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怡萱
1 美国国民精神的内容及社会环境中的隐性灌输途径
国民精神是指一国国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生活和实践基础上不断提炼所形成的,能代表国家精华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强烈认同的,以公共道德规范、国家民族意识、气质品格、价值观念、理想信仰、社会责任感为代表的精神因素的总和。①而美国的国民精神有以下几点体现:
第一,个人主义及其所体现的开拓进取精神。美国是由不愿受压迫的人汇聚而成的移民国家,他们背井离乡,冒险出航,解脱了原本的宿命,面对陌生的未开垦的肥沃土地,瞬间仿佛是新生一般,对未来再一次雄心勃勃。他们使美国精神呈现出浓郁的个人主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锐意进取精神。一本指南书这样教初来乍到者迎接在美国新的生活:忘了你的世俗观念,选定目标,全力以赴。尽管前方注定道路坎坷,但你终有一日会如愿以偿。坚持不懈,勇往直前。②第二,身为一个美国国民的强烈自豪感。美国是一个年轻国家,但在诸多领域却迅速跻身进世界前列,在世界事务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作为其国民自然有强烈自豪感。第三,追求民主、自由、平等。遭受过的不公与压迫经历让移民者尊重不同的声音,包容差异,崇尚自由,反对特权。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及其环境的产物。因此,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国本土也有许多思想教育理论: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拉斯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班图拉等人的社会学习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等。③在这些理论下,美国重视用社会中隐形力量引导青少年形成所期待的国民精神:
第一,大众传媒方面:西方学者向来把大众传媒看作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化力量,认为大众传媒所营造的舆论氛围可以成为政治教育灌输的重要工具。美国社会中通过电视、电影、动画片、纪录片、报纸等传媒途径宣传本国所提倡的美国精神,从而影响国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比如电视剧,如《超人》宣传的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电影,如《肖申克的救赎》宣传的为自由坚持不懈,《阿甘正传》的执着和不懈追寻心中梦想;动画片,如《德克斯特的实验室》的创新精神;甚至在广告中也有对身为美国人的自豪。各种形式的大众传媒使美国空气中弥漫着政府所需要的精神,从而进行潜移默化的灌输与熏陶。
第二,公共设施、建筑方面:如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馆、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如此耗资巨大、规模宏伟的场所不计其数,“门类之全,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陈列展出的手段之先进,教育和研究功能之好,实在令人惊叹。”④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政府机构办公楼很多也是学生们的观摩基地,成为美国宣传其美国精神的活教材。而在美国随处可见的雕塑都有自己背后的故事,对青少年在校所学知识巩固与强化,比如正是全民募捐才让美国拥有了如今引以为傲的标志性塑像。而当人们看着自由女神像时,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由的精神,还有一种国民之间的凝聚力。
第三,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美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是美国精神灌输后的成果体现,而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青少年形成美国精神。比如:美国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发生自己身上的不公,他们坚信通过争取会改变现状。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中,青少年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热爱民主,追求平等,敢于表达不同意见,挑战权势不公的性格。
2 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充分挖掘与整理历史素材,有系统有规划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美国常常以历史素材对青少年进行国民精神的灌输,而且