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高校在不断拓宽经费筹集渠道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满足高校发展目标的财务管理模式。如何做好新时期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保障高校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本文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关于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议,希望对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高校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才能促进学校做优做强。
一、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规,结合高等学校特点,国家财政部制定了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一)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必须单独设置财务处(室),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不得在财务处(室)之外设置同级财务机构。高等学校校内后勤、科技开发、校办产业及基本建设等部门因工作需要设置的财务机构,只能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其财会业务接受财务处(室)的统一领导。高等学校二级财务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统一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务处(室)的监督和检查。但是在实际中,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但有一部分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停留在学校“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与现有高等学校的规模和发展。
1.在预算编制方面。高等学校预算由学校财务处(室)根据各单位收支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经学校最高财务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分别上报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预算控制数(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高等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这样的财务预算的特点是年度内预算的计划性比较强,但对学校中长期规划考虑显得很单薄,这种预算编制原则和办法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具有普遍性。
2.在收入和支出管理方面。高等学校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这样的收入来源比较狭小,而在实际情况中,现今的高等学校已经是一个容量很大的经济实体,拥有相当规模的优质资源,仅有这几种收入形式是不够的,高等学校对政府财政的依赖程度太高,导致很多高校欠下巨额债务。高等学校支出主要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高校预算支出的具体安排是按照“切块包干,归口管理。定额控制,超支不补”的原则来执行的。一般地,高等学校预算支出分为正常经费支出和人员经费支出两部分,在这种支出形式中,支出的投入有形,但是产出却无具体价值形态来评价,或者说效益无法得到具体价值的体现,单位的事业效果反映不全面。
(二)会计核算原则采用收付实现制
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高等学校财务收支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支的部分,并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这样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这将对高等学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带来隐患。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有根本的不同,这约束了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弊端。
1.在资产管理方面。高等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但存在某些高校财务基础工作较差,会计账户设置不合理,会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薄弱,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在财务监督方面。高等学校的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形式。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实行不同的监督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监督制度都非常的不健全,有些学校甚至忽略掉财务监督体制,导致管理的各种漏洞,易产生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白条记账等违反财务纪律的现象。
二、结合现状,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革新的一些思考
一个优良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一个高等学校的正常有序发展,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机制的运行,能够有力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平稳地发展。因此。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及时革新,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非常的重要。
(一)财务管理体制方面
高校应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大体制,注意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在学校财务处的统一领导下,下设二级机构,注意正确处理好学校与二级单位的财务关系。既要保证学校财务部门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又要注意调动和发挥二级单位的积极性,防止“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状况。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二级单位的独立核算性质不变,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各二级单位资金的性质,按照有关会计制度,分别设置会计科目,建立不同账套,归口进行单独会计核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不变,学校财务部门要对各二级单位分别核定经费指标,并由各二级单位具体管理,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三是资金使用权不变,各项资金的审批和使用仍归原二级单位负责。学校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依照有关财经法规、制度,对各二级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管。
(二)预算编制方面
高校应全面科学地编制预算,具体表现在:一是在我国高校可以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根据资金收支的内容下设专门协调组,如收入预算协调组、教学科研支出预算协调组、后勤保障支出预算协调组、人力资源支出预算协调组、项目支出预算协调组等,负责高校预算的编制工作。各协调组根据学校确定的收支预算框架,提出具体预算,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综合平衡,反复论证,最后报学校决策机构讨论通过。二是建立绩效预算管理的约束机制。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鉴于高校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各高校预算收支盘子有大幅度增长,单纯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现状。为了实现对学校预算经费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应在“零基预算法”的基础上,在高校内部构建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绩效预算管理引入了项目竞争和资源效益配置机制,有利于鼓励管理者创新与资金节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科研服务能力。其基本出发点是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的问题,其基本收益是高等教育资源的节约。
(三)收入管理方面
我国高等学校是在政府的领导下,高校拥有相对自主权的办学模式,由于高校办学的这一特点形成了目前相对单一的收入形式类型,高等学校应该走和有实力的相结合的路子,将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内在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所培养的人才要和地方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要在取得政府财政补助的同时寻求大企业的财力支持,使高校的科技成果优势顺利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理想模式。一些高校成立了教育基金会,这是多方筹集资金、办好教育的努力与尝试,也是高校逐步形成多元化收入渠道的一个良好开端。但是这仅仅是个开端,需要高校做的工作还很多。要打开思路,办实办好,在培养人才方面走出新路子,扩大高等学校的经济容量,提高高等学校承受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
(四)支出管理方面
编制预算支出的出发点应该更加贴近单位的实际情况,支出的类型和数量应真实体现二级单位和部门的事业效果,建立支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按标准和定额管理来核定支出,实行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加大对预算支出的分析检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分清轻重缓急,提倡勤俭节约。
(五)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目前的固定资产核算有许多不合时宜的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是:应当先查清高等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根据使用状况再确定适当的、符合实际的折旧率,来建立正常的固定资产进入、价值转移和退出机制,使得高等学校所执行的培养学生无成本核算的缺陷得以弥补,同时也解决了高等学校现有固定资产价值不实的问题。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价值的动态转移等情况,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进入、消耗和退出的整个过程。
(六)财务监督方面
在财务监督方面,应充分调动银行的外部监督与高校的内部监督体系的统一。也可效仿美国的高校,建立一个学校中央管理的电脑系统,依靠这个系统对各基层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结算和管理,并监督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运行。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外,涉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也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变革所必须考虑的。例如,如何细化预算管理级次,如何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教学和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如何提高等,以使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革新取得实效。本文只是从简单的几个方面谈了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点思考,希望对我国高校未来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有一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青.高校绩效预算体系浅析[J].财会通讯,2008,4(7):11-12.
[2]薛颖.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究[J].财会通讯,2011,3(2):321-323.
[3]郭玉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J].财会探索,2011,11(5):1221-1222.
[4]郭银清.美国高校预算管理经验与借鉴[J].财会通讯,2011,12(3):381-383.
[5]岳凤霞.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12(4):181-183.
[6]高丽红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7,6(5):198-200.
作者简介:戴美英(1961-),女,山东省济南人,任职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