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体育健儿奋勇拼搏挑战人类极限的盛会,同时也是新技术的展示和应用的盛会。奥运会上的技术应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或者比赛装备方面的新技术应用,这方面的技术进步往往会引起很多争议,人们会说科技的应用让奥林匹克失去了人类体育运动比赛的意义,同时因为各国科技水平的差异而引发运动员之间的不平等。
另一种新技术体现,是众多赞助商和企业将新的技术、产品和应用在奥林匹克大赛的支持层面。由于奥林匹克运动会每4年一届,在这个时间间隔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每一届的奥林匹克大会都能看到技术的大跨越。
伦敦奥运会IT系统的总承包方——法国源讯公司公布了一组数字:伦敦奥运会期间,将会有将近85亿台手持和移动设备连接到奥运会的信息系统中,包括各种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当然,这还没有算上全球日以继夜播放奥运比赛的40亿台电视机。
单从上面的数字就可以看出,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新的传播环境、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给奥运会的传播所带来的巨大转变。在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之前,我们的记者从信息系统、移动支付、3D转播和物流运输等4个主要方面,对本次奥运会上新技术的应用做了重点的采访,在下面的文章中,你将会看到在运动员的比赛之外,还有另外一场技术的大赛,而且同样精彩。
赛场外的数字暗战
这将是有史以来最Connected的一届奥运会,如何才能让一切“天衣无缝”地进行?
孙泠/文
现在距离伦敦奥运会开幕还有多少天?
要迅速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你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还是快步走到电脑前?
如果你的手机里下载了伦敦市政府发布的那款名为“London:A City Through Time”(伦敦:历史穿梭)的APP,不仅不会被这种菜鸟级问题难倒,甚至连伦敦街头巷尾的咖啡馆攻略也可以拿出来作为谈资。
这款应用程序的核心是那本厚达1100页、涵盖了5500余个词条的伦敦百科全书,这座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被浓缩进一个APP里,并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热衷于都铎王朝的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游览汉普顿宫,也可以一边听着悠扬的牧歌一边了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平生;既可以无数遍观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仪式,也可以无聊地把伦敦塔桥拖来拽去地研究力学知识;当然,最壮观的莫过于在西敏寺的楼顶对伦敦进行的360度全景摄影……
伦敦奥运会IT系统的总承包方——法国源讯(Atos Origin)公司公布了一组数字:伦敦奥运会期间,将会有将近85亿台手持和移动设备连接到奥运会的信息系统中,包括各种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当然,这还没有算上全球日以继夜播放奥运比赛的40亿台电视机。
最Connected的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将是有史以来最Connected的一届奥运会。”源讯公司奥运会项目负责人、重大赛事与活动部执行副总裁Patrick Adiba说。“重大赛事与活动部”专门负责重大赛事,包括自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至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总共6届奥运会项目。
85亿台手持移动设备+40亿台电视,这个数字说明,移动设备成为观众连接奥运会的一种主流选择,它意味着观看时间的碎片化,以及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无缝”体验。这个数字也说明,人们“围观”伦敦奥运的手段将更加多样化,甚至完全形成两类人群:少部分人依旧守在电视机前喝啤酒、吃爆米花,边看比赛边评论;而更多用户欢呼雀跃、发泄激烈情绪的阵地则是YouTube、Twitter、Facebook,甚至新浪微博。
为了保证这种随时随地与奥运的“Connected”,英国电信(BT)集团已经在伦敦地铁中铺设了欧洲最大的免费无线网。BT的用户可以免费使用,Vodafone等其他电信公司的用户可以通过签订新的服务协议来获得使用权。
同样是在这座城市,1948年举办的伦敦奥运会首次实现了比赛的电视转播,虽然二战后百废待兴的整个伦敦市的电视机数量不过420台。计算机技术首次被引入到奥运会,是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比赛结果被第一次存储到硬盘中;到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各种社交媒体还没有今天这样来势汹汹,运动员们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有关奥运会的文字内容,但视频的上传被严格禁止,图片的发布也因为“版权”问题有相应要求。
伦敦奥运与以往不同。
整个奥运会的IT系统由四部分组成:比赛管理系统(games management system)、比赛结果信息系统(results information system)、数据传输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人力管理系统(workforce management systems)。
作为核心环节之一,比赛结果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将所有比赛的比分情况,在0.3秒的时间内,传递到现场评论员、记者、观众的眼前。这个在往届奥运会上只在部分赛事中试运行的信息系统,第一次被普及到所有26个奥运会项目中,将信息真正“实时”传递出去。
