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政
摘要:中学语文教育立足于为明天而奠基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世界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广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将人类文明的圣火时代相传。文学作品的形象正好能弥补抽象讲道理给人以枯燥无味感觉的缺陷,特别是抒情性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正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年轻的心灵情感力量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142-01
今天的中学生是明日的祖国建设栋梁,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放眼当今与未来,一个人只有继承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兼收并储蓄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他才能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学语文教育立足于为明天而奠基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世界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广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将人类文明的圣火时代相传。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 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当前的中学语文的教育积弊,就是学生被动接受,少情少趣,缺少了通过语文学习品味的乐趣,学生心理处于高压区,个体处于灰色的生存状态。中学语文教育不得不关注学生的心情、心灵,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生动,有真情、有真趣、有真意,自立、自信、自强,从而充满个性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学习尽头不足,不珍惜时间,得过且过,给他们讲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就像一片秋叶飘落的水面上,连涟漪也泛不起一轮。但我发现,许多学生都爱看文学杂志,并且许多同学还喜写诗、写散文、写日记、这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决心利用这一点来打开思想教育、正确对待人生的缺口,也就是说,借文学作品的帮助,做好思想教育、如何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工作。我找一篇散文—— 德国著名作家克特的《两条船》,这篇散文的内容是:一个不走正道而虚掷青春的年轻人梦见自己变成了老人,在新年的夜晚,面对深渊般的前途,仰望昊天,苦恼的喊道:“青春啊,回来吧!父亲啊,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路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经过这个梦,这个青年人幡然醒悟,决心及早回头,珍惜亲春,踏上正路,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把这篇文学作品打印出来发给学生,然后有感情的朗读了它,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学生静静的听着,心理却被作品深深的打动了,有的用拳头敲击着自己的头,有的唏嘘感慨,有的眼里闪着泪花,见此情景,读完后,我并没有同往常一样对作品一番分析、理解、讨论、归纳等等,也没有谈我们应从这里得到什么启示,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现在同学们都被作品打动了,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就拿出笔来尽情的倾吐吧。”
于是,学生们个个都写了一篇很好的读后感。学生王天美是这样写的:“过去,我只知道玩,学习基础没打好,每天无精打彩,觉得什么东西都与我无缘。看了《两条船》以后我深深地懂得了:一个年轻时虚度年华的人,到了年老时竟是那样的痛苦和懊悔。我的心灵震颤了,我要努力改变自己,决不再碌碌无为虚度时光。”另一位叫李庆红的学生也这样写道:“文中犯过错误的年轻人的醒悟,多亏在梦中感受了虚掷青春的痛苦,而没有坠入那漆黑的无底深渊,走了正路,而今天,我应该感谢老师及时把这篇佳作介绍给我们。今后,我一定珍惜时间,努力读书。”
这一堂课胜过了讲千言万语的大道理。
它给了我们启示:有选择的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因为文学作品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文学作品的形象正好能弥补抽象讲道理给人以枯燥无味感觉的缺陷,特别是抒情性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正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阶段正是感情最丰富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动感情的阶段,中学生就比一张琴,这张弦一旦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挥动就会产生共鸣。如果再把这种被激动起来的情感,进一步导向理智的思考,就会产生出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其次,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美的感染力量、一篇或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真善美的结晶体。文学作品的美能把人带入一个纯净高尚的美好境界。在这种境界里人的心灵会逐渐得到净化,高尚的东西会逐渐潜移默化滋长起来。有鉴于此,在进行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不能将传递千年文化的文字肢解为虚词与实词、倒装与省略,而要挖其内蕴,进行作品的精读与涵咏,让学生亲润在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滋养中,完成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要用孟子的“舍生取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来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做有尊严、有人格的中国人;用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气节,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的中国人。无论是现代的文学作品,还是古代的诗词佳句,都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