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枯燥、无味的教学法已经渐渐淡出了教学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创新的教学法,本文从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的意义以及几点创新教学的方法入手,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意义存在问题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1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教学的意义
对许多学生而言,历史意味着枯燥,意味着背诵。尤其是身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阶段,更有考试重大压力下产生了逆反心理,对历史学习产生反叛情绪。加之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教案,不会随机应变,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发散思考而感到无趣;过度重视课堂灌输,而忽略了历史本身要传承给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以及对教学多媒体的滥用;导致教学无法。就历史本身而言,对它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将优良传统和思想发扬光大。经历史沉淀所留给我们的是无价之宝,好好加以利用无论对自身发展还是对社会都是无可限量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而在一堂历史课中无论是学生的态度问题,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学生的态度除了自身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稳坐课堂,乐于接受历史知识,那么学生便可以敞开心扉让历史碰触到他们最深处的情愫和意识,最终就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而“创新”便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也是教师教学法中的“宝葫芦”。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措施
提及历史中的创新教学,笔者从两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是从疑问法入手,实现教学创新,其次是精神与物质教学的完美对接。
2.1 从疑问法入手,实现教学创新
所谓从疑问到创新的过渡,看似不相干。但实在存在教学上的必然关系。以往我们忽略了教学中的“质疑法”,质疑法是指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给出的教学引导中所引出的发散思维与疑问。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会给出学生一根教学主线,而后学生仅根据一条主线进行历史事件的逻辑思维思考。因为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传授时,“按章办事”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学习与历史教学都不是按照历史的脚印再重走一遍,教学的意义也不单单是了解历史。我们知道,每一件事情的衍化都有无数种可能,而走到每一步也都是必然,也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所以在教授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抛砖引玉法,引出一件事情的源头,因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给学生一个源头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来自己还原一个场景,来想象无数种发展趋势,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下一步,再给出下一步历史背景,并在多种可能性下,缩小事态发展范围,以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每一件历史大事件都会一步步走向清晰化,学生的思路也渐渐清晰。
以鸦片战争为例,就可以运用质疑法。众所周知,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学生们在听说这个事之后,由于自身的民族感,会潜意识里抵抗学习,如果给学生简单地教授何时、何地发生何事,产生何种影响。那么本身达不到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可以运用质疑法。对学生设置下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推动力产生了鸦片战争,是什么一步步推动着战争的衍化,直至战争的爆发?如果你身处这种环境,是否会有转机?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首先鸦片怎么就会进入中国,什么样的事件激怒了双方?双方打仗又是怎样的武器配备?首先,国外背景: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那么这样一个导读导进来,可能就会想起电影里的很多清朝人吸毒的场景,“东亚病夫”四个字浮现在脑海。学生会想,为什么不派人销烟?的确有人来销烟。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钦差大臣林则徐。这样做的效果不好吗?虎门销烟。这样一步步深入,引出原因,那么下一步就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销烟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又给英政府提供了借口,开始了侵华之路。至此,鸦片战争开始了。由此,可以看出,一步步的引导,一步步的分析,让学生在一步步疑问中清晰了思路,并在更深层次上,对这件历史事件产生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在负面的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至此,教师的“质疑法”达到了预期中的效果。
2.2 精神与物质教学的完美对接
精神上的教学创新不可或缺,物质教学也是教学中硬件。何为物质教学,通俗讲,就是在教学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手段。
首先,教师要都要逐步淘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固有形象。一根粉笔、一根教鞭,一本教学课本。如果老师自己都脱离不开这个形象,在周而复始的课程中难免又落入了固有的死循环。首先要保持自己的活力,保持对历史教学的热情,每堂课都要精心策划,尽管历史事件不变,但是教学方法是可以变化的。教师本身就是教学的最重要的硬件之一。教师脱离古板、呆板的教学就是课程教学中的第一处创新。
第二,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社会的产物。多媒体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在教学中PPT、图片等的使用也屡见不鲜。许多教师也充分利用了这样现代技术,但是也存在过度依赖而导致负面影响的发生,其实,凡事都有度,无论多媒体教学在创新教学中应用得如何如鱼得水,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多媒体都属于辅助工具,过度依赖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有些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通堂使用多媒体,但是期间与学生的交流越来越少,激发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少,自己以为学生喜欢看,学生记住了,但是其实这只会让学生与历史课堂越走越远。所以,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有方法,那么怎样去避免弄巧成拙的教学法发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需注意:契合度、知识体系性和学习框架性。首先,教师的基本技能是教师教学的法宝,所以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教师的教授创新永远要高于多媒体创新,应该做到两种方法相生而不是相克。教师要照顾到所选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契合度。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上,要做到有知识体系性、框架性。也就是说,在教学安排上,既要有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其中,但是也要更重视课本本身内容的完整呈现性,并且在安排上也要有框架性。以往我们的学习就是流水型学习,缺少框架性的应用。但历史的学习与事态发展本身不同,回顾起来,每段历史的发生和延续都有其框架性。这样的学习更让人有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头脑中有一个构筑结构的想法,教师再配以多媒体完善学生思路。让学生不论在头脑中,还是在视图中,都能达到完美的对接。
在历史教学的舞台上,笔者相信会有更多的创新方法和教学方法呈现出来,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会有更多优秀的教师涌现出来,更希望历史教学中,教师更积极地问询学生的意见,让这个学习中的主体也能踊跃地参与到教学方法的讨论中,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