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西施冯敏

2012-04-29 00:44刘舸张治河刘先莉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年16期
关键词:粉条红薯加工

刘舸 张治河 刘先莉

河南省平舆县双庙乡农民素有种红薯、打粉条的传统习惯。过去,全乡红薯种植面积长年保持在6000亩左右,而粉条加工也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走村串乡吆喝叫卖的原始状态。自打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挑头建起专业合作社,这里的红薯生产、粉条加工一下子变成了呱呱叫的大产业!这位农家女叫冯敏,今年刚刚30岁。

早在5年前,作为只有一个乖乖女的年轻妈妈,冯敏不愿意随大流跟着村里的姐妹们外出打工,偏偏看上了本地种红薯、打粉条的潜在优势。她看到,虽然“双庙粉条”在十里八乡有些名气,全乡加工粉条的农户也不少,但因为都是零散的作坊式加工,批量小、“腿脚短”,市场占有率不高。冯敏坚信,如果把这个传统项目按照市场套路真正做起来,“小窟窿”也一定能掏出“大螃蟹”!她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跟丈夫一说,丈夫也顿觉眼前一亮。建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于是,这对小夫妻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张罗。他们一边揣上“可行性分析报告”到政府有关部门申请项目支持,一边四处物色厂址。很快,在乡计生办和张付楼村委协调帮助下,他们以每亩每年500公斤小麦的价格租赁到10亩地,与村民签了20年合同。并且,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向计生户倾斜的政策,及时为他们办理了贷款手续,再加上他们自己多方筹措,总额160万元的项目款顺利到账。接下来,拉围墙、盖厂房、建冷库、装设备……经过大半年奔波,2008年秋冬,正赶上红薯收获时节,以冯敏为法人代表的“旺鼎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正式投入运营,当年加工粉条近5万公斤,很受消费者欢迎,获利20多万元。为了扩大销售,冯敏还在县城繁华地段租下门店,对外打出了“双庙粉条”品牌,顿时,顾客盈门,供不应求,特别是春节前后,不少客户还得提前订购。

在粉条生产加工中,虽然加进去某些东西,品相会好,出货率也会提高,却对人体有害。冯敏十分清楚其中的“奥妙”,但她更明白,只有诚信经营,方能做大产业。所以,她坚持主打“绿色”牌,决不干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的事情。为此,冯敏总是抽出时间站柜台,诚心诚意地向顾客介绍辨别粉条质量的方法。如“煮沸法”:将粉条放在锅中,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如果粉条较软,用筷子夹起来易断,就是纯纯正正的粉条;如果粉条光泽度好,富有弹性,入口难嚼,则是掺杂使假的劣质粉条。最简单的是“燃烧法”:假粉条易点燃,燃烧时底部火焰呈蓝色,有轻微的塑料味,烧后呈黑长条状;真粉条燃烧时呈黄色,烧后呈卷筒状。由于诚信经营,“旺鼎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粉条很受市场青睐,冯敏也受到消费者喜爱,有人送给这个年轻漂亮的农家女一个名号——“粉条西施”。

为了鼓励村民扩大红薯种植面积,保证企业有充足的原材料,并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冯敏积极取得双庙乡政府和各村委支持,精心组织农户与合作社签下了3条优惠收购协议:一是种多少收多少;二是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公斤比市场价高0.2元;三是计生户和大单供应户可优先进厂务工,月工资不低于2000元。就这样,以合作社为平台,“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逐渐成熟起来。

近年来,在合作社的拉动下,双庙乡红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达到2.12万亩,占这个农业小乡耕地总面积的近四成,平均亩产2000多公斤。单靠种红薯一项,双庙乡农民群众亩均获毛收入6000元左右,比过去明显提高。冯敏也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双庙粉条”不仅占据全县市场,还远销周边县市,以及郑州、合肥、武汉等大城市。企业每年加工生产粉条180多万公斤,年产值1300多万元,创税利多达300万元。现如今,双庙乡成了闻名遐迩的粉条生产基地;而敢想敢干、朴实本分的冯敏,也成了人人称羡的少生快富文明户、群众致富带头人。

猜你喜欢
粉条红薯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蒸红薯,学一招
猪肉炖粉条
坚强的红薯
天阳6FT自动蒸熟粉条机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