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露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失误,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本文认真分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们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财政部近几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企业存在信息失真。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和成因进行解剖及分析,从而找出解决信息失真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纵观古今中外,自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为社会的“毒瘤”,并随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乃至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其自身也在不断充实发展。即使是为世人所公认的资本市场最发达、信息监管最严厉的美国,会计造假、审计造假造成的会计信息丑闻也是屡见不鲜。只要资本市场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存在分离,只要审计手段存在局限性,这种现象就必然有其生存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相当普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会计信息失真经常伴随有大量的违纪违法行为,这为某些投机者提供了骗取名誉地位的捷径,也为经济犯罪活动打开方便之门,滋生了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信息失真已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信息失真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账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
(一)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
产权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法律上对产权有一个简短的定义:“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这里产权等同于所有权。企业的任何一个利害关系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产权关系人。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产权不明晰可分为两个方面。
从一方面看,只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人才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因而才有动力去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所以只有明确企业的产权归属,才能明确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拥有监督权。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制度转型期的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从另一方面来看,共有产权由于属多人所有,在产权主体内无法避免个人成果被集体分享,加之交易费用过高,各产权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就每一问题达成共同协议,因而必须选出代表以代理他人产权。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以共有产权的代理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目前所说的国有企业产权虚置也正是指产权缺少有效代理。近年来,我们强调将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职能分开,国家对企业的监督职能大大削弱,而新的国有产权的代表机构又尚未完全建立,产权虚置问题自然显得比较突出,企业的会计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
首先,我们从内部监督机制上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在运行中不能被企业真正接纳,反而受企业排斥。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其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企业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这就意味着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企业内部监督和有关部门对企业实行的监督,由于上述影响,其内部监督不能完全有效地进行。
其次,从外部监督机制上来看,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包括社会审计及财政税务监督。财政和税务不是专业的监督机构,其监督的范围及程度对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所起到的作用都非常有限,同时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失真重视不够。而社会审计虽然是专业监督,但其还是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许多的注册会计事务所会招揽客户而答应其不合理的要求,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三)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人员从业素质低下,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不能满足当前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有:会计人员上岗及聘用制度混乱,许多企业聘用没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就算是持证上岗的人员,基础知识也很薄弱,对新的会计法规及制度理解不透或根本不理解,业务处理能力较差,如:账账、账实、账证、账表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现象都常有发生。据统计1%的企业都存在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混乱的现象,由此见加强对会计管理基础工作的检查仍不能忽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的少,相反对违法违纪现象视若无睹为领导出谋献策的人居多。
在部分企业中往往会存在领导授意,会计人员操刀的会计造假现象。有些企业甚至在招聘会计的时候,明言要求要会做假账。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有半数以上的企业都会账外设账,真实的一套企业自己留用,另一套假账则专门用于对外申报及审计。由于造假现象普遍存在,涉及面很广,层次高,使得这种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追查有很大难度,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也就相对模糊了。同时由于造假会给企业带来高收益,所花费的成本却很低,造成不同企业的会计相互效仿,会计信息失真更是屡禁不止。
在企业,管理人员权力最大,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他们通常会要求会计人员为其报销不合法的开支,或为追求业绩要求会计人员虚增利润及产值,或为逃避税收隐瞒利润,这些行为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的监督权在领导权之后,这使他们缺少进行监督的权力及力量,同时身处封闭的企业内部利益环境之中,不能不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这也使得会计监督本身无法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明晰产权,从制度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渊源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制度,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严格、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是因为许多管理者未能认识到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差异,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责任不明,且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所有者的所有权得不到保护,同时又使经营者的经营权不能完全施展。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宏观调控,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会计行为。只有产权明确,才能财务清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解决。
产权明晰的确定,对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第一,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第二,各种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合约关系。针对这两个条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一是可通过有效的合约安排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一致,或促使代理人提供信息,构建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和约束激励机制,使代理人行为与股东目标一致。如股东可把会计报告的收益作为可执行的合同变量(比如超额完成)来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并在国有企业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以解决所有者缺位和所有权虚化问题,使各利益方有动力。二是通过政府规章强制市场交易者提供信息,即政府利用强制手段直接命令市场交易方必须披露某些重要信息。包括规定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强制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并规定其应达到的质量标准、通过会计法规,对违法者予以惩罚,降低经营者的预期收益风险。
(二)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从措施上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
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发挥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的再监督。企业内部要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发挥对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仅靠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外部监督。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另一个就是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质量,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如有舞弊行为,就应及时果断处理。
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政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将反贪局从检察院中分离出来,并入国家审计机关,或者独立设置,借鉴香港的廉政公署的运作模式,专门进行反贪污、受贿、行贿舞弊审计。财政、审计、证券监督管理机关等应加强对不实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依法处置,坚决杜绝钱权交易。
同时应建立信息查询网,让企业和社会公众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另外当前政府干预的具体形式包括会计委派制和稽查特派员制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从技能上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只有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项任务至少包括二个方面:
首先,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环境。由于环境的净化归根到底取决于整个社会各方面变革与协调,对此,会计职业界的影响力显然是有限的,但会计职业界各成员应该积极起来,参与净化环境的活动。其次,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及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达到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信的目标,还需要提高会计的业务素质。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求会计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要求能对会计信息加以分析为企业管理及决策提供参考,这些都要求会计本身在工作过程中能更扎实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及熟悉会计法规,参照行业先进经验,积极实践。金蝶公司在这方面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金蝶通过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加强公司组织机构、会计科目、核算项目等基础资料的规范,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与管理控制制度等方式来实现集团财务集中,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的全面实施,确保了集团公司无论是会计核算层面的信息的真实、及时、完整、准确。
(四)加大处罚力度,从惩罚机制上加大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
我国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已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只要认真执行这些法规基本都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目前问题是贯彻执行情况很差,而我们对这种有法不依蓄意造假者的惩罚力度太弱,只伤皮毛不动筋骨,使得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对此,我们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20年代经济危机前后,虚假会计信息充斥证券市场,政府通过法律将会计责任明确定给企业经营负责人,违法乱纪者给予重罚,较好地杜绝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占国,王雪丽,会计“诚信赤字”的全方位思考,《会计之友》,2010年第1期.
[2]王道顺,贾志勇,林志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问题探讨,《会计之友》,2009年第1期.
[3]王季青,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会计之友》,2005年第6期A.
[4]程键,浅析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会计之友》,2005年第8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