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闻宇 方有贵等
摘要:文章论述了过程控制在出口烟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只有不断地开展全过程的质量改进活动及引进先进控制理念,才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树立良好的质量信誉及赢得更大的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打叶复烤;质量管理;过程控制;非烟物质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9-0148-04
随着国内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国际市场对烟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关注度越来越高,“原料保障上水平”已被视为战略成功与否关键的第一步。打叶复烤企业作为工商交接的纽带及卷烟企业的“第一车间”,所提供的产品须由过去的合格产品向优质产品进行转变,由结果控制向过程转变,其转变的关键在于强化过程控制,牢固建立全员质量意识,才能切实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贵阳复烤厂于1998年开始加工出口烟叶,至今已有14年历史,年加工能力80万担,产品远销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长期坚定不移地执行了“质量第一、顾客第一、信誉第一”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了全员的质量意识,从而使得贵阳厂的产品质量长期保持稳定,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与客户的交验合格率长期保持在100%,质量事故为0,客户索赔事件为0。
1建标准、打基础
2008年以来,贵阳厂根据长期加工出口烟叶的经验客户需求,先后建立了《出口烟叶分级标准》、《出口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程》、《出口烟叶打叶复烤质量检验规程》三个出口烟叶加工标准,现已正式列入贵州省地方标准,并于2010年9月颁布执行。其中《出口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程》、《出口烟叶打叶质量检验规程》的起草意义重大,填补了贵州省乃至国内在加工出口烟叶时工艺及质量检验规范的空白,改变了过去在加工出口烟叶时无标准可循,各企业都是按照各外商技术人员口头指导进行操作,对外商技术依赖过大的局面,同时也满足了外商的各类质量需求。《出口烤烟分级标准》针对国内烤烟分级标准与国际市场质量需求的较大差异,经全面总结多年来出口烟叶的加工经验和进行探索研究,建立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出口烤烟分级标准。通过建立该标准,使贵州省烤烟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稳定和拓展了国际市场,大幅提高了利润,扩大了出口量,提升了贵州省烟叶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2立制度、重执行、强考核
结合出口烟叶质量控制的特点,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从原烟收购、原烟保管、原烟纯化、复烤加工、成品储存、成品发运、转基因控制、虫情控制、非烟物质控制等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可控制的质量运行、考核标准及质量责任制度。在运行标准、《产品质量考核制度》及《产品质量经济责任制度》上明确了谁应该对哪一个质量环节负责、产品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谁来检查、谁来对绩效打分等责任。按季度、年对原料采购部门、生产加工部门、仓储运输部门、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质量考核,再通过以上部门将各项质量控制指标详细分解到各执行岗位人员的季度生产经营进行考核,通过各种方式将质量管理的理念及监督贯彻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力地推动了各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意识的形成。
3完善监督范围、加强过程监督、严格标准执行
3.1着重完善质量检验的范围
目前质量检验范围覆盖烟叶原料收购、挑选质量检验、煤质量检验、包装物质量检验、加工过程质量检验、成品验货检验、仓库成品保管检验、成品厂检,形成了科学完整的质量检验系统,实现了对产品原料的输入、产品形成与实现、保管、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监督,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
保障。
3.2加强过程监督,确保产品质量
由质量监督部门烤季前制定详细的全过程《烤季质量监督检测计划》和批次生产加工《工艺策划书》,质量监督人员按检验计划组织对原料收购、挑选、包装物、生产加工过程、仓储保管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检查,根据情况的不同实时加大检查的频次。
3.3以标准和顾客要求为行为准则,实施质量检验控制
严格按照客户要求、行业、省局、企业标准对原料、包装物、生产过程、成品要求进行检验,及时将各项数据反馈到生产现场及其相关操作员处,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原料及包装物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待重新检验后符合要求再投入使用。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项严加监控,配合生产人员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保证了生产正常运行,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返工处理,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每月由专项小组对各部门的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纳入月度考核,不足之处督促改进,有效确保了标准的执行率。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确保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3.4建立信息平台、科学统计分析、严格持续改进
第一,建立了产品实现全过程控制的日、月通报制,能初步体现上一工作日及月度的过程控制完成情况等。并在生产现场建立公开的产品质量宣传栏,将质量宣传语及每日各班次质量情况以宣传栏的模式展现出来。通过各班组的不断对比、提醒,促进了生产人员质量意识的加强,并推动了工艺、质量的进步,逐步树立了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生产人员就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观念。由专人每日将各质量控制环节的检验情况通过办公OA系统发至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便于各部门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其环节的质量情况,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质量,并每月出具各环节的质量分析报告,发布在OA上,加强改进地监督,确保质量信息传递、改进的及时性。
第二,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出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目标。当每一班次完成生产后,对所有的检测结果加以收集、整理,通过对每一班组各项质量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方差)、过程能力指数的分析,从而了解、预测和监控过程的运行状态和水平。明确质量波动的工序和项目,将信息传递至生产加工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和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4建立非烟物质控制平台,向非烟物质为0的目标迈进
非烟物质是出口产品安全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一类非烟物质。在制度保障方面建立了对非烟物质的意识宣传、控制、考核的相应机制。各部门严格按照《非烟物质控制程序》进行控制,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非烟物质进行分类识别、产品危害性认识及控制规范的培训。同时把非烟物质的分类识别、产品危害性认识及控制规范作为新进员工必须的培训内容。通过警示标志、图片、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宣传,以提高员工的认识。按月对原料、储运、生产部门现场控制情况实施监督考核。在生产控制方面,通过原料入库、挑选、车间加工环节信息的及时传递沟通,以加强控制、现场加大人手增强挑选力度、现场合理设置控制点、控制日产量、加大现场检验频次及反馈力度、加强加工设备、设施及人员管理避免烟叶二次污染、加大成品检查力度等手段有效地确保了产品质量。在统计分析方面,要求挑选车间每日对选前的原料、选后的原料安排专人进行抽查并分类统计,并对现场挑出的非烟物质进行收集分类统计;生产车间每日对摆把台、挑选台风选除杂,烤前、烤后对非烟物质进行剔除并进行统计;并由质量部门按月、烤季进行统计分析。以上的数据收集分析将为贵州省各地区出口烟叶的非烟物质情况建立数据库,有利于为各地区的烟叶生产指导、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设备技改方面,2008年增添风选除杂设备,2010年针对把内非烟物质和细小的麻丝、尼龙、塑料丝线、副产品金属等不易剔除的情况,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技术改进,改造了切尖解把设备,分层除杂、打叶后端添置了永久磁铁等设备,产品中化纤线、棉麻、金属制品基本得到控制,有效地保障了产品质量。
5推行从“传统质量管理理念”向“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转变
2008年以来在产品质量管理理念上进行了革新,将传统质量控制模式向现代质量管理的模式进行转变。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将“降低生产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加强过程预防、追求零缺陷质量”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加工的质量控制上,贵阳厂积极引入“西格玛水平”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本着“查找异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彻底解决、纳入标准”的原则,积极采用了SPC统计过程控制,降低了产品返工率,提升了优等品率,使得生产车间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80%以上,达到三个西格玛以上的质量控制水平,出厂合格率为100%。
6推行从“门柱质量观”向“目标质量观”的转变
依照国家局“卷烟上水平”中原料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复烤加工作为卷烟企业的“第一车间”,要从为卷烟企业提供合格原料向提供优质稳定原料转变。另外,随着国际烟草商对中国出口烟叶的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稳定的产品质量才能增强贵州烟叶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同行业间的竞争力。因此加工出优质稳定的产品已经成为贵阳厂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通过近两年在质量知识的全员宣传及建立相应质量考核制度、考核指标对加工的正确引导下,从操作人员到管理人员都意识到目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牢固树立了“目标质量观”。“目标质量观”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紧紧盯住目标值,不是依靠检验把关,而是依靠过程控制,结果是不但提高了贵阳厂产品的合格品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优等品率。
7积极引进菲莫公司SPP先进管理理念
2007年贵阳厂为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质量控制水平,积极引进和吸收了菲莫国际烟草公司的SPP先进管理理念,该理念强调以清洁生产为基础,避免烟叶的二次污染、建立完善全过程质量追踪体系为关键,提升现场人员、设备、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为目的。通过全体人员近一年半的不懈努力,于2008年顺利通过SPP认证,获得了菲莫公司产品的加工资格,基础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认证后,为确保SPP工作在企业得到长效运行,建立了该项工作日监督、考核机制,并设立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为后续菲莫公司复查认证的顺利通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结语
通过上述质量过程改进工作的开展,产品质量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第一,出口产品质量逐年都得到了提升,客户的投诉少了,质量满意度大幅提升了。
第二,从贵州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9年7月开始对贵阳厂出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以来,截至2011年6月份共计检验405个批次产品,共计产品280947件、55261.9吨,检出不合格批次4个批次,总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9.01%。其中2009年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6.67%;2010年批次抽检合格率99.16%;2011年无不合格批次,批次抽检合格率100%。可以看出实施分类管理以来,贵阳厂的年度批次抽检合格率都保持在96%以上,并逐年呈上升趋势,符合出口二类监管企业产品质量稳定,连续两年年度批次抽检合格率96%以上的要求。
第三,近三年的日烟验货,一次性通过,外商对加工质量、非烟物质控制水平非常满意,评价较高。
第四,在2010年7月份马来西亚的订货会上为日烟加工的成品被评为亚洲供货商提供产品符合度最高、质量最优的产品,这值得为这荣誉付出努力的所有人员骄傲。
第五,凭借多年良好的质量诚信和质量控制水平,贵阳厂于2009年6月被贵州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评为B级诚信企业和二类监管企业,成为贵州省内第一家具备分类管理要求的出口烟叶加工单位。这是国家质检机构对贵阳厂产品质量信誉及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的一个认可。该监管模式的实施也解决了产品快速通关与严密监管这一矛盾,使得贵阳厂出口产品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发货速度得到有效地提升,仓容紧张的问题也得到有效地缓解。
第六,通过三年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地开展,企业在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的基础上,锻炼出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质量管理人员,又进一步提升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及巩固了企业的质量文化氛围。生产部门从过去的“要我控制质量”变为现在的“我要控制质量”,彻底改变了过去与质量部门由于生产数量与产品质量长期扯皮的现象。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顾客的满意是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顾客的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有效标准。只有不断地开展全过程的质量改进活动及引进先进控制理念,才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树立良好的质量信誉及赢得更大的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公绪.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林秀雄.品质管制[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左闻宇(1974-),男,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复烤厂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打叶复烤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