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2012-04-29 15:43崔宁波吉洁李萍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7期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崔宁波 吉洁 李萍

摘 要:农业经济学是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构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所在教学团队多年来的实践和体会,从农业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入手,提出农业经济学教学改进的建议,以提高农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75-01

农业经济学是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在专业课程体系构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1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

目前,农业经济学在教学内容上表现为政策化而非理论化,在教学方法上表现为规范化而非实证化。具体体现在:

(1)农业经济学的教材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学教材理论大多是建国初期从前苏联引进的,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为主线,说教式、概念式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学又引入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内容,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框架体系,而是成为一个具有政策解释功能的多个学科的复合体。[1]

(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缺乏清晰的学科边界,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比较严重。在研究对象上,将“三农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这就使得学科边界模糊,授课内容与相关学科重复交叉现象严重。外延太大,必然导致内涵太浅,多而不精,内容概念化,缺乏理论深度。

(3)农业经济学教学对象不适应市场需求。当前市场对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宏观农业经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在减少,而对懂得经营管理的农业企业人才的需求在增长。在农业经济学教学中,宏观的内容比重过多,微观和实用的内容还比较少。[2]

1.2 教学方法

(1)以说教化和概念化为特征。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没有发言权,对课堂学习缺乏参与感;教学工作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学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忽视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及研究能力,使得学生向社会成功推销自己的能力低下,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在教学计划中,实验课总是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而且由于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少且建设落后,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等因素,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各种专业实用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呈弱化趋势。

2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删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添加一些经济学理论知识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比如,农民及农民的经济学,农业生产边际效率理论介绍;农户家庭经营等的经济学分析;以及有关数理分析、测度计量和实际验证的内容,教会学生用数学逻辑来思考分析农业经济现象,增强农业经济学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与此对应的是,在教学中删减一些概念性、说教性的政府宏观政策的解释性内容。任课教师应通过大量科研活动,涉猎农业经济理论研究新成果,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及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3]

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在授课时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数据,引用典型案例进行讲解,避免空洞讲述理论的枯燥乏味。我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招生主要面对本省,毕业生也主要服务于本省,因此教师应该更多的结合黑龙江省省情来进行课程讲授况。比如在讲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要结合黑龙江省的主辅换位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调整问题教学设计;在讲授农业现代化问题时,可结合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的现代化水平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兴趣。

此外,讨论辩论式教学方法也非常适合《农业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实施讨论式教学时,教师在讲授完某一理论课内容后,可以要求学生就某些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并深入思考,做好发言准备,安排专门学时进行集中的或分组的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梳理学生的观点,加以评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聆听学生发言,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大胆表达观点,深入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4]

最后,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修定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把农林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实践课程内容中来。建设好高标准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吸引学生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开展科研和实践活动,使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将课程实践教学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习效果。具体做法是由农业经济学任课教师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调查报告完成质量,给予相应的实践学分。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鼓励有潜力的学生修改完善作品参加学院、学校举办的社会调查报告比赛、经济论文比赛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立项等学术活动,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我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有2篇作品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4篇作品获得省级二、三等奖,21名学生申报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取得丰硕的实践教学成果。[5]

参考文献

[1] 田波,张红云.农业经济学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5):79-80.

[2] 周燕波,翟印礼.与时俱进改进农业经济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5):156-162.

[3] 李谷成.农业经济学:课程定位与体系重构[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45-48.

[4] 郑金英.素质教育与《农业经济学》教学改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4):185-187.

[5] 郭翔宇,崔宁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9-21.

猜你喜欢
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经济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