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大投入下的中国体育,可以让奖牌榜上的数字尤其好看,可以让表面工作做得面面俱到。但深层次的文化构建,仍然任重道远。
将Exceptional 翻译为“无与伦比”绝对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创新,因为“无与伦比”,让中国式荣光再次享誉世界;因为“无与伦比”它让此后的一切奥运会都只可能争夺第二的位置,甚至连英国的记者也为之愤懑不已。
“在未来20年里,只要场面专家中国人不出手,整个银河系都不再会出现一届能被称为完美的,规模宏大的运动会了。想想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就不寒而栗。开幕式免费发放矿泉水的费用,就足够让英国政府破产。奥运村食堂的精美食物与我们的食物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简直就是吃了一辈子屎……再看看已经结束的世博会,那会蜂拥而至的观众潮,那美丽得吓人的一个个展馆,我只能承认我之前太没见过世面了。”
听到这样赤裸裸的赞美之词,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用一次回忆来概括中国的整体似乎略显片面,而仅从仪式和伙食上来赞誉北京奥运会就更大可不必。从字义本身理解,中性一点说是与众不同,褒义一点说也仅是“优秀”而已,根本没有让国人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唯我独尊之意。
英国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比中国足足早了一百年。1906年,原定的举办地罗马因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国际奥委会求助英国伦敦,最终将第四届奥运会的举办地移师伦敦。伦敦随即成立筹备委员会,兴建白城体育场。这座体育场在10个月之内兴建完成,经费来源于英法联合举办的博览会,没花政府一分钱。体育场位置就在博览会会址旁边,除了煤碴跑道之外,另外在内围也包含体操场,还有一座长100公尺宽15公尺的游泳池,及田径跑道外围一座周长666.66公尺的自由车跑道,集合四种功能于一个7万人的综合体育场。这种体育场在历届奥运会中,是唯一的,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座。
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已经是这项赛事的第十四届,在体育成绩上英国显然不尽如人意,仅仅排名第12位。但在其他领域,伦敦的确取得了重要的历史突破。这一届是首次有电视转播的一届,尽管在当时英国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拥有电视机,但这一创举却为此后奥运会走进千家万户打下了最为重要的基础,标志着奥运会不再只属于运动员与国家的赛事,它拉近了“更高、更快和更强”的口号与普通民众的联系。
当第三届奥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再拿金牌与开幕式去寒碜英国人似乎只能自取其辱。现代国际竞争,拼的是以软实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不是戴眼镜了就有文化,不是GDP名列前茅就是强国,不是人多就是核心竞争力。
审视伦敦,更应有学习之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逻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屡屡被提及。那么,我们要向伦敦学什么?是大英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文物中汲取保护的要义,还是学习这个国家的绅士风度?是学伦敦的金融创新,还是其来有自的科技积淀?显然,除了凭借粗放式发展和刘易斯拐点之前高消耗与高污染方式换来的GDP,我们有太多东西需要和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国家学习。
从魏源开始的放眼看世界正被后来人不断地传承着。近日,92个部委几乎同时晒出了三公经费支出。其中,因公出国费占4.86%,各部位人均出国费用大都在2万元以上。英国自是“考察、学习”之重镇。当然,这种不断走出去取经的学习的确值得鼓励。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费用在实处,而不是走马观花带游玩地消费纳税人的财富。
如果说大国崛起一定要为自己的存在证明的话,显然科技、历史、人文,以及公民省会的成熟构建是其主要范域。体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美轮美奂且“无与伦比”的开幕式,似乎也只是刹那芳华,所以,虽然英国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但肯定不会花同样多的钱举办一次奥运会。
大投入下的中国体育,可以让奖牌榜上的数字尤其好看,可以让表面工作做得面面俱到。但深层次的文化构建,仍然任重道远。但同时也顾此失彼,相比之下,全体国民的运动、健康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