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著名学者牛弘其人其事

2012-04-29 18:14封立
甘肃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大将军隋炀帝图书

封立

在初中文言文选读教材中,有一篇《牛弘笃学》的短文,说的是隋代重臣、著名学者牛弘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也手不离书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牛弘字里仁,生于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公元545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是东汉初期名将、护羌校尉牛邯的后代,北朝时其先祖为避难改姓尞,到牛弘时才恢复祖姓。父亲尞允在西魏、北周时曾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工部尚书,被封为临泾县公。牛弘自幼好学,北周时曾任中外府记室、内史下大夫、仪同大将军,并袭封临泾县公。隋文帝时先后担任秘书监、礼部尚书、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被授予大将军衔,晋封为奇章郡公,大业六年在江都去世后被隋炀帝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归葬故里。如今,在灵台县荆山森林公园的三贤祠中,供奉的三位贤人中就有牛弘。

牛弘一生为官清廉,勤奋好学,著述严谨,为隋朝的文化图书建设和礼仪制度建设作出了功不可没的奉献。开皇初年,牛弘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并担任掌管图书典籍及修史、著述事宜的秘书监。鉴于多年战乱,南北分离,图籍大量流失,而宫廷藏书太少的现实,牛弘上书朝廷建议开献书之路,搜访图籍,以充实宫廷馆藏。在奏疏中,他列数自秦至陈书籍五次大的损失,认为战争和愚民政策是造成历代书籍损毁的主要原因,强调“为国之本,当大弘文教,纳俗升平。而天下图书尚有遗逸” ,必须采取措施鼓励民间献书。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使者到全国各地以优厚的条件搜访遗书异本。对这些来之不易的书籍,牛弘带领属员及时进行了整理校勘、抄副保存工作,并据之编出了隋代第一部综合性的藏书目录《开皇四年四部目录》。此后,隋朝还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图书搜求,并从中挑选孤本精本抄副保存,到隋炀帝时官府藏书已达200万卷以上。与此同时,牛弘还依据以前撰修的《周起居注》,编写了《周史》18卷。因“牛弘为史,尤务清言”,唐初官修《周书》的不少篇章,都直接采用了牛弘《周史》的原文。

开皇三年(583年),牛弘晋封为奇章郡公,并担任礼部尚书,奉命主持编撰了包括祭祀、冠婚、宾客、军旅、丧葬五礼的《隋朝礼仪》100卷。开皇六年(586年),牛弘改任太常卿,主持改定雅乐,作乐府歌词,撰定圆丘五帝凯乐,在国子博士何妥、音乐奇才万宝常的参与下,用11年时间,以古代五声六律为基础,充分吸收魏晋以来传入的西域乐舞文化,制定了宫廷燕舞七部乐,还亲自修定了以正商清声和九部四舞为特色的后宫新乐,完成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大融合。其间,他还负责进行了度量衡的统一工作,方便了商品交流和赋税征收。大业年间,牛弘又主持制定了车辇、服饰、剑履诸礼,制定并指导了隋炀帝参拜恒岳的全部仪式,并修撰完成《隋大业律》18卷。

开皇十九年(599年),牛弘被授予大将军衔,出任吏部尚书。对官吏的选拔,他坚持“先德行后文才”的标准,凡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吏都很称职。部侍郎高孝基,机敏聪慧,清廉谨慎,然而俊朗有余,行为有些放荡不羁,许多官员都不放心,只有牛弘竭力重用他。邢州刺史侯莫陈颖为官清廉,甚有惠政,牛弘便向朝廷竭力推荐。后来侯莫陈颖被封为大将军,总管桂州17州军事,因他到任后以仁爱对待百姓,使当地少数民族心悦诚服,多来归附。牛弘“任人唯贤、因才授职”的用人原则,深受朝廷和官吏的好评,史书也称赞其“隋之选举,于斯为最”。

牛弘一生,权高位重,荣宠当世,而他却车服平俭,宽厚温良,事上尽礼,待下以仁,“纳于言而敏于行”,更不随波逐流。朝廷权臣杨素位极人臣,带兵出征时大臣们纷纷设宴相送,唯有牛弘无动于衷,杨素亲自到太常府辞行,牛弘也仅将其送至中门即止。杨素无奈地说:“奇章公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更为可贵的是,牛弘终生好学,虽职务繁杂,仍手不释卷,著书不辍,一生著述近两百卷,至今仍有文集13卷传之于世。

作为隋朝文化工作的最高领导人,牛弘适应大一统的要求,团结南北学人,发展文化事业,制定礼乐制度,搜求整理古籍,对隋朝乃至唐宋时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名臣魏征评价说:牛弘笃好攻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澈之不清,混之不浊,可谓大雅君子矣。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大将军隋炀帝图书
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图书推荐
大将军搬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班里有个图书角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李渊起义
“彭大将军”也写诗
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