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
摘 要:成长是孩童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儿童文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孩子们不仅在生活中经历着成长,还会在阅读儿童文学中体会并理解成长得意义。
关键词:变化成长瑞夏德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248-01
《人鸦》是奥地利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埃迪特施莱伯尔维克的彩乌鸦系列作品之一,整本小说构思巧妙,立意清楚,其中的主人公瑞夏德在经过了从人到鸦再从鸦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渐渐懂得了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进而通过变化探讨了成长的主题。
1 人鸦易形以逃避责任和义务
小说开篇直截了当告诉读者“瑞夏德有朝一日会变成一只乌鸦”,虽然这是大家都没料到了。就在瑞夏德坐在树下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只乌鸦来到他面前,对他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咱们交换一下,你当乌鸦,我做儿童。”瑞夏德其实对做人没有太多的不满,他决定变成乌鸦的唯一理由是那样就不用回答讨厌的数学题了,而课业在儿童文学中常常是作为束缚孩子天性的一种因素而存在的,和变成乌鸦后的自由自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未经多想,他痛快的答应了,而在他变成乌鸦最初享受着自由自在飞翔的快乐。在他还没有充分享受刚得到的自由的时候,他就被另外两只乌鸦挟持着加入到了与他交换身份的乌鸦——越界者朗多尔夫——所在的鸦群。这一部分非常有趣,瑞夏德想要自由飞翔不受课业所累,可没想到变成乌鸦也没有完全的自由,一只乌鸦不仅有其自然性,还有其社会性,也要承担在群体中的责任,而这是作为儿童的瑞夏德不曾考虑或尽量逃避的事。鸦群接纳瑞夏德为他们其中一员,但要求他承担某一项任务,但他不想承担任何责任。“我的特点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学校里我就烦做作业,现在我成了一只乌鸦了,我最多只想学习和演练飞行技术,其他什么都不想.”然而这个群体“容不下我行我素的乌鸦。”个体和群体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虽然他百般推托,然而还是被安排了任务——去寻找刚撒过种子的土地。
2 双重身份下学着承担责任和义务
2.1 瑞夏德的双重身份
瑞夏德在故事中经历了有趣的转变,即从人到鸦再从鸦到人的转变,在他变成乌鸦后他就有了双重身份,他非鸦非人,而且他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于人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担心自己彻底忘记自己人的身份,他找到了雌乌鸦鲁娜,并得到了保有记忆的方法,这样就不必再为失去人的记忆和身份担忧了,带着人和鸦的双重身份,但可以从两者不同角度审视一切,从承担乌鸦的责任和义务中他知道了做人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乌鸦的角度他更了解了她原本想当然认为他了解的人类。这样,他开始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2.2 重新认识自己,学着承担责任和义务
在瑞夏德变成乌鸦之初,他处在一种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的挣扎与矛盾之中,他既不是乌鸦,因而不想承担乌鸦的义务,也不是人,于是也就不必承担做儿童的麻烦。“干嘛变成一只乌鸦呀,这里没有丁玲玲的闹钟声,却又呱呱呱的乌鸦叫;这儿是用不着做算术了,可是课程表上却排着寻找撒过种子的土地!这里就少了一样:没有人来问我刷牙了没有。”既然逃也逃不掉,瑞夏德就只能硬着头皮承担乌鸦的义务了,并且为了让日子好过些,瑞夏德觉得有必要好好学习乌鸦们的生活,我们看到他在努力的学习适应。懂得学习和接受是瑞夏德成长的标志。首先,他学会了乌鸦的生存本领——吃果肉吐果核,“而且能把果核吐出一道优雅的弧线。”接下来他承担起了给鸭群讲故事的责任。乌鸦们从没听过故事,听完故事后都很激动:“听故事太有趣了,真不知道以前没有故事听的日子怎么过来的!”瑞夏德发现以前所学的知识现在都派上了用场,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瑞夏德已经成了鸦群中一只颇为能干的、不可缺少的乌鸦。”这样通过努力瑞夏德渐渐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形象,得到了众鸦的接受和认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他已经由一个顽童一步步走向成熟,而这时“瑞夏德常常把自己和人区分开来,似乎他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一分子。”瑞夏德之所以更喜欢乌鸦这一身份是因为他做乌鸦有了成就感,得到了尊重,而这是他做人的时候所没得到的。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标志着瑞夏德作为乌鸦转折性的成长——他凭借着自己的沉着、冷静、勇气、和智慧救下了受伤的大头领罗高,并机智地找到了城里的兽医,罗高被带回诊所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在罗高痊愈归来之时,“瑞下的感觉到,从现在起才真正和鸦群融成了一片。”至此瑞夏徳完成了他成长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变,从一个不愿担当的孩子成长为敢于担当,敢于冒险担当的有责任心的人鸦。此后人鸦瑞夏徳开始关心别人的疾苦,比如他啄破蛛网救下了蝴蝶,把走失的幼鹿送回到妈妈身边,把刚出壳不久就掉出鸟窝的小山雀送回鸟窝等等,做這一切都让人鸦瑞夏德非常快乐。这时的瑞夏德比任何时候都要想重新变回他自己,而这次的变化对他来说也无异于一次重生,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瑞夏德了,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人了。
3 换角度审视成人世界和人类
在儿童文学中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往往是对立的,《人鸦》中作者对于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冲突虽然着墨不多,但也有清楚的体现。比如小说开始瑞夏德和乌鸦要交换身份时,他们都没有过多考虑大人的感受,因为“乌鸦说:‘大人们发现的了什么呢!这倒不假。”瑞夏德表示赞同。”而事实是到小说的结尾处瑞夏德的妈妈也没发现有什么异样,这不能不说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之间有一定的疏离,或者说有太多想当然的成分在里面。然而成人在孩子尤其是被人类视为低级物种的乌鸦眼中却是那么的荒谬、自大而又愚蠢。
相比之下,作者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整个人类的审视上。而这种审视是在瑞夏德变成乌鸦后才有机会进行的,他听到乌鸦这样评价人类,“人类为自己发明了许许多多多余的东西,而最重要的东西却忘记了。人是愚蠢的。”乌鸦洛阿和瑞夏徳讨论外星人的飞行器UFO时,洛阿说“人是很笨的”,人自以为优于其他物种,实际上人的认知都受到了自身认知的局限,而由于狭隘产生的优越感自己浑然不知,而在别人的眼中却又是那么可笑。变成乌鸦的瑞夏德看到了真正的UFO和外星人,外星人带来的消息是“人类又给地球带来了新的危险。……空中出现了有毒气团,这些气团是致命的,但是你们看不见,听不着,也感觉不到”。自以为是的人类在贪婪和争斗中不断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还自以为高明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而这些正是瑞夏德通过乌鸦才对人类有的重新的认识,并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的反思。
深受触动的瑞夏德想在变回人形之后做点什么来减轻人类造成的危害,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瑞夏德的担当和使命感,也就是他的成长,虽然他个体的力量是微薄的,不见得会改变世界,但我们相信他至少会改变他自己。外星鸟人对瑞夏德说:“谁改变了自己,谁就改变了世界。”最重要的是瑞夏德的变化和成长势必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每一个小读者,而每一个小读者的变化和成长也将或多或少的改变这个世界,我想作者是在期待一种从个体出发的群体成长,从而达到他理想中因此而产生的世界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埃迪特·施莱伯尔·维克.人鸦.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4.
[2]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