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心
有人用画笔、有人用雕刻刀,而有人,用乐高。
小朋友用乐高(LEGO)变出小房子和小汽车,玩得不亦乐乎,纽约人内森?萨瓦亚则用乐高创造出充满线条与力量之美的艺术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这个今年刚满80岁的丹麦品牌,已经不只是玩具,也是记忆、是传奇,是挑战无限想象力的媒介。
积木 创造人生
内森若仍在纽约穿西装当律师,他不会给世界、包括自己带来那么多惊叹与快乐;因为从5岁时收到第一盒乐高起,他想要的人生,不夸张,就是通过乐高来创造。
“我想当摇滚巨星时,就用乐高造一把吉他,我想当航天员时,就用乐高造一座火箭,”他说:“10岁时我真的好想养一只狗,但父母不允许,所以我便用乐高做出了一只狗!”
放弃律师工作追求所爱,不代表从今以后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内森仍经常面对心中争战,这是创作者的“必要配备”,也因此让他的作品有了情绪与层次。不然老实说,用乐高拼凑出美丽的房子或可爱的动物,是很棒很壮观,却不见得会引人入胜;而在乐高认可的全球11位积木大师中,内森显然是最具艺术性的一位。他的3件经典作品,除了“黄”之外,“筑红”利用一个正组合自己右臂的半身像诉说人们如何在每天的消耗与拼凑中活下来、变得强壮,从中劈成两半的“裂解”则会让所有现代人心有戚戚焉。这三件作品加起来共享了24837块乐高积木,每一块都是内森带着热切的期待与即将完成的叹息,亲手按紧的!
开心 回归玩具
乐高会很高兴内森玩得这么开心,因为乐高的名字源自丹麦文leg godt,原意就是“玩得开心”。但乐高其实诞生于一个不太开心的年代。1932年,在被大萧条袭击的丹麦Billund小镇,失业的木匠奥莱?克里格?格雷斯坦森用木块做着玩具消磨时间,然后这门小生意在经济复苏后逐渐扩展成大事业。关键在于1949年乐高购入丹麦首台塑料注入机器,开始生产其最著名的链接积木(interlocking bricks),这积木的原理与结构如此简单,却可堆出万千变化!或许要现在打惯电脑游戏的小朋友花点时间才能理解,其实很多乐趣并无须来自多了不起的特效或科技,尤其在不景气的时候,是的,如今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比起上世纪30年代并没有更好,而乐高全球销售量去年却上升了17%,道理很简单,毕竟买乐高多划算啊!6块8颗突起的长方形积木,光是水平与垂直组合,便可生出102981500种之多!
但生于忧患与死于安乐是一体两面,在繁荣富裕、家长与孩子面对玩具世界拥有无数选择的时期,乐高便很容易被淹没了。1999年乐高首度与电影结盟推出“星球大战”系列造成轰动,却挽救不了过度发展其他业务(如大量生产T恤、书包等生活用品及建造太多乐高乐园等)造成的亏损;还好格雷斯坦森第三代子孙在2002年找来专业财经顾问担任CEO,将营业重心拉回玩具身上。经典积木组合回笼、更多主题式玩具上市,同时因应潮流在网站上推出乐高3D虚拟程序等,4年后公司终于重新获利,乐高公司的积木,又得以继续堆高了。
然后我们看到像内森这样同乐高一起长大、因乐高改变了生命历程的大人,如何将这一块块散发魔力的小积木,交到拥有纯真双眼、未来无限宽阔的孩子们的手中。
(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