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2-04-29 08:05邬守景
科教导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研究性职业技能职业

邬守景

当下我国大学生职业意识淡薄,在校期间职业体验活动较少,导致职业能力欠缺,毕业后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所以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

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对信息收集、判断和分析,主动获取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者,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共同的合作者、探讨者和发明者。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和特长,自主地选择相关研究课题,然后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撰写课题报告。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也得以提升,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缺陷。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具备的通过锻炼获得的顺利完成某项职业任务的技能。

(1)专业学习能力。专业学习能力需要大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与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识视域。

(2)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职业活动中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用语言感染、说服别人,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把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时间、信息、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大学生作为未来专业高层次人才也必须具备。

(4)人际协调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指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人际协调能力影响从业者对环境的适应状况,同时影响着从业者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职务晋升和事业成就。因此,大学生必须培养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

(5)创造创新能力。创造创新能力是在现有的科技成果、发明或创造基础上,通过刻苦的钻研,创造性地提出新改进、新革新方案,发明、发现新的科技成果的能力。

(6)心理调试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工作环境、生活状况和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会对那些涉世未深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并在遇到挫折时能有效地调整自己心态。

(7)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善于利用集体的智慧实现团队最大工作效能,创造最大业绩的能力。对于职业任务来说,目标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个人的能力,重要的是需要激发不同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靠集体的智慧出色完成任务。

3 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

3.1 培养大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职业人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我国高校应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开设职业教育和职业实训课程,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环境,寻求最佳职业发展方向,锻炼职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 推行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

英国通过让学生应用农业、工程、建筑、旅店餐饮和商业等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来学习做事方法,重点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前,在我国学生主要凭学历就业,没有一套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将来的职业环境要求学历与职业能力并重。大学可以尝试与企业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职业需求,着重强化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如可以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和各种职业资格讲座,为学生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学习项目,激发大学生自我职业能力培养的自主性。

3.3 实施全程职业教育模式

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要实施差异化管理,在大学四年中开展形式、内容不同的职业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个性化、全程化指导。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职业探索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基本理论。通过对职业和自我评估,全面掌握个人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形成全面、客观、准确的定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年主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定位教育,了解自己的“职业锚”。全面锻炼提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加强个人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主要开展职业体验、职业实践活动,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开展职业实习,通过职业体验、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第四学年强化大学生求职技能训练。使大学生掌握适应不同职业角色的求职技能,加强对学生自主创业指导和培训,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3.4 开展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和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导致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能力欠缺,所以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校园职业实践活动。首先,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为创业的学生增设专业学分,激发学生积极性;其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大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

3.5 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拓展职业技能

高校应逐步建立由大学、企业、政府机关以及公共研究机构协同的大学生职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职业体验”的机会,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和大学生职业能力。

3.6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

国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大都定位在校企合作这一层面。如德国“双元制”将学生的职业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学习相结合,学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配合,实践课在整个培训中占60%以上。我国高校可以参考以上做法,学校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计划时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同时让企业参与学校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活动中, 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另外高校可以依据社会人才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对一部分就业意向比较明确的大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这样可以有效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

猜你喜欢
研究性职业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