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学经典教育途径与诵读方法的思考

2012-04-29 00:44刘雪泽
甘肃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途径

刘雪泽

〔关键词〕 国学经典教育;途径;诵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19—01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而且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教育本应像阳光一样照亮学生的心灵,但实际上,因受工业社会“唯己”经济学价值观的影响,跨世纪的新一代在教育预期的轨道上已偏离得太远。而流传千年被尊为经典的国学篇章,饱含着祖先的智慧,汇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如果学生从小就接受国学经典教育,那么一大批具备良好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为此,学校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很有必要。

一、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

1.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开展“与经典为伴,以圣贤为友”、“读千古美文,做淑女君子”的中华经典诵读特色教育活动,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2. 诵读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一些学生虽然学习不错,但与人相处的能力非常差,胆小懦弱,心胸狭隘,难以面对挫折。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引导他们,让其在日常生活中诵读国学经典,以使其受到古圣先贤的教诲。

3. 定期举行心得交流会、读书会。对不同地区、不同个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国学经典教育方法。教师彼此间也应切磋交流,这有助于掌握更多因材施教的方法。中国古代优秀典籍非常多,通过读书会,教师可以加深对古籍深层次的认识,有助于充实教师课余生活,使教师受用无穷。

4.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影响已深入到家庭、学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从目前的社会教育状况来看,负面的多,正面的少,其危害又往往被人所忽略。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让国学经典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家长与教师在理念上没有达成共识,在教育上步调不一,教师教一套,家长做一套,学生会不知所从,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不利于学生向既定目标发展。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1. 选择诵读的读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意存高远,特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圣贤的文章,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诵读的读本可选用《德道经》《大学》《弟子规》《中庸》《论语》《三字经》等。

2. 把握诵读的方式。最初,学生可重点诵读《德道经》第一章和第四十五章及《大学》的开篇章、《弟子规》,然后逐步深入,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诵读、背诵、赏析。教师可要求学生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使其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熏陶,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地养成文明礼仪,在诵读中汲取人文营养,在诵读中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感。

3. 诵读时间的安排。每天利用早课前10分钟~15分钟让学生进行诵读;下午课前的唱歌和诵读灵活交替进行;自习前安排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如,课前要求学生齐声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读着读着,他们就仿佛回到了唐朝,回到了汉朝,回到了周朝,回到了老子生活的那个宁静的年代,心理也会逐渐变得平静,上课时则能够安心听讲,这比唱那个“爱你、爱你、爱你一万年”不知要好多少。学生在听诵和诵读饱含古人智慧和道德能量的经典篇章的过程中,能够切实地获得古人道德能量的灌输与智慧的启迪,从而达到“开启慧智头脑,培育圣贤心灵”的目的。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途径
求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成功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BDNF/TrkB信号途径与抗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