终都是以指导学生学术成长为基本的。然而,导师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份子,会有着自身独特的影响力。导师的影响力来自多年来的积累。导师由于身份的不同,虽然和学生同处在校园中,但是会比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的接触外部社会。由于工作的需要,导师常常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积累起相对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并稳定地存在于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领域中。同时,由于导师本身的勤恳努力,在相关领域积累着丰富的学术成果,在自己所从事研究的行业中会形成较高的社会声望。由于这样的资源与声望,在相关领域中,会形成导师独特的影响力。作用于研究生身上,就是对研究生的就业推荐意见较容易获得社会认可。因此,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导师,其影响力是可以起到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 “导师影响力”下研究生的不良反应
由于导师的影响力在相关领域的存在,研究生可以相对地减少就业的压力。然而,正因为如此,导致一些研究生产生了不良反应。
由于导师影响力的存在,减少了就业压力,会使一些研究生因此产生惰性心理,表现在对学术研究的懈怠上。研究生本应在学习期间,通过导师的指导,合作或独立完成一些学术研究,增添学术成果,才能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增加自身价值,以便在毕业后能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顺利就业。然而导师影响力的存在,会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认为毕业之后不需要为就业担心,于是无所忌惮,忽略对学术的研究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理论基础扎实、自我认可度较高、自尊心较重的研究生来说,导师影响力的存在,往往会对其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这样的研究生有着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能够通过导师的指导,顺利完成一些学术研究,获得学术成果。但是,如果导师影响力非常高,那么,这样的学术成果往往不会被社会完全认可,通常会将其认为是导师的暗中帮助的结果,这样,无形中会使研究生心灵受创,进而产生出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这样的研究生往往抱负较高,不愿意笼罩在导师的“光环”之下,渴望实现自我,突破社会偏见,这样,也许就会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芥蒂,不利于研究生和导师的发展。 (下4 如何正确使用导师在就业指导中的优势
研究生导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教学、示范、合作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和理论操作能力。但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有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理念,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除了师生关系外更多了亲情在其中,除了对研究生的能力引导,还会对研究生的思想和生活给予激励与关心,所以,如何正确的使用在研究生就业时的导师影响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导师兼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做法与体会》①一文中,论述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将研究生就业问题划归入导师监管范围内的办法。该校详细的制定的导师监管研究生就业的实施细则,将学生就业问题与导师挂钩,就能否帮助研究生就业对导师进行评分,并希望能够因此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但是,导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过多的关心研究生毕业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导师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在《论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的职责——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分析》一文中,则通过外部性理论分析,批判了将研究生毕业问题纳入导师评价系统的看法,当然,作者在文中并不是想要对立研究生与导师立场,而是希望能通过更为理性的方式达到研究生与导师的双盈,作者在文中指出,将研究生毕业工作纳入导师评审系统“本意是想激励导师更好地投身于教育和研究工作,其结果却可能因导师工作的外部性未能依循正当途径内化,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②
通过以上借鉴,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生就业的确是导师以及社会所共同关注的事情,然而,对于研究生就业的关注也不应当盲目,导师解决的途径应是找到合理的方法。
(1)导师需要充分了解研究生心理,因人而异的对研究生就业进行帮助。如前文所述,研究生性格各有差异,对待同一件事物的心理也会不同,所以,想要正确的帮助研究生的就业,就需要在充分了解研究生心理的情况下,根据性格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帮助。对于乐观向上、态度积极的学生,可以适当利用导师影响力为其就业进行帮助。对于生性敏感,心思细腻的学生,应当在揣摩其内心感受后,根据情况,判断帮助或者暗中帮助。对于生性比较顽劣的学生,则需要在引导中暗中帮助,应做到既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也不培养其惰性情绪的滋长。
(2)导师需要充分发掘研究生学术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塑造研究生良好学术形象,从根本上帮助研究生就业。“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才是用人单位衡量其价值的所在,如果单纯依靠导师影响力,则势必会力有不逮,在将来的工作中也无法胜任。
(3)适当发挥导师影响力,通过导师对研究生就业进行有目的指导。导师资历深厚,除过高超的学术造诣还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稳重的分析问题能力,导师借助其影响力的关系,可以多方位的寻找合适于研究生的就业渠道,减少研究生就业的盲目性,有的放矢,才能更好的帮助研究生就业。
综上所述,只有在充分建立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出发点,因人而异的运用导师的独特资源——影响力,才能正确处理研究生就业问题的难点,从而为社会和谐、教学事业发展尽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