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综述

2012-04-29 11:06任洒洒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18期
关键词:研究方向实体经济文献综述

任洒洒

[摘要] 实体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实体经济空心化以及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和对策等角度的探讨。现有文献对实体经济的内涵外延等还缺乏统一认识,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还不充分,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关键词] 实体经济;研究方向;文献综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33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8- 0060- 03

实业乃立国之本,缺少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验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当前也面临着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大量的产业资本流入虚拟经济领域,实体经济“供血”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实体经济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区域经济”、“制造业”、“实体企业”等研究对象展开,也出现在诸多有关“提升竞争力”、“经济增长”等研究文献之中。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学者探讨研究有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文献也日益增多。实体经济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对实体经济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通过文献的梳理能为相关扶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实体经济内涵

黄荣英(2004)认为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它不仅包括农业、工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还包括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现代传媒。李星和范祚军(2005)认为实体经济是指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的特征跟社会生产再生产、资金循环与周转的经济现象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等产业部门,它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所依赖的坚实经济基础。高国梁(2011)对实体经济的认知则更为全面,他认为实体经济是以商品或服务的创造为基础,以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要来实现其价值,以商品或服务为买卖标的,以获得商品或服务的所有权和使用价值为目的,通过劳动实现其价值物化为商品价值,以商品供求规律为依据。

对实体经济的另一种观点则是未将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在实体经济的范围之内,仅以实物形态来划分。如郑文博(2004)指出在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实物生产的产业部门。

国外文献主要集中于对虚拟经济问题的研究,未发现有对实体经济专门研究的文章,也没有对实体经济的统一定义。金融时报辞典(Financial Times Lexicon)将实体经济定义为:实际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是和另一部分只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买卖行为的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术语(Economic Glossary)认为实体经济是指与商品、服务和资源相关的经济活动,这部分经济活动是通过使用各种资源来生产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美联储的实体经济概念不包含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來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户和零售业等。

总体而言,实体经济是围绕“生产”形成的经济部门,无论此种“生产”的是“实物”还是“虚物”,其所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其中以工业,尤其是工业中的制造业为主体。目前对于房地产是属于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范畴这一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确切地说房地产是个具有二重性的产业,既有虚拟经济成分也有实体经济成分。因此,实体经济不应具体指某些产业,也没有明确的产业界限,现有文献少有提及此点。

2实体经济主要研究方向

2.1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已比较丰富。学者们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不同分析视角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构建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伍超明(2004)通过货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分析发现,股票资产收益率和实物资产收益率的差异是股实背离的主要原因,而收益率差异又根源于股市结构和实体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股票市场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伍超明的研究说明了何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越来越大,正是由于两者收益率的巨大差距才导致其结构不合理性日益明显。应对资本市场体制进行改革,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刘金全(2004)通过计量检验方法,采用货币总量度量虚拟经济规模,产出作为实体经济的替代变量,利用 VAR 模型分析了货币供给行为和实际产出行为的动态影响,得出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规模上存在关联性,并且在长期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曹源芳(2008)分别利用上证综合指数和我国工业增加值来表征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实证分析了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与刘金全差异较大,认为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彼此背离的,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彼此不成为对方的 Granger 原因。刘思峰、袁潮清 等(2011)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借助种群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均衡点及稳定性。其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适度时才能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趋势。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描述性分析。黄瑞玲(2003)基于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视角,指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层面,实体经济是本源,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基本目的。杜厚文,伞峰(2003)从狭义虚拟资本的角度考证了虚拟经济的规模;分析了虚拟经济与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区别,认为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应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赖文燕(2009)主要分析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指出了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两者应协调发展。李德荃(2011)从经济危机引发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思考,指出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撑,同时要加强监管,坚持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理念不动摇。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认知国内学者有比较一致的观点,即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健康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国外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少,一般都是以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资产价格对实际产出的影响为研究内容。Guttmann (1994) 通过研究美国 1972-1982 年萧条期间的重大结构调整, 认为这 10 年美国虚拟资本的爆炸式增长,为其经济结构转变提供了巨大动力。Binswanger(2003)认为投机泡沫可以持续的3个前提条件是实体经济面临动态无效约束、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使得金融约束得以放松以及实体经济中的总需求面临约束。Sachs (2004) 研究认为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两者的发展逐渐背离,在宏观经济体系内,实体经济处于首要位置,其次是金融。Jacobson等(2005)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具体分析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具有联动效应,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对金融市场波动会造成直观影响,而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对实体经济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Hudson(2008)分析20世纪以来多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探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认为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需与实体经济发展规模保持在一定水平范围内, 在该范围内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需防范超出该范围而引发的危机 。

2.2 实体经济空心化研究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重视,学者们也开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这里的产业空心化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将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制造转移到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而着力发展其他高附加值的产业,从狭义的范围来说产业空心化实际上就是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对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普遍观点主要是产业空心化的出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集中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并没有把产业空心化置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的分析视角下。

吴晓波(2011)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显性空心化”、“隐性空心化”和“转移”代替“转型”三大空心化类型,并提出了九大应对举措。瞿玉杰(2011)发现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等虚拟经济迅猛发展,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导致经济“空心化”的问题愈演愈烈。他认为应该警惕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国家应采取相关扶持政策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朱敏(2011)认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困境,也有较多企业从低收益率的实业转向高回报率的虚拟经济,从而会引发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这一问题急需引起重视和解决。

2.3实体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如何应对实体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从大的层面来讲,主要应对举措与思路主要有两点:①以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重振实体经济;②实体经济自身需要转型升级。

傅白水(2009)认为当前的资本投资结构不合理,虚拟经济发展强劲而实体经济却严重“缺血”,应该避免大量资金进入虚拟经济,让失血的实体经济获得血液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张茉楠(2011)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利润低、赋税负担重等原因而脱离发展实业转而将资本投向虚拟经济,这对我国整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都不利。因此要把中小企业引回实体经济领域,有重点地扶持和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通过政策和外汇储备的支持,让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毛克贞、王超(2011)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入手,着重对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解释实体经济的基本概念以及中国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总结出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中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实体经济的建议。

3结语

综而观之,当前有关实体经济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但是现有文献对实体经济的内涵外延还缺乏统一认识,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还不充分。同时,有关实体经济发展内在机理等理论研究、针对具体地区开展对策研究等仍相对较少,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主要参考文献

[1]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基于货币循环流模型的分析[J]. 财经研究,2004(8).

[2]刘金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3]李德荃.虚拟经济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J].领导之友,2011(8).

[4]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管理评论,2003(1).

猜你喜欢
研究方向实体经济文献综述
大学生同辈群体研究的三个基本方向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课堂
科技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展望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