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飞
案例:我家有个小外甥,特别喜欢玩“雪花片”。有一天,他也像往常一样拿出“雪花片”玩,只听见他一声大叫:“发芽啦!”随后便把“雪花片”乱撒一地。天哪!顿时弄得整个客厅到处都是,我气晕了,真想跑过去狠狠地打他一顿。突然,“我是老师”的字眼浮出脑海,对呀,自己平时不是最恨这些打孩子的家长吗?那自己如果这样做了,跟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想:好吧,给他一次机会。于是我蹲下来,问道:“牛牛,你在玩什么呀?”没想到他指着满地的“雪花片”高兴地说:“小姨,你瞧!我在播种。”“啊?你把它们当成种子了吗?”“是啊,我播得好吗?”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我真庆幸自己的理智,既然这样了,我就将计就计,把游戏进行到底吧。“牛牛,瞧,秋天到了,种子成熟了,该是丰收的时候了,让我们一起去收割吧。”话音刚落,只见他飞速地把“雪花片”一片一片地收了起来。
分析:孩子的内心是丰富多彩,极具想象的,所以他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雪花片”当成种子来玩。这和我们成人大不相同,我们站高了,看远了,往往陷入自以为是的偏执却不自知。所以,我们家长应常常提醒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他们的眼光看问题,以孩子的思维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孩子,知道他真正在想什么做什么,才能以公平之心对待,公正之举处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反之,如果我们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不但不能使孩子信服,反而使孩子内心受到创伤,甚至造成他们叛逆的心理。
对策:这次事件,使我颇为欣喜,原来,教育孩子有时候可以变得这么简单,也使我亲身体会到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是多么重要。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有的家长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以教育者自居,似乎自己总是正确的,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来,孩子心里还是不服气的,只是不敢言语罢了。家长既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更是具体的设计者、执行者,关键还是要在平时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因此,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作为家长,我们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努力缩短与他们心灵之间的距离,愿意听他们的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使其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使用训斥或命令性的口吻与孩子交谈,注意不要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来批评孩子,更不要靠打骂来解决问题。这样,只会抹杀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进步。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家长应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人无完人,家长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错误。当你发现孩子做错了的时候,就应该先跟孩子坦诚沟通,讲清楚,而且可以听孩子的意见,这本身就是人格的力量。
二、理解,做孩子的善良家长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孩子正是在不断纠正缺点或不足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重要的不是孩子是否犯错误,而是家长采取何种态度。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所采取的态度,恰如一把犁刀的两面:它可以“掘出生命的新水源”,也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恒的伤疤。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时应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对其启发和引导,千万不要强制或抑制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快乐地玩,幸福地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了,也不要急于去纠正他的错误,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权利。自己体会自己,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才是我们要让他们学会的。而且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坦然面对错误的勇气,是他们应该逐渐形成的品质。
三、引导,做孩子的生活老师
如果希望孩子能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告诉他“我们……做会更好”。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责备他错了,却忘了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做会更好。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记住在告诉孩子正确做法的同时,自己的行为是否也合乎规范,言行一致才是真表率。有一位家长对孩子说:“盆在那边!”意思是要叫孩子拿过来。但是,他没把下面那句话说出来。孩子还在做自己的事情,家长呵斥到:“干什么呢,还不快给我拿过来!”这位家长并未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却责怪孩子没有听懂。他认为孩子应该明白他的意思。其实只要多加一句话,就能把意思说清楚。对孩子讲话一定要完整地表达意思,它可以减少许多矛盾。
总之,教育要以孩子发展为本,没有沟通的教育不能使孩子潜能充分发展。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增强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不仅要牢记“爱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这句至理名言,更要提高爱孩子的艺术,而这种艺术的前提就是——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
(乐清市虹桥镇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