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黄乐
[摘要] 快速发展的经济给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会计的变化越来越快,会计的拓展空间也越来越宽阔,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全面、多样。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必须及时作出相应转变,才能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会计教育尚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在分析高校会计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现今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教育; 培养目标; 教育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6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6- 0106- 03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面对着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挑战,会计教育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之后。虽然此次经济震荡的“震源”在金融领域,但很快就影响到实体经济。通过教育如何应对危机,值得人们深思,与金融有着密切关系的高校会计教育改革也就在所难免。
1高校会计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会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由事后反映发展到事前决策,今天的会计人员也由单纯的簿记人员转变为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角色。由于未来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计事前预测只能依据过去年度的经济活动状况和变化趋势来提供反映今后经济发展趋势的信息。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客观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增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修养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的要求,以保证计量出的会计数据不脱离实际,会计数据少出现差错。因此,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坚实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素质,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并能掌握学习技能,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及政府机关的、能适应会计发展的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提到的高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培养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1专业技术能力
能够“顶班上岗”的会计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和审计工作能力。其中,会计核算能力具体表现为按一定会计核算程序,通过计算机将核算单位经济业务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进行登记,进而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最终向有关方面提供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营运期前的财务分析能力,财务预算编制能力,长、短期投资和筹资决策能力;营运期中的销售收入、成本和资产管理能力;营运期末的利润分配能力;以及对伴随整个财务活动产生的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的财务关系和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下的财务关系进行协调的能力;审计能力则具体表现为对受托者(目前,许多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是分开的,管理者接受委托对企业进行运营)可计量信息证据的收集能力,信息符合既定标准程度的确认、鉴证能力,以及将审计结果向利害关系人的报告能力。
1.2社会应变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难免会与未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发生差异。因此,为了提高就业适应性,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社会应变能力。主要包括行业差异适应能力、关联职业沟通能力、会计现代化能力。①由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像其他技能性比较强的专业固定在某一行业,他们可能到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國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种企事业单位工作,而这些具体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行业特征。因此,行业应变能力就是一种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特征,以提高适应性的能力。②会计只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职能管理部门,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不仅会接触企业内部各种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还会与企业外部金融、税务、法律、供销等各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发生频繁业务往来。只有不仅具有会计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而且熟悉各种与会计本职工作相关联职业的知识和量化的沟通能力,才能做好会计工作。③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会计作为最基本的“商业语言”,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存在实现会计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只有不仅掌握现有会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洞察我国会计现代化脉搏,跟上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人,才能胜任未来会计工作。
2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以前,只有财经类院校设置会计学专业,今天的近千所高等院校同时开设会计学专业,不再仅限于财经类院校。同时各高校对会计专业也越来越重视,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高校对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有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人才。然而,各高校对这一目标的理解有所差异,有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有的是培养“高级会计师”,还有的是培养“高级管理者”,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
2.2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节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各高校本应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之外,没有地方去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由于高校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相差较大,以及许多会计专业教师本身就缺少实践经验,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时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编制凭证和登记账簿。
2.3“应试教育”依然普遍存在
和其他学科一样,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考试非常注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可以说几乎没有。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把期末考试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导致学生过度关注考试分数和名次,把成绩当成最终目的,扭曲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现在各种会计考试层出不穷,企业对考证要求高,导致学生为了找工作而参加各种类型的会计考证,而教师教学也就被迫适应学生的考试而作出各种调整以迎合考试的需要。会计的教学就成为了考试的辅导教学,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全面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2.4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
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有些会计专业教师虽然专业水平很强,但由于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影响了教育效果。②由于新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现代化会计办公手段的不断更新,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很重要。但是,有些老师不重视新知识的学习,常年教授给学生的是比较陈旧的知识。③目前我国的许多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教书,很少有从实务中转行搞教学的。高校会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如果会计老师的实务能力本身就不好或者说毫无实践经验、不懂实务,又怎么能教给学生一些在实践中碰到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2.5缺乏会计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为了适应CPA考试、扩大学生的就业率,用大量学时开设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CPA所考科目的课程,却很少有高校开设“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即使是开设了也只是作为课时极少的选修课,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法律和公德意识淡薄。同时,这也是导致目前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3我国当前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在当今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时代,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更要求其具有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鉴于我国对会计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和当前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缺陷,笔者认为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重塑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目标
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会计教育的滞后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专业知识在学生未毕业时就已陈旧,这就使得会计教育很难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新知识和新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美国的《会计教育目标》曾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在于培养他们具备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 因此,高等会计教育并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把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 而应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具备获取职业会计师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因此,对会计教育来说最为关键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而这正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所缺乏的。
3.2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笔者认为高校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较好的相结合:
(1) 增加模拟实训和案例教学课时。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际账务操作的可行性比较低,而会计又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模拟企业账簿进行实训和运用更多的会计案例,使学生对将来要做的工作有个更直观的了解。模拟实训是让学生面对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和财务、成本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未来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模拟实践教学活動。比如可以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手工模拟实训,为后续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奠定良好基础;而在 “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电算化的模拟实训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并提高未来现代化情况下会计办公的适应性。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分析会计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会计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通过怎样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而对于较复杂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资料,互相讨论。
(2) 书本知识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由于会计更新知识较快,现行的会计教育课程有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一些知识已经陈旧。高校可以通过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学的方式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行业的现状及最前沿的动态,改善目前这种情况。
(3) 高校可以实行“双导师”制。高校会计教育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对内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工作需求设立仿真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学校内熟悉和掌握企业会计实践的基本流程;而对外可以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为了保证学生的校外实习,必要时可以实行会计教育“双导师制”。比如在大二时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在大三时则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3.3改变传统考试制度,推行素质教育
在评估一个学生的能力时,不能仅仅通过期末一次考试结果来评定学生好坏的考试形式。虽然有些高校也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但在评定奖学金和其他一些奖项时仍以期末的考试成绩为最重要的评选标准。而目前学生的期末考试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学生的专业能力,多数都是需要死记硬背的题。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改变目前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平时知识的积累,同时使得考试成绩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其次,考试内容应当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一些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的试题。同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可以采用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
3.4提高会计教师业务水平
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懂得教学规律,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更要有敏锐的判断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以适应高校会计教育发展的需要。①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对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各国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②高校会计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高校也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与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进修、调研等方面的管理,把定期对高校的会计教师进行培训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③高校应创造条件以给会计教师更多实践的机会。可以把会计教师定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制度化。
3.5增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舞弊案例的频频发生,说到底都是“人”的因素。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让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和具备风险意识。一方面,要提高高校会计教师的自身素质。由于高校会计教师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起到表率和楷模的作用,高校会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正直、诚实、严谨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在学生的培训课程中应增设会计诚信教育的相关课程。可以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会计人才的社会责任等课程来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并真正领会“诚信”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频.再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8).
[2] 胡星辉. 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及改进[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
[3] 胡绍学. 浅析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路[J]. 理论研究,2009(11).
[4] 于洪.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9(6).
[5] 谢晓妮,纪根培. 高等教育会计能力思考[J]. 财会通讯,2009(5).
[6] 肖凯. 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1).
[7] 张艳秋. 中英会计教育比较研究[J]. 会计之友,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