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

2012-04-29 09:43牟鲁霞康健
科教导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支委支部书记学生党员

牟鲁霞 康健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毛细血管,处在执行党的政策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最前线,担负着使党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重要责任。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尤为重要,能不能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曾说:“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高校扩招和高校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建设,高校基础党组织的建设也遇到一些与当前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导致党支部无法在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组织生活不能够正常坚持或者缺少创新性,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无物;支部书记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够,无法保证支部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等。因此,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积极探讨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采取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其中问卷调查主要是对上海市高校随机发放问卷278份,其中有效问卷258份,问卷回收率为92.7%;座谈则主要同二十余名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对于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前高校党支部设置形式和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上的建议等。统计和分析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后,分析梳理了制约高校党支部作用发挥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校党支部设置模式探析

在形势和任务日新月异的今天,党支部建设如何在支部建设上贴近高校变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使党的基层组织最终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在党的领导和党员教育等方面消除空白点,从而有利于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关系到高校基层党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认为目前党支部设置不合理的占24%,63%的党支部每个季度举行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甚至于13%的党支部每半年举行一次支部生活,所属党支部开展的党组织生活方式主要有定期开支部大会发展新党员(26%)以及进行政治理论学习(20%)等。62.5%的被调查党员表示所在的组织已建立相关的考核指标和评估制度,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支部设置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导致党支部在中心工作中作用受限,组织生活内容空乏、流于形式,甚至于有些党支部连正常组织生活的开展都无法保证。因此,高校学生支部设置应当遵循两个“有利于”的原则:①一是有利于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有利于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四种方式设置学生党支部,分别是学院成立独立式党支部、年级成立党支部、支部建在班上、专业设置党支部。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持续攀升,原有以院系或年级为单位的党支部模式因所辖人数众多、支部规模较大等问题,以至于活力和凝聚力下降,效能低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党员发展的形势,进而影响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因此理清层次,细化组织,采用本科生把党支部建立在年级或者班级上及研究生以专业为单位建立支部的形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如此,可以将基层党支部的拓扑结构从“学校—学院—年级”的单一的垂直型结构转变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与“学校—学院—专业”相结合的更加细化和灵活的拓扑结构,使得党的“毛细血管”在高校充分发挥组织和凝聚的作用,既适应“学生入党需要和夯实高校党建基础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党员的发展;又使党在高校的影响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一具有“两个有利于”优势的党支部设置形式必须落到实处,具体有以下六方面的要求:

(1)做好党支部队伍建设。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人选必须是具有良好群众基础和良好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党员,同时配备好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等支委,成立完整的支部委员会。所有委员会委员必须在党性观念、责任心等方面达到相应要求。

(2)完善党支部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政治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及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等,尤其是要坚持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注重抓好落实而不能任由建立好的制度束之高阁,无法充分发挥制度的教育功能。在制度完善并且严格执行的前提下,各项工作方能有序、有效地开展,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方能得以真正发挥。

(3)抓好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是支部党建工作的重点,严把入党质量关,加强对现有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团组织推优工作,尽早培育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从中择优发展。此外,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克服重发展轻管理的问题,通过院、校等多级党校和党支部组织生活,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同时注意本科生党员发展关口前移,形成“新生共青团员入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新党员—教育老党员”的完备的学生党员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

(4)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往往较为注重组织发展工作,对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重视不足,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急需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核、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来。同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把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当成是体现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体现党员价值的重要过程,管理者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不断更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建立党支部建设网络平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普及为党建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学生思维敏锐,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各个党支部依托网络作为载体,开展理论学习,开设“网络党建资料室”或“党建论坛”,组织“网上热点话题讨论”等,利用新兴媒体促进党建工作,开拓党员教育和支部工作的网络新空间,可以大大拓宽党组织生活形式,提升学生党员参与积极性,提高教育的效果。

(6)建设党支部文化传承的长效机制。党支部是带动广大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是强化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组织活动的可继承性和文化制度的传承十分重要。因此,党支部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暂时性工作,必须建设高校党支部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党支部充满活力、增强凝聚力,从而提高战斗力。

