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伟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城市车流量的逐年提高,道路桥梁建设工程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成果、业绩也相较以往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车流量的急剧增多、加上建筑构造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一些路桥施工作业质量通病的发生频率也有所提升,进而给路桥行政养护单位带来了一定工作难题。基于此,本文以路桥工程建设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作为研究课题,分析了桥头跳车的成因,并与之提出了相应治理、控制举措。
关键词:桥头跳车成因分析治理软土地基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10-01
一般而言,路桥工程建设必须要考虑作业环境、条件与施工技术、工艺的衔接。尤其是对道路工程的基础作业而言,就必须要侧重考虑路基土的性质、作业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以及后期道路养护等,以此才能因地制宜、方法得当的控制好基础工程的作业质量。避免因为土质基础环境不良(淤泥、软土、亚粘土等)而未能做到及时控制导致工程质量、功能受损。
1路桥建设施工作业存在的病害问题研究
1.1 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车辆安全受影响,如行车速度降低、对车辆人身安全不利等。同时,它的危害还表现在能够加速桥梁的质量通病形成、加剧桥梁及道路养护成本费用等,进而影响了桥梁道路的营运功能以及桥梁自身结构质量。
(1)结构突变。桥梁结构突变,此时所主要指的是桥台和台背在建筑构造本身上存在一定差异。也就是说,在路、桥组合部分存在两个不同性质路面体系。即桥台处存在柔性与刚性的组合路面结构,而道路结构多半为柔性或者半刚性的路面结构。而如果在车辆增多时的载荷过大作用下,就会导致垫层、基层密实度提高,结构会迅速压缩。同时,由于路桥两侧的变形能力不同,就会导致沉降发生,造成道路结构破坏,故而桥头跳车现象发生。
(2)设计因素。在项目设计阶段,往往会对桥梁的周围的基础地质环境做出勘察或研究。但是由于勘察为能彻底进行或未能起到实质成效,并且桥台基础作业在荷载作用力较高的土质层上,即使采取了扩大基础、以及相应的加固基础控制举措,也必然会导致实际沉降量较低的现象发生。而此时,台北填方作业环节未能展开合理的加固控制,并处在软土环境下作业,从而提升了基础加固处理难度,引起基础固结、沉降差等,使桥头跳车促发条件形成。
(3)控制举措不当。目前施工作业现状下,不少施工单位存在盲目施工、进度赶超、蛮干野干的现象很多,从而并不能保证各作业工序都能按照制度规范的严格要求去进行,在基础施工时,台背填土太快,造成了基础塑形破坏,同时固结时间在快速填土的作用下受以影响,导致台背填土墙的荷载力过大;此外,材料质量把关、压实控制、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施工不稳定而发生沉降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跳车现象发生。
1.2 裂缝问题
我国建筑市场刚刚规模形成初期,路桥结构设计中往往对结构耐久性考虑的非常片面,难以体现整体结构抗力载荷的稳定性问题,如公路工程边坡稳定性失控等问题。而在混凝结构裂缝开裂这一类问题中,耐久性的价值体现对其来说非常重要。如建筑结构构件尺寸过小导致混凝强度低,最终造成混凝腐蚀、出现裂缝等;外加一些混凝土施工作业管理监督不力、非结构裂缝中的气候温度因素影响等的共同作用,都会造成混凝结构开裂。因此,路桥作业工程基础结构出现问题,其寿命与功能体现也必然大打折扣。总的来说,路桥工程基础作业设计存在问题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我国在建国初期的建筑市场中,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由最初的C9一直增至到C18等,预应力结构增值到C28与C38等。但是受时间因素、碳化深度、建筑设计不符要求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导致混凝土结构构件使用寿命降低、出现裂缝等。
2 加固技术研究探讨
2.1 加强地基处理
(1)深层搅拌法加固桥头软基。该地基加固工艺需要深层搅拌机械设施,主要利用浆料或水泥这类的固化剂作为原料。具体设施作业时,要通过设备的搅拌机的叶片搅拌、吸收空气水分、以及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反映,才能使桥头软土地基转化为性能良好的复合地基,从而能够使桥头软土地基的荷载、承载效用提高,降低沉降量以及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达到加固道路边坡稳定性能的目的,进而避免了跳车现象发生。
(2)砂桩加固桥头软基。该方法应用主要适用于杂填土、砂土下的地质环境。其原理主要是地基土的置换、竖向排水等功能的实现,起到加固基地效果。在实践应用中,往往会减少后期的沉降量。此外,根据作业周围实际环境以及工艺要求等,可以考虑配套预压、超压方式进行作业,从而使地基强度提升,即加固性能提高会逐步改进地基的稳定性。
2.2 路基处理
桥梁路基处理最为常用的控制举措之一就是台背回填。当然,为了确保台背回填的可观效果与质量,在选料上一定要尽量选择强度高、透水强、压实快的材料。如,细砂、砾石等。但值得指出的是,应确保施工工艺质量。具体而言,调联的铺筑工序,应当在基底处沿路堤纵向长度距桥台背不小于2m、且与路基相接处按不大于1:1 设置斜坡或台阶,回填高度视路堤高度而定,一般取2—4m。总的来说,其方法应用,也利于桥梁延性功能的体现,即通过该法的应用,能够治理属于该病患原因的桥头跳车现象发生的同时,还能减少竖向变形程度,进而避免结构刚柔失衡、突变。
此外,要保证台背回填时能够重视路基和桥台衔接的部分,该处要确保碾压、压实的质量。一般而言,应当选取小型的碾压作业工具,这主要由于大型碾压机械震动程度过大,会对桥台处的台背回填、压实质量造成影响。
3 结语
路桥施工作业质量通病的形成设计到的因素众多,除了基本施工作业土体环境的勘测、分析,如土质含水量、孔隙率、密度、以及透水性差等必要因素的考虑外,还要加强人力组织管理、确保设计满足作业施工标准要求等,以此才能保证路桥作业工程质量,避免或降低路桥工程作业质量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庄守云.市政道路改建工程桥头跳车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
[2] 王春志.论公路桥头跳车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8(6).
[3] 王德雨.路桥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10(2).
[4] 闫洁.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分析与防治[J].陕西建筑,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