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
摘要:高校辅导员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服务者等多种角色,各种角色之间难免会产生冲突。以生命关怀为视角,分析辅导员角色冲突的根源,并从优化政策、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升生命价值和促进生涯发展等方面,提出如何应对辅导员角色冲突的策略。这对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缓解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 角色冲突;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2-0105-03
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系统中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工作中扮演了服务者、管理者、领导者、教育者等角色,由于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产生角色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无疑给辅导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社会各界、国家和高校自身应给予辅导员充分的关怀与理解,从存在价值、生活规律、活动空间和生涯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条例,为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缓解角色冲突创造良好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根源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生命历程中都会扮演着不同的人生角色。“当几种角色同时存在,且在性质和内容不相协调的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角色冲突。”[1]角色冲突只是社会冲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真正致使辅导员角色冲突的根源在于辅导员存在价值受到质疑、生活规律受到干扰、活动空间受到局限、生涯发展受到阻滞。
1.存在价值受到质疑
一个人的价值不仅表现为生命本身存在,更体现为在生命存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担当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任务,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却任重道远。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处理学生的日常琐碎便成了每天必做的事情,于是辅导员就很难像专业课教师那样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换言之,辅导员很难将自身创造的价值一目了然地被社会认可,甚至社会上有部分人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只是处理学生鸡毛蒜皮、无关重要的事罢了。
2.生活规律受到扰乱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影响着辅导员的生活环境,生活的协调和平衡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工作压力大。许多辅导员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和获得社会的认可,不得不放弃许多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日复一日、超负荷地拼命工作;其二,家庭压力大。辅导员为了处理学生事务,经常加班加点,也就无暇顾及亲人和处理家庭事务,导致家庭气氛紧张;其三,心理压力大。虽说辅导员是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学生的事情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辅导员也就要保持随时待命的状态,特别是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比如,火灾、交通事故、自杀等,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总而言之,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辅导员的生活呈无规律状态。
3.活动空间受到局限
辅导员不像专业课教师只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实际上,辅导员是每时每刻都在为工作而奋斗着,学生的事情就是辅导员的事情,学生有问题随时都可以找辅导员寻求解决,辅导员也就必须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另外,辅导员的生活圈子主要集中在学生公寓、学校和家庭。这就使有些辅导员渐渐减少了与外界的联系,以至于有时与外界的朋友邂逅,也很难有共同话题,进而导致部分辅导员不愿与外界联系,固守在学校这一阵地上。于是,也就出现了不少辅导员处在家庭、学校、学生公寓的三点一线上。
4.自身发展受到阻滞
随着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辅导员职业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这对辅导员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机遇来看,辅导员职业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迷茫。
从挑战来看,一方面,以前存在许多高校不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往往安排学校里教学或科研能力较差的人去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于是专业背景五花八门,能力素养明显缺乏。辅导员职业也就很难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的冲突,使他们精力分散,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或教学中,想要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肩挑“,不仅得不偿失,而且使很多学生工作者把辅导员当成一种过渡的工作来看。”[2]此外,每天处理学生的琐事已经占用了辅导员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很难抛下学生问题,去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更丰富的知识、钻研更深奥的学问。可以说,传统的管理偏差和辅导员的能力素养阻滞了辅导员自身的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角色冲突的范畴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显然角色冲突比从事其他类型工作的人要多。因此,要缓解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就要对角色冲突进行分门别类地研究和考量,惟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增强缓解角色冲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思想教育者和行政管理者
教育部24号令提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作为教育者,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顺利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就需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接纳。而作为管理者,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则大相径庭,承担着管理和执行政策的任务。辅导员的管理行为经常会与学生的个性需求产生冲突,容易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要求辅导员具备“柔性”和“刚性”的角色扮演。因此,角色冲突是辅导员不可回避的事实。
2.学校领导者与学生服务者
如今在高校里,辅导员是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团支部以及班级的直接领导者,在学生党建和团建、日常教育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领导者,辅导员都是在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成才服务。特别是当学生的身心发展遇到问题时,辅导员应及时地提供帮助,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理解,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抚慰,引导和帮助学生减轻焦虑和战胜困难,此时的辅导员则是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事实上,领导和服务是一体的,没有严格的界限。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又是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和对立。
3.政策执行者与利益维护者
辅导员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整个学校的管理秩序,实现教育人的目标,就必须站在学校的立场上执行相关的政策,让所负责社团、年级、班级的目标和学校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同时辅导员也是学生权益的维护者,辅导员的角色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为了顺利开展相关工作,赢得学生的信任,高校辅导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意愿。但是,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往往会与学校的政策和制度有时会发生矛盾,结果导致不管学生是否理解的要执行,因而使许多辅导员处于两难境地。
4.学生监护者和行为监督者
学生为了求学,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汇聚在高校里,辅导员则成为了他们的临时监护人。作为学生的临时监护人,理所当然地要维护学生的各种权利,使学生的财物不被损毁、身心不受伤害,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然而,大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阶段,他们充满了个性和激情,做事情不顾后果、随心所欲,表现出非理性和无理性,比如,迟到、早退、旷课,非法同居,偷窃等。克服大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除了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外,更要加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管制和约束力度,对他们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相应的警告和处罚。因而,辅导员在监护和监督的过程中,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又爱又恨,哄也不行骂也无用的矛盾心理。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
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培训等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是,在相当一部分高校里,“辅导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角色定位不清晰。”[3]结果致使许多辅导员会感到职业倦怠和角色冲突。
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体系
辅导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着双重领导、多头管理的现状,不仅使许多辅导员倍受角色冲突的困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效率。鉴于此,政策保障是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积极性、创造性和缓解角色冲突的关键。
一方面,从对辅导员生命关怀的角度出发,制定政策时要善于从辅导员最关心、同辅导员利益联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建立完善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另一方面,从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的角度出发,规范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制定人性化的工作条例,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考评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评,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2.维护人格尊严,提高生命价值
在法律上,人格尊严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尊重的权利。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等等。因此,高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尊重辅导员的人格尊严,为辅导员顺利地完成学生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当然,个人获得尊重和尊严不仅取决于他人单方面的尊重,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形成乐于助人、无私贡献的良好习惯;要树立刻苦钻研的信念,提高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不断地提高生命的价值,使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3.加大教育投入,营造生存环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要加大投入力度。“高校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相同职级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4]不仅要在待遇上加大投入力度,更要努力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政策环境,尽可能让他们干事有平台、工作有条件、发展有空间。高校要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教师学位提升计划,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让辅导员享受学校相关鼓励政策,也算是对他们辛苦工作的补偿,进一步为辅导员的自身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4.加强在职培训,促进自身发展
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使辅导员的工作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致使职业倦怠和职业困惑随之而来。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和培训,为辅导员搭建促进自身发展的平台。
其一,构建科学的培训系统。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岗前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其二,构建继续教育系统。创造条件和鼓励辅导员去攻读学位,从中选拔优秀的辅导员去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实现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5.修炼道德内功,提高生活品味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因此,辅导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味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个人的生活品味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还呈现在内在的涵养上,是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
一方面,辅导员要做到“四自”即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做一名品格高尚、正直、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进取、勤奋、豁达的人民教师。
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做到“三多”即多读书、多学习、多钻研,努力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生活品味。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提高生活品味和角色管理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关系和利益相互交织,应对辅导员的角色冲突问题需要辅导员自身、社会各界、高校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为辅导员体现存在价值、拓展生活空间、优化工作环境和促进自身发展进行管理,制定政策;以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为辅导员的工作、学习提供广阔平台、创造机遇。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自身应主动弥补不足,不断地提高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有计划地协调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科学地扮演各种角色,从而使多种角色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58.
[2]史慧明,黄军伟.中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比较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2):113.
[3]张朝晖,吴莉.辅导员“双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64.
[4]袁颖.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明确四个机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5):62.
[责任编辑: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