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摘要: 在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备受我国理论研究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研究水平和现状的简要评述,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创立已经快三十年了,其对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拟对其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情况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一、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回瞻
(一)理论产生背景[1]
1.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发展;
2.对优质教育、平等教育的追求;
3.智能构成因素的争论。
(二)理论发展过程
198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首先,它传承了智力由多因素组成的传统。其次,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借鉴和超越。最后,是对信息加工理论的借鉴和超越。[2]
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对许多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综观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其创立之初,就受到美国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拥护,它是在挑战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成果。在《智能的结构》一书问世之前,加德纳教授已有数本专著,包括《智力探寻》、《艺术与人类发展》、《受损的大脑》、《发展心理学》、《艺术涂鸦:儿童绘画的重要性》、《艺术、智力和大脑:创造力的认知途径》[3]。尤其是1975年出版的《受损的大脑》,阐述的是个体在脑损伤后身体上发生的变化。1976年,加德纳决定完成《心智的种类》一书,这本书最终变成了《智能的结构》予以出版,以上是多元智能理论产生最原始的因素。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是作者多年来对人类潜能思考和研究的结果。1995年,加德纳在先前提出的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自然观察智能。此后,研究成果陆续写成《创造大师的心智》、《领袖人物的心智》和《杰出的心智》等著作。1994年—1995年,加德纳深入地探讨了智能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其在2000年《学科的大脑》一书中提出了用多元切入的方法作为对不同学科进行研究的切入点,在《学习的纪律》一书中又指出:“学科等于是一个切入点,引领我们思考和世界有关的深层问题,以及和真、善、美有关的问题。”他辩证地阐述了学科知识与提高思维能力的关系。这期间,很多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介入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比如,戴维·费尔德曼、马拉·克瑞谢夫斯基、杰奈特·斯托克等人合作的《光谱计划》;罗伯特·斯腾伯格和加德纳的同事一起建立了一套初中的课程体系,称为“学校实用智能”,还与教育服务社的同行一起,创建了一套课程评估体系,用来记录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光谱方案、艺术推进等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内涵有很大的提升。[4]
(三)理论的主要内容
1.加德纳在大量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八种智能的结构,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5]
2.关于智能的定义和两项基本主张[6]
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今天他重新概括智能为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环境下,会被引发去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两项基本主张:(1)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人类认知丰富性的说明;(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但不是自我中心主义。
3.多元智能确定的八项依据[7]
(1)有关正常儿童和超常儿童成长的信息;
(2)脑损伤后认知技能受损的病人的研究;
(3)对待特殊群体如天才、白痴、患孤独症儿童的研究成果;
(4)人类认知进化的历史和进化的合理性的资料;
(5)交叉文化认知的研究;
(6)心理测量的研究,包括不同测试方法相关性的研究;
(7)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特别是不同学习能力转化和普遍化的研究;
(8)和人类所应用的符号系统有一定的关联性。
4.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8]
(1)每个人都具备至少七项智能,大多数人可以使每项智能达到很高的水准,但是,解决问题需要多种智能组合,智能可以迁移;
(2)任何一种智能都呈价值中性;
(3)人与人的智能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人内部各种智能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4)智能是一个集群,而不是单一结构,各种智能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多元智能具有对内、对外功能。
二、国内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及教学中的研究状况[9][10][11][12][13][14][15][16]
我国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先从理论引进、概念迁移,而后用于教学实践,对于理论本身和本土化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毕业于北大西语系英语专业的兰金仁应该是中国最早关注加德纳研究成果的人。早在1988年7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就出版了由他译著的《艺术与人的发展》,1990年翻译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奠基之作——《智能的结构》,可惜当时并没有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1999年由北京工商大学化学系教授沈致隆翻译的《多元智能》一书,这本书使多元智能理论迅速普及,使得中国千千万万学者和教师开始投入到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热潮当中,2003年此书名列中国教育学术类著作百部畅销书之首。2000年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重点研究项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课题组,历届年会和研讨会收到有关此理论和应用的论文,到2005年已达3000多篇。此外,还有800多所各级学校成为这个课题组的实验基地,参加到理论的实践研究中来。研究比较突出的有北师大的霍力岩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华东师大吴志宏教授。
2001年,钟启泉等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之后,相继出版了郑博真的《多元智能统整课程与教学》、霍力岩等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张国祥和卢兰馨著的《孺慕乐仪: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刘宏武的《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林宪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学中的运用》、余新的《多元智能在世界》和郭福昌与王长沛等的《多元智能在中国》。2004年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译著有:霍力岩等译的《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和《多元智力再思考》,郅庭瑾主译的《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和《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这些译著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多元智能的理论体系,而且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不同内涵与本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加德纳在2004年5月第五次访问中国时,面对800多名会议参加者作了主题发言,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使人们真正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哲学内涵,明确了它的教育学意义和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的要领。[17]
三、物理教育和实验教学中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成就
近年来对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热度有所降低,霍力岩教授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不足。[18]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19]在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拓展,在物理教育方面也如此,研究的内容涉及物理教学体系的各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
1.研究领域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学者们不但重视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更加注重它在实践领域的研究;
3.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二)应当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1.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国外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给我们的实践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国内恰恰在这方面表现出不足。对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认识到:首先,它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价值中立是它的重要特点;其次,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与发展他们的健全人格并不等同,但前者有助于后者的发展;最后,多元智能本身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我们不应为多元智能而教,而应利用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在有些学科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只有抽象的概念,因此,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程序内容变得非常重要。第一,如何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第二,如何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发展某一特定的智能;第三,如何利用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或理解。
21世纪是多元化的时代,它将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落实到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中,不仅要靠教育理论工作者,而且需要广大物理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要以一种开放和学习的心态来对待它,在和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必将对教育改革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2]霍力岩等著.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3][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上的演讲[J].人民教育,2003,(17).
[4]李宝荣,伍芳辉.与加德纳先生关于“多元智能研究”的问答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5][6][7][8][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6-36.
[9][美]加德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10][美]戴维.拉齐尔著.缪胤译.智慧的课程——利用多元智力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11][美]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2][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等著.霍力岩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13][美]Joe L.Kincheloe编.霍力岩,李敏谊等译.多元智力再思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14][美]卡罗林.查普曼著.郅庭瑾主译.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
[15]钟启泉,崔允漷,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6]张国祥,卢兰馨.孺慕乐仪: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17]王海峰,刘文贤.多元智力理论与物理实验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3).
[18]霍力岩,沙莉.“多元智力热”的背后与多元智力理论的“软肋”[J].比较教育研究,2006,(1).
[19]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本文为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资助课题,课题编号为P20100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