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刚 李薇
今年是ThinkPad这个品牌20周年。1992年,德国设计师Richard Snapper从日本的黑色寿司盒受到启发,设计了这个黑色的小盒子,20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变化巨大,但是ThinkPad一直坚持着“小黑”和Track point小红点的标志性形象。2004年,作为IBM PC部门的一部分,ThinkPad被中国联想集团收购,此后的8年间,这个品牌在消费者眼中依然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最近这些年,中国企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也收购了不少的国外品牌,但令人失望的是,大部分被中国企业收购的国外品牌不仅没有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带来帮助,反而以更快地速度退出了市场。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无论如何对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损失。
那么,ThinkPad这个品牌,在联想集团的手中,又是怎样获得新的活力的呢?
ThinkPad何以不变?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产品集团总裁Peter D.Hortensius在北卡罗来纳州莫利斯维尔郊区的联想总部这样解释ThinkPad的继续成长的原因:“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时,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就是把所有ThinkPad原班人马并入联想旗下,其中包括研发了ThinkPad的日本大和工程设计团队,以及在罗利工业设计团队等等。”
这位在IBM服务了17年的电气工程博士,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期间曾经是核心谈判团队成员之一。他觉得,不管是在IBM还是在联想集团,ThinkPad作为一个产品没有改变,“不管是设计团队、产品策略、质量和目标消费者,都没有改变。唯一的差别是,ThinkPad在IBM诞生,但是在联想集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企业收购外国品牌之后,在市场上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怀疑”,虽然“Made in China”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但是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还是觉得中国企业很难运作一个全球品牌。在信奉“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IT市场上,Peter之所以要强调ThinkPad不变,根本的考虑也许是要打消消费者这方面的疑问:在联想集团手中,ThinkPad这个品牌依然会保持其曾经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只要人们愿意思考(Think),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就都能轻松解决。”1911年,IBM创始人、“计算机之父”老托马斯·沃森重组成立IBM后,开始奉行这个座右铭。这种信念也植入到了IBM内部,1992年ThinkPad的诞生。第一款ThinkPad笔记本电脑700C拉开序幕,销量数十万台,远超过预计的三五万台,扭转了IBM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不得志的局面。随后的ThinkPad系列数百万台的销量,进一步巩固了IBM笔记本的王者地位。
ThinkPad难以拯救IBM PC部门整体颓势,未能阻止“蓝色巨人”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2004年末,20岁的联想把IBM PC收入囊中,其中包括ThinkPad品牌。
如今,以ThinkPad品牌为代表的中国区商用PC市场份额已高达50.3%,排名第一。即使全球PC产业停滞不前,2011财年ThinkPad在全球同比增长29.7%,远超整体市场5.2%的增速。
看来,“联想”加上“思考”!这个组合很有成效。值得一提的是,进入联想后,ThinkPad外表依然如故,俗称“小红点”的TrackPoint(指点杆)也从未改变。在这不变的外表后面,还有ThinkPad的基因。
基因的延续来自于稳定的团队。这种接纳在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童夫尧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融合:“联想与IBM PC的成功整合,关键因素就是文化的融合。业界这么多的企业,IT行业兼并收购成功率并不高,关键问题就是文化。”
此外,产品基因的互相融合也尤为重要。童夫尧解释,Think本身是商用、稳定、高端、可靠的定位,整合后联想定出两条产品策略,一个是Idea,一个是Think。Idea针对消费,Think针对商用。商用客户不强调配置,不追求花哨、时髦,稳定、可靠、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是他们共同的诉求,而这恰恰是Think本身的DNA。
创新加分
稍微留意联想的组织结构会发现,原来ThinkPad团队很多的高管现在正在轮岗到联想供应链体系、产品研发体系等担任重要的职位。同样,原来来自联想的高管在ThinkPad不同的组织下也担任要职。此外,联想内部ThinkPad的工程师前去研发ideaPad,反过来ideaPad的工程师也会去ThinkPad系统。这种融合更能激发创新。
正是由于融合以及人员机制的灵活,联想时代的ThinkPad才会在原有基因上,有新的突破。ThinkPadX300就是这么一款产品。
2008年1月,在苹果公司最新发布会上,乔布斯从一个信封中取出新款银色超薄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后,Peter D.Hortensius也迫不及待地让女秘书找出一个完全一样的信封,把联想一个月后才上市的新款超薄笔记本电脑X300装进去。
Peter最终松了口气——还好,能装进去。他的压力有多大:X300集成了多项业界最先进的技术;作为并购IBM PC后的首款自主笔记本产品,联想对X300寄予厚望;2008年北京奥运在即,作为顶级赞助商的产品,X300将对赛事各方进行服务……
这款投入了联想大量创新资源和研发资金的笔记本电脑,后来也被证实是唯一敢于与MacBook Air拍板的“Air杀手”,杨元庆当时以产品经理的角色,在多个公众场合都要宣扬一下X300。X300的成功也让Peter充满斗志,而更为重要的是,8年间,ThinkPad已由在IBM的边缘地位,变为在联想的核心力量。
对于想通过收购来拓展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不管被收购的是品牌还是企业,是否将其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是否能够注入足够多的资源帮助其焕发新的活力,是整合后企业能否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
联想集团日本大和实验室是ThinkPad的诞生地。大和实验室的负责人内藤被称为ThinkPad之父,当年与他一起研发ThinkPad 的yokota这样评价被联想收购之后的改变:“IBM是专注于做大型服务器和大型客户解决方案的公司,PC和笔记本电脑不是核心业务。联想是专注于做PC的厂商,在核心业务上给予极大的支持。所以到今天ThinkPad的产品丰富度和盈利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并购之后也有机会招聘更多的毕业生和资深工程师,仅日本大和实验室的人员队伍至少增长50人以上!”
今年8月份,联想集团将发布ThinkPad 20周年纪念产品X1 Carbon,这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产品,被认为是“超极本”中的杀手级产品,碳纤维材质,超轻超薄,力在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ThinkPad成长,也在带动Think家族不断壮大。6月初,联想集团推出全新ThinkServer品牌,联想服务器品牌“万全”将逐渐被“ThinkServer”代替。这意味着,联想Think家族又多了一名成员,也使联想可以给全球所有商用大客户非常清晰的产品组合:笔记本有ThinkPad,台式机有ThinkCentre,动画设计、图形处理有ThinkStation,企业级产品有ThinkServer。
成长挑战
TinkPad在联想集团获得了新的成长,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2008年,联想集团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的X300,主打超薄概念,却被苹果的Mac Air抢了先。因为iPhone和iPad的风行,苹果的笔记本电脑销售也被带动起来,吸引了很多年轻时尚的消费者。
作为传统PC阵营中的代表型产品,与苹果公司相比,ThinkPad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面对,那就是决定用户体验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操作系统不由自己掌控,而是由微软控制。所以,对于ThinkPad来说,寻求设计和工艺制造环节的突破就成了不得不极力倚重的竞争手段。这个方面的突破非常困难,那个小红点Track Point曾经是人机交互领域的重大创新,如今触控成了更新潮的应用。另外一个人机交互领域就是键盘了,的确ThinkPad这些年在键盘方面有很多创新,比如全尺寸键盘(由原来的7行键盘变为目前的6行),如按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等等。持续改进是联想产品上一直以来的追求,只是这种创新的边际收益没有那么高。
联想集团如今已经是全球第二大PC企业。但诚如杨元庆所说,“从传统的个人电脑拓展到电视,拓展到手机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消费化的趋势也已经显而易见,我们必须很好地顺应这些变化,否则即使我们现在成为个人电脑的老大,未来也只会是个输家。”
杨元庆预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会取代掉一定比例的PC;消费化正在改变企业对IT设备的购买行为。就像今天很少有公司为员工配备手机一样,未来他们连笔记本电脑都不再进行购买,买什么样的设备将成为纯粹的个人选择,消费者的选择。娱乐机和商用机的界限已不再清晰,打着商用标签的ThinkPad就有些尴尬。
事实上,联想和杨元庆在几年前就开始为ThinkPad寻找从单纯的商务办公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为此,联想在收购IBM PC次年上市IBM已研发好的Z60,并推出曾推出银色的纪念机型;2009年1月,联想中国区商用事业部发布了ThinkPad两款中低端笔记本电脑产品;2010年1月,联想更是颠覆性地推出了红色甚至更多颜色的Edge系列。当时,联想官方Edge系列的广告炫目、惹眼,很难让其与ThinkPad及商用联系在一起。
对此,联想集团全球市场团队副总裁Jeff这样说:“用同样的电脑,既做工作,又回家娱乐,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的品牌也会随着这个趋势进行一个演变。在设计电脑的起初思维,还是作为一个商用的工具为出发点,会包括ThinkPad坚固、耐用、值得信赖的属性。同时,我们会加入客户在下班以后,对个人娱乐的需求。比如说更好的声音系统,更好的屏幕等。”
不管怎样,联想的消费级市场野心逐渐明朗。2011年,为进一步拓展美国市场,联想大手笔,掷出1亿美元面向伴随着苹果产品长大的年轻人发布一系列全新品牌广告,覆盖了网络、电视、数字以及印刷品,渠道包括ESPN、Bravo、MTV等年轻人热爱的媒体。
在快速变化的IT领域,一个品牌能够有20年的成长历史,也算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产业奇迹,何况期间还有一次并购整合。在20年的历史中,因应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和持续改进已经是ThinkPad的一种基因,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依然看好这个中国企业收购而来的有着全球影响力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