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内涵

2012-04-29 13:36李敬民
群文天地 2012年2期
关键词:智育境界师生

翻开报纸打开电脑,不知你是否注意,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打造特色学校,打造校园文化,打造高效课堂。但静心思考,真正的素质教育缺少的是什么?学生能歌善舞,可以吹奏几种乐器那只能说是特长。学校高楼林立,富丽堂皇,但这些建筑,图案并不能成为师生生活和记忆的组成部分。学校各种制度健全,但只能停留在文本范围之内,没有真正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动力。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各种标语写满了大厅、走廊,而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那充其量只能是口号。

笔者认为,要想使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充满生机活力,那么一定要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信仰和文化支撑,并且这种文化的渗透是阶梯性的,可以延伸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和同学的言行上。

学校教师文化缺乏,会把学生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只有知识没能力,有理想没激情,有智力没智商,有青春没热血的人,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就要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的文化的价值。

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有文化自觉的学校,会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该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教师和学生,能够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让学生的天性得以舒展,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

校风、校训是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之窗。它是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它是打开一所学校历史文化之门的钥匙,是眺望学校精神家园的窗户,我个人认它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引领,一种导向,积文化之大成的校风、校训如果能与教师的思想行动产生共鸣,那么它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体现在对待学生上便是爱生如子,润物无声;体现业务上便是孜孜以求,追本塑源;体现在境界上一定会是无欲无求,默默无闻,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身先。

班级管理是文化。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和谐,上进,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这样的班级里,看不到教师的责骂、体罚看不到学生矛盾连连,而是学生沐浴在教师爱的春风里。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共研教育之业,共享师生之情,教师也不会站在远处的高峰上召唤学生,而是和学生手牵手肩并肩,共同经历风雨,享受彩虹,高唱生命的同一首歌。

育人观念是文化。我们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成人与成才的高度融合,是德、智、体、美等多项因素的完美统一。德育是灵魂,是方向,是标杆,引导着智育的价值取向。智育寓于德育之中,是条件,是基础,是根本。“体”,不仅指身体,而是指身心健康发展,我们的育人观念必需是德智体一体化全面发展,而不能是分门别类去抓。体育抓不好出废品,智育抓不好出次品,德育抓不好出危险品,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师生共读是文化。校园就应该书香四溢,读书是人的力量之所在,书是呵护心灵的绿地,书是建设精神的家园,书是灵魂的窗口,书是心智的飞扬,书是境界的提升。当读书之后会发现书中自有花似锦,书中自有草如碧,书中自有春如画,书中自有秋飞雁。教师通过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淀智慧,提升境界。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把心灵静化,把人格升华,把自我完善,把梦想实现。

重形式,轻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导致“理念”成了高高悬挂的口号。“制度”成了满是灰尘的摆设。“教师”成了没有目标,没有向心力的群体。“教学”成了应付差事的谋生手段。所以我们必须平心静气,独守心灵的一方静土,从云间舞蹈回到在地面上行走,回归教育本真,还原教育生态,用思辨的犁铧去翻耕教育实践的沃土。

(作者简介:李敬民(1976.10-),男,本科,晋州市晋州镇塔上,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智育境界师生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品“境界”
慎独的境界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