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要: 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师生的双向带动和共同创造。教师是决定因素,要创造机会,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多活动、多体会、多表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关键词: 生命活力语文阅读教学开放式
在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全身心投入,不仅能掌握作为工具的语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而且能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释放张扬的个性,品味人性的灿烂和魅力。探讨怎样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质疑,激发学习兴趣,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充分准备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要让课堂活跃,首先,教师就要细心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情况;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认真备好课,其中应包括课文中的生字词、内容中涉及的时代背景、生活常识、科技知识等;要制作好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师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其次,学生要进行充分的预习: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在书上圈划、标注(好词佳句、疑难问题、感受体会等),甚至查找有关的资料,做到有的放矢,自主学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必要的准备,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快乐合作
在实施新课标后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合作、讨论,形成学生读、学生说、学生议、学生写的教学新局面,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落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老师只是学生的同行者、领路人,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参与,去品尝探索其中的乐趣,去感受与人交流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参与合作的机会,精心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变单向的交流为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经常用“谁有不同意见?”“谁有补充?”“谁发现了什么?”“谁能表现得更精彩?”等语言点燃他们逆向思维的火花。还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如以小组、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不仅当观众,而且当演员,更争当主角。在这种和谐、融洽、愉悦、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也深深体验到了参与其中的乐趣。
三、多彩活动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被动的接受式教学为主,学生是一个被灌输者。特级教师于漪说过,传统的教学“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
新的课堂要富有生命力,就应该以活动为主线,通过活动出能力,挖潜力,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锻炼,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角,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阅读教学课堂上活动形式很多,首先是自主学习。课堂中,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后,可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习,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和个性化表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后,教师可帮助学生进行筛选,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其次是朗读活动,教材中不乏适合朗读的美文,经常开展朗读活动,如分男女生读、打擂台读、配乐读、欣赏读、分角色读等,用美文本身熏陶学生,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感受力的有效手段。
最后是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勤于写作、搜集信息和动手制作。
四、善用评价
赞可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带入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活动呢?
教师适时适地地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可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创新机制,能有效地改变机械、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教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总之,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师生的双向互动和共同创设,其中决定因素在教师,教师要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学生多活动、多体会、多表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各项业务技能,成为其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成为其成长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典范与楷模。
参考文献: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73.
[2]吴庆鳞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202.
[3]李积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八点策略.课程改革,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