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2012-04-29 00:44郝晓丽
考试周刊 2012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郝晓丽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变灌输式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但是,一些教师受片面追求智育的观点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课堂上过多地凸显出教师的“教”。其实,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不是靠老师“灌”出来的,只有在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过程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文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领悟,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故乡》中捕鸟一段时,就可让学生试着做,让学生熟练捕鸟的动作;再如《安塞腰鼓》时,可让学生模仿舒缓急促、高低起伏的擂鼓,让学生的心跳和鼓声融在一起,客观真实地领会那种激情,这样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变单一灌输式的知识型教学为对学生有效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借助形象思维和富有激励,吸引式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使外来的精神养料通过自己选择、理解、吸收和重构,真正成为活的有机体的组织部分。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有兴趣。

二、变机械地学为探索性学习

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要从教学中解脱出来,积极进行创新教学。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学。如果教师觉得学生离不开我,有很多东西要教给学生,学生也要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那样的教师就一定不是新课改中的教师,新课改也不需要这样的教师。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变机械学习为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后,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借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学生通过读书,能很快了解到课文描写“三拳”时,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但是这里还有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学生未必看得出。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感官这个角度探索。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很快就看出,第一拳打在鼻子上,被打者可以从嗅觉上感受,但作者把嗅觉写的从味觉上能够感觉出来,这一拳嗅觉与味觉相通,实际上就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试看第三拳,发现第三拳是触觉与视觉相通也用到了通感的修辞方法,这种探索性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获取新知识的创新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获取未学过的东西,自然会在将来有所创新。

三、变传统的教学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张嘴上完一节课是普遍存在的课堂现实。这样的传统教学手段,造成了教师以多讲多灌为主组织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微观和宏观的、不可见的和可见的、非实现的和实现的各种人、事、物的运动过程逼真地表现出来,起到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知识,详解重难点,把难点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例如《石壕吏》一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有位老师依据课文内容设计境图课件:图中一方凶如狼,一方弱如羊。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由文到图观察。通过观察、思考和想象,把学生思维带到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的意境中,从而恰到好处地理解了“呼、怒、啼、苦”的意义,顺利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容量丰富。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和网上写作等活动。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学会并善于使用网络资源,让现代化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用多媒体播放优秀电影电视片也是丰富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木兰诗》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花木兰》,以此弥补学生对人物认识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对这篇文言文感兴趣,记忆深刻。

四、变小课堂为大社会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代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入语文课堂”。如作文教学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重点是作文教学的改革,作文的题材及写作技法都是创新的大天地。要引进生活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训练,就要把语文课中的口头作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汇报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开展起来,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学的无穷力量。然后比较自主自觉地学习语文,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变成全校学生的范文,既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又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文学滋养;举行生活现象辩论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等主题性语文活动,这些大社会的语文教学活动,对于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和才干,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深远意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性地将语文课堂设置于教室之外,将语文教学的阵地从课内尝试性地移向课外,从而让学生感受大社会语文的教学风采。在功能上,不单单追究智能目标,而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身心和谐的发展。

创新能力素质与生活阅历有很大关系,所以社会生活实践,学生学到的知识会更完全、更牢固。只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大胆创新,我们就一定会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走在最前列,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社会课堂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素质。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