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感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2012-04-29 21:00李燕
考试周刊 2012年14期
关键词:管理者校园情感

李燕

摘要: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从情感管理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情感管理和和谐校园的关系,情感管理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情感管理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高等院校情感管理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高等院校作为全社会文化、教育、人才培养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和谐校园建设成为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的校园,即师生员工相处融洽,校园生活、工作环境、秩序等要素之间的矛盾处于协调稳定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学校管理者就要在“情感”上下工夫,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善于进行情感激励,并以此为纽带进行正向情感互动,从而起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作用,创造一个相互理解、团结协作、不断上进的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

情感管理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感情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在高校倡导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下,情感管理作为管理的新形式,日益受到重视。

情感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主体以先进的管理思想、热情的服务态度、真挚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营造一种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它要求管理者能够因人而异,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刺激人的心理需求,充分挖掘人在情感方面内在的因素,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管理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感管理更多的是突出人的精神属性,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更多地强调管理者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外部环境,使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在思想上形成统一、态度上积极向上、情感上达到互动,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管理更加和谐、融洽,从而达到管理的目标。

二、情感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情感管理所产生的绩效直接反映在校园人际关系和谐方面。人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动性因素,只有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团结和谐、理解支持的和睦关系,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高度增强,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合力,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教师的创新团队建设,增强干部的团结协作意识。如果不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忽视情感凝聚管理的作用,那么,学校必然是人心涣散,没有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肯定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1.淡化行政权力,增强服务意识。淡化权力观念,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行政管理理念。高校管理部门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机关,更需要管理主体淡化行政权力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当今高校都相继出台一系列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以期取得更为显著的管理效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并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其原因是只注重行政权力和规章制度的以人为本,忽略了人内心的情感作用,而情感因素会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入强大的外在因素,弥补现行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的不足,从而淡化行政权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

2.激发教师的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管理是多因素整合而成的,管理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在于它的管理对象中“人”的因素是否积极上进,能否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校管理中,以其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管理中更离不开感情的投入。管理者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发现教师的精神需求,使教师的智慧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培养教师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和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制度管理的刚性和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冲突,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工作效率。

3.完善学生的人格、情感,促进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情感教育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美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加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沟通,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它还具有认知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应用情感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1.营造和谐、融洽、友好的工作氛围。管理者必须从管理理念上认识到不能依靠权威支配人、强制人。或许这种权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成既定的目标,可是完成的过程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是一直处于压抑状态,长期下去必然会使人有逆反心理,且工作效率低下。现代管理艺术以现代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为基础。英国学者罗杰·福尔克认为,整个管理活动本身就是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在管理方法上的具体表现,管理者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情感和心理进行干预,让人积极参与,双向互动。这种管理艺术需要管理者本身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和管理经验,甚至是管理者的个人风格、魅力、修养、情操、品德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微妙的非正式化的管理模式需要管理主体以个人的高尚品德和热情态度影响管理客体的心理和行为。管理艺术需要管理者能够了解和理解管理对象的个体需求,差别化对待不同的个体,满足个体的需求。特别是在稳定个体情绪方面,不仅需要管理者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较强的控制力和说服力,而且需要管理者有情感融入和耐心指导。

2.创造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对人的管理其主要思想是理解人、尊重人和依靠人,努力挖掘人这一重要资源。尊重人的核心是客观评价和充分肯定,这就需要管理者不仅尊重人格和对人的业绩进行客观评价,还要创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工作时需求的满足度越高,人们完成这项工作的动力越大。因此管理主体应该重新定位这种管理模式,让人从内心接受并自我管理,在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很好地嵌入情感管理,使制度变得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高校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主要依托的是人,强调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有其特殊的模式,管理的链条以“人”作为主体贯穿始终,因而情感因素作为人的精神属性在管理中不容忽视。高校管理主体必须高度重视人这一重要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释放人蕴藏的能量,让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工作中,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主要职能。

在高校这个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其管理目标、管理对象与工商企业管理有着较大差别。教师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源,他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充实,期望自己的尊严、地位、名望被人赏识,他们的付出希望得到认可,显然这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柔性管理方式更适合和满足这种知识化组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它是学校创新治校理念的精华。在当今高校中,“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要想建设好学校,除了要引进“大师”,盖好大楼外,还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用校园文化的精神来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让员工心里始终装着学校的大目标,团结一致,共同为学校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使学校保持长久竞争力。

总之,情感管理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性化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人才是可贵的,人才的管理是复杂的,只有硬性的规章制度,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高校在情感上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创建和谐校园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顾萍,李福星.浅析情感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08,(4):48-49.

[2]熊伟.情感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3).

[3]王丽萍.高校人力资源的情感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2).

[4]李文博,周燕.论高校管理中的情感管理[J].高教论坛,2009,(4):32-33.

猜你喜欢
管理者校园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开心校园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