2 高校党支部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探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干部配备对于党支部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其中支部书记的选配是重中之重;党支部书记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以及对自身角色定位和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影响到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体现。作为高校学生支部书记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良好的个人修养;二是熟知支部的运作;三是掌握合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班级党支部或专业党支部,通过民主选举,将那些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岗位上,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党员自我规范、自我管理的新局面。此外应加强对支部书记和支委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5%的党支部书记和支委任职前无相关工作经验,43%的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在担任相应职务前,并没有专门的培训,以致21%左右的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对于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不清晰。目前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存在认识不到位、主动性欠缺、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急需解决党支部书记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合格支部书记成长所需要的必要保障,并保证支部成立后支部工作尽快走上正轨。

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打造求真务实、奉献进取的学生党建队伍,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1)重点培养后备对象。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工作,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并完善制度保障,将政治素质好、能力突出且对党建工作具有热情的学生党员作为班级或学科团队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并应立足于“五早”进行培养,②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样,既有利于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在成立党支部条件不成熟的班级,可以先成立党小组,注重培养小组长的能力,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后续进一步培养打好基础。

(2)加强支部书记的培训。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应该包括理论培训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两个方面。③理论方面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培训;实践方面吸收他们列席或旁听其他支部相关工作会议,体验基层支部运行的规范和基本程序,掌握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在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搭建党性锻炼平台,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让他们不断地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另外上级党组织应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指导,实行导师制,在支部书记确立后,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党支部书记或党务工作者作为他们的导师,加强对他们的“传、帮、带”,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工作。此外,鼓励支部书记突破支部、院系和学校之间的界限,在不断的交流中学习先进经验。

(3)完善党支部书记考核和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好党员先进性工作,督促学生党员努力做到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懈怠,保持先进性;党支部书记作为优秀党员的代表,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此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加强民主评议,定期举办民主生活会,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借鉴他人之长,完善自己之短,营造公正进取的党内氛围。

(4)赋予党支部书记工作自主性。从优秀学生党员中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最为了解学生党员的关注热点,可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安排,结合现实情况自主开展活动,如针对普遍关心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创新党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采用形势报告、观看录像、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文件学习和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理论研究中加深理解,在时事讨论中启发觉悟,把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释、分辨现实的政治事件中去。如此方能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充分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支部服务。

(5)建立健全支委班子建设制度。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背景的特点,细化支部委员会成立,便于支部工作覆盖到支部的每一位党员而没有疏漏。配备好支委委员之后,及时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使他们尽早熟悉支部的业务工作,提高他们的支部工作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辅助党支部书记一起完成党建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形势和任务也日新月异,高校党支部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在高校支部建设上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必须要贴近高校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际,既利于在中心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也有利于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符合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党支部设置形式。高校支部设置采取本科生“支部建在班上”、研究生“支部设在专业上”是较好的选择,该模式有利于党员发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减少和克服以往党支部设置模式单一的不足,更有利于促进制度建设的长效性和统一性。

院系党委(党总支)除以党支部建在班上和党支部建在专业为基本目标外,还要积极探索组织设置形式,扩大组织的覆盖面并提高其运作能力,④在学生集中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如党建工作小组深入学生公寓或社团建立组织,全方位开展党建工作;在学生军训等时期成立临时党支部,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党支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开展支部活动,如开展网上文件学习,既方便了学生党员,也节约纸张符合党和国家低碳环保的要求,更丰富了党支部组织活动的多样性。

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及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实际状况看,应突出抓好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从而保证支部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其中,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的选拔和培养,建立健全支委班子建设制度并提高支委会的组织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立足于“五早”进行发现和培养,在完善制度的保障下,通过持续的培训和考核,把各支委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勤于党务、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核心,扎实有效推进组织建设,否则党支部设置形式探讨的意义和作用就无从谈起。

注释

①樊敏,朱张军.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探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2):60-62.

②王慧.高校班级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与培养模式探研[J].新西部,2009.14:28.

③牟临杉.高校班级党支部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2:167-169.

④雷达,彪晓红,李都厚.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影响因素与实践对策探索[J].理论导刊,2009.9:71-74.

猜你喜欢
支委支部书记学生党员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早期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其历史经验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构建新形势下党支部书记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实行轮值制度,发挥支委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