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流程设计

2012-04-29 16:22王皑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7期
关键词:工学电工学期

王皑

摘 要:工学结合是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案例,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紧密校企对接为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流程。本设计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有一定的实践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施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224-0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示范建设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想引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优化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以职业性、实践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流程,对人才培养实施进程、专业技能训练实施流程、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实施流程进行规划。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熟悉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检测技术及电工电器产品相关国家标准和工艺规范,掌握电子线路设计、微控制器应用等专业知识,具备电路制图制版、电工电器产品装调、电工电器产品维修、电工电器产品开发等职业岗位能力,主要面向精密仪器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汽车电器制造等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电工电器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要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专业教学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引入学校。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必须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并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与岗位真实任务相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思想设计教学过程,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夯实实践教学,营造职业环境。

因此,本专业设计“两平台、三环节、四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采取教师与师傅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作品与产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基本型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实训环节中去。通过组建校企同盟体,拓展订单式培养规模,校企共建共管,与企业共生共荣。

2 人才培养实施进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进程设计如图1所示。

(1)第一学年:开设电工技术项目分析与实施、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钳工实训、英语、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创新意识与实践、AUTOCAD制图等课程,将资料查阅、办公软件使用、典型电工电子线路装调等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

(2)第二学年:开设电工电器产品制图与制版、检测仪表使用、复杂电工电器产品制作、嵌入式技术应用实践、电工电器产品标准与检索、机加工实训等课程,将电工电器测量仪表的应用、电子CAD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

(3)第4.5学期:将“工学结合”落实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摸索“6+0.5学期”的工学结合教学实施方式。在传统的第四、第五学期中设立了为期5周的小学期(4.5学期),学生在小学期全部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训,将电气产品工艺标准、设备操作规范、质量管理等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这种“上学期、下学期学,中学期工”的工学结合模式,既解决季节性生产实训岗位不够的问题,又收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体现了价值。

(4)第三学年:开设检测仪表使用、电工电器产品工艺制定、嵌入式技术应用实践、现代通信技术、电工电器产品运行与维护、项目承接与技术服务、顶岗实习等课程,将电工电器设备故障分析处理、系统整体控制方案制定等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

3 专业技能训练实施流程设计

采取在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循环”、在校企之间“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循环”的方式,推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技能训练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电工技术项目分析与实施、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复杂电工电器产品制作、嵌入式技术应用实践等课程的学习。采用项目教学,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实施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在此阶段,通过电子CAD、单片机快速开发专项职业能力、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鉴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

在生产车间和校内企业安排11周生产性实训,与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交替进行。在第二、三学期分别安排2周,第四学期安排1周,第五学期安排6周。依托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按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企业产品;按照企业管理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效益评价标准、项目训练标准进行多维度的考核。为保证效果,在生产实训前制定要求明确、具备良好可操作性的实训计划书,以保证实现实训目标。通过生产工艺卡、作业指导书、学习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工作,以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通过每天现场检查、日常工作汇报等方式进行过程监控,以保证实训良好开展。通过学生实训过程、态度、产品的综合考核以保证实训的效果。

在4至5学期之间增加小学期,专门用于生产实训实践教学,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完成电工电器设备安装、调试与检修等岗位生产任务,一方面培养学生综合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校外企业安排6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选择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进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完成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为保证顶岗实习效果,学校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顶岗实习管理细则,专业教师通过现场、网络和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通过与企业沟通、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实训过程监控以保证顶岗实习良好开展,通过企业、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元考核以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

4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实施流程设计

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在课程教学、课外活动、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齐头并进,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实施流程如图3所示。

(1)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每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时在生产性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学生刚入学时开展一周的专业教育,通过专业介绍、6S培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参观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内涵及职业素质养成的必要性。在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职业素质体验与公益劳动等课程教学时,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素质素养和职业道德。在生产性实训车间进行实训时,首先安排一定课时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通过生产车间的实际企业生产环境、企业化的管理,使学生具备工作责任心与良好职业道德、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课外活动:将基本素养的培养引入到课外活动和学生管理之中,融入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按照6S理念规范宿舍物品摆放、张贴警示标示等,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社团活动中,通过英语口语大赛、体育比赛等各种学生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流与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在电子协会、单片机协会等学生专业协会活动中,通过协会的管理、组织企业专家讲座、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基本素质;积极组织学生组队参加校内外各种技能竞赛,在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决策与创新能力、系统工作方法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企业实践:在企业实践中,注重融入企业文化,将职业素养的培养逐步提升。在入学教育时,通过企业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汇报、典型企业参观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企业的要求;在第4.5学期开展的生产实训中,通过参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使学生体验现代企业的运行管理方法,具备基础的职业素养;在第六学期开展的6个月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中,通过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使学生融入现代企业的运行管理体系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社会实践:在第四学期开展一周的专业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体会社会对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要求。定期开展家电产品维修等社区服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实施成效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紧紧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参与下,按照设计好的流程对专业人才实施培养,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签订了大量的联合办学协议,建设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了校企合作教材,优化了专业团队整体结构,完善了实训条件建设,提高了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示范辐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已成为了湖南省精品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培养,毕业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在40%以上,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大大提高,实现就业岗位“零距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如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

6 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流程是为了专业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测,但如何把工学结合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我们将继续依托湖南机械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密切与行业企业联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联合办学、工学交替的新形式,把专业人才培养流程进一步梳理,推动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建设海外人才培养的洼地,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让专业发挥更大的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惕.高职院校培养应用电子高级技能人才的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2] 邱同保.高职弱电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3]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4] 余平.高职“工學结合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5] 李祖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08(1).

[6] 黎森,王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 与职业,2009(29).

[7] 刘瑛.财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

[8] 吕慎英,于忠梅.浅谈职业院校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0(7).

[9] 刘沛奇.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工学电工学期
《电工电气》征订
盐工学人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特变电工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