对于现场评论员,它是一个演播台前的触摸屏系统,一个CIS实时解说系统,他们可以在这里选择需要查看的比赛信息──当足球入网时、当游泳运动员的指尖触摸到泳池的内壁时、当击剑运动员刺中目标时……在比赛现场的比分牌显示出比分和结果的同时,甚至可能更早一些,解说员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对于媒体记者,它是名为“myInfo+”的移动终端应用,为超过2.7万名注册媒体和体育官员提供信息、比赛日程、奖牌排名表、新闻资讯以及比赛结果记录等信息。媒体人员可以通过“付费新闻卡”,订制自己需要的新闻服务。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服务,那些重要的提醒信息还可以推送到事先指定的媒体终端上。
必须“天衣无缝”的系统
随着开幕日益临近,伦敦奥组委也完成了首轮技术测试——这是源讯在赛前开展IT系统全面测试的组成部分——通过测试阶段,可确保源讯业务技术专家、技术和程序准备就绪,应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源讯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席集成官Michele Hyron表示:“截至测试阶段结束,我们对用于奥运会的IT系统开展了超过20万个小时的细致测试。伦敦奥运期间,IT系统的信息处理量将达到历史之最,比以往超出30%。而首轮技术测试的圆满结束也表明,我们的业务技术专家团队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席Sebastian Coe称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天衣无缝地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源讯的业务技术专家在某些方面与运动员一样:需要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准备,同时争取在比赛期间发挥个人的最佳状态。
随着首轮运行准备测试的圆满结束,最后一轮准备工作也蓄势待发。而在奥运会开幕后,源讯将与伦敦奥运会技术部一起,共同管理一支由3500名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并负责上千台服务器、1000套网络和安全设备,以及超过10000台电脑的部署,监管着94个奥运场馆的比赛结果、IT安全、电力保障和远程通信。
奥运期间,海量的比赛信息会通过各种通信系统汇聚到技术运营中心(TOC),这个中心位于伦敦的卡纳里码头地区,即人们常说的“金丝雀码头”,是伦敦的新兴金融区。Adiba说,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处理与奥运相关的各种信息,如比赛成绩的即时收集和分发、会务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等,相当于奥运会的“神经中枢”。
为了将比赛现场等地的信息实时传递到TOC,英国电信在伦敦奥运会上部署了一种新型的声音信息传播网络——“voice service”。在开幕式之前,总计1.65万个的手持现场通讯设备将被用到94个伦敦奥组委中心和奥运场址,为奥组委的工作提供现场通信服务。
voice service不仅是场馆工作人员的语音对讲那么简单,实际上它融合了数据、声音、视频以及手机的移动通信服务,各个比赛场馆之间的资源调度和协调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只需要一台设备就可以完成。这个系统的背后,则是思科的通信平台。
保证“神经中枢”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准备大量的冗余系统。意思就是奥运会的每条信息传输线路都准备了多套冗余设备,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立刻跳转。Adiba说:“如果发现哪一处设备有异常,我们就会马上把它从整个系统中断开,迅速切换到备用的冗余设备。”
实际上黑客攻击只是源讯考虑的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一小部分,整个系统的设计还要顾及各种突发事件,比如突发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工程师们设计了超过700种场景,用来检验系统在各种极限状态下的稳定情况。“我们的系统将做到只要奥运会还继续进行,就可以保证相关信息的传送。”Adiba说。
TOC的一个核心职能就是支持被称为“Olympic Data Feed”的系统,汇集各个比赛场馆的信息,将那些总计数以千万计的数据统一,再根据不同的请求传递出去,发送到那些不同的渠道和终端上。TOC从中扮演了中转中心的角色。
这种分布、集中、再分布的结构,来自源讯公司对历次奥运会IT信息系统经验的总结。从2002年之后,源讯开始取代IBM,成为后来历届奥运会(包括夏季奥运会、冬奥会、残奥会)的IT总承包商。
这恐怕是世界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合约。2002年之后的历届奥运会中,作为IT系统总承包方的源讯公司,将奥运会赛场变成了实验室:开发包括运动会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在内的大量软件套件、建立运动会技术指挥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和数据中心要完成奥运村、新闻中心、比赛和非比赛场馆的网络铺设和系统集成。雅典奥运会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前的测试时间已长达20万个小时;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在源讯公司的带领下,有超过4000人的技术团队为奥运的信息系统服务。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项目之一,相比世界杯、亚运会,奥运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是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10倍。
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平台是信息技术的奥林匹克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