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一种有特色的工作方式,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国初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强调远大理想目标,相对忽视对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关注,缺乏人文关怀。因此,在现代社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提法,体现了当代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也为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1 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与突破口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具体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等。”①简单的说,人文关怀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对人的多方面的人性化的关怀。
不可否认,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在谈“以人为本”,高校也在谈“以学生为本”,但真正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得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努力的地方。
(1)人文关怀缺失造成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丧失。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采用灌输、训导、批评教育等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往往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视对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毫无人文关怀可言。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双向”作用,而非“单边”作用,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其主体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流于形式,成为空洞的毫无意义可言的说教。也正因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人文关怀缺失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社会越来越发展,高校也越建越漂亮。很多搬迁到郊区的高校,校园面积大到论千亩计,高楼林立,小桥流水。按理说,置身于如此诗意般的环境,应该更容易静下心来读书。然而事实却是,没课的老师基本不会去学校,去了学校的老师都在教室里忙着上课,下完课后急着往市区赶,偌大的校园一到晚上,就剩下几个辅导员陪着几千甚至上万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冷”了学生的心,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如果说,空间距离可以通过班车、地铁等现代交通工具来缩小,那么心灵间的距离就很难用物质来拉近了。
(3)人文关怀缺失加剧了大学生心理失衡。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德育功能在传统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现代社会凸显出来的诸如竞争、压力、失业、腐败、伦理等社会问题,传统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力不从心。在当今社会现状下,从小就受宠于父母、爷爷奶奶呵护下的大学生在受到些许挫折、困难时,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失衡,严重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更有部分人选择了自杀的行为。据一项针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心理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6.5%,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低,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问题更为严重。如何保证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引导大学生保持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急需解决的问题。②
人文关怀缺失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明显,很大程度上提醒我们,要将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与突破口,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让受教育者从心底感受到我们的关爱,从而自觉地接受引导,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和有效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文件)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段话,既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进行了很好的注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注意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到有实效。我们前面说了,人文关怀是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是对人的各方面的人性化的关怀,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和有效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大学生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贴近大学生,在了解大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化解困惑矛盾,解决难题,疏导心理问题,从而实现引导和教育的功能。帮助大学生实现理想目标的确立,同时也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3 人文关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已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和谐社会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总和,“人”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发展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的程度。更为重要的是,人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中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落脚点。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重要群体,无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和谐校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我们必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积极探索充分实现人文关怀的有效机制和途径,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激励大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4 融入人文关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时代烙印特别明显,不同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革命年代,传播马克思主义信念、解放全中国无疑是那个时期我党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国初期,保证政权稳定、统一思想势必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成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新内容。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遇到的问题和随之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实现他们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人文关怀,给大学生以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才能促使他们又好又快地成长与发展。
4.1 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
如果说传统的缺失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年代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进入21世纪,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同样也不可替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诚然,理想信念教育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很重要,但脱离人的实际需求而一味地谈远大目标,对于现代人而言,无异于是空谈,不但起不到作用,相反,还会引起反感。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大学生才能将外在的教育和引导通过“本人”这个主体,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目前而言,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善于抓住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例如,针对专业思想不稳的学生,强化专业思想,让他们深刻全面地了解所学的专业,进一步坚定学习的信念;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帮助那些经济困难、心理有障碍、家庭有矛盾的同学等等。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关注人的日常生活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其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其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的能力。③
4.2 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大学,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三个一切”的出发点,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论上似乎得到彰显。但实际贯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切为了管理,为了一切管理,为了管理一切”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几乎没有体现。要知道,尊重是连接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间感情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真正明确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要改变以往单纯批评、说教甚至是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要把大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做到以诚相待,以平等的地位和态度,与大学生展开讨论,最终达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感情上的相互理解,认识上的共同提升,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3 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全面关怀学生
全面关怀学生,首先就是要关怀全部的学生。无论是学习尖子、学生干部还是成绩落后、调皮捣蛋或者是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只要是我们的学生就要全部关注、全部关怀。事实上,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思政工作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两头”学生身上,忽视了对中间部分学生的关爱,容易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其次就是要关怀与学生相关的全部。无论是学习成绩、身体情况、家庭状况还是心理问题、社交问题等,学生的一切我们都要关怀。大学生虽然还未走上社会,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早已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思政工作者对他们的关怀如果不全面,很容易产生问题。最后,要全过程的关怀学生。所谓全过程的关怀学生,就是从大学生进校开始就要关怀他们,而不是从某个阶段开始。关怀学生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要求我们自始至终,要让大学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实实在在的关爱。
4.4 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加强心理疏导
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学生面临学业、人际交往、毕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现在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真正能走进去、坐一坐、聊一聊的学生还是少数。因此,仅仅依靠建立心理咨询室,依靠学校几名心理咨询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第一课堂的作用毋庸质疑,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心理知识。其次,学校可以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咨询队伍,定期培训和交流,既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也开设多场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再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改变现在的一测定终身的模式,除了进校时的心理健康测试外,应增加测试次数,同时,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让他们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最后,完善学校危机干预体系,真正发挥学校、院(系)、班级等各级心理咨询员、心理保健员的作用。
4.5 坚持人文关怀理念,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培养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对人文关怀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告诉我们,加强人文关怀,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过去的单一角色向综合型角色转变,必须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人格辅导、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就业指导等综合性工作。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关怀学生的角度出发,强化服务育人的观念。其次,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既要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职业发展等相关知识,并积极地把所学得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
注释
①崔志胜.注重人文关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光明日报,2008-10-07:009.
②干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问题探析.理论前沿,2008(12).
③王健.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光明日报,2007-01-23:009.
参考文献
[1]马德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中国高等教育,2007(21).
[2]王涛.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3]陈士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4]欧巧云.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2).
[5]朱文,李艳玲.认真学习十七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科学,2007(12).
[6]王德芳.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湖北社会科学,2006(9).
[7]郑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人文关怀.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8(5).
[8]王兰生,李英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突破口.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4).
[9]王路江.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求是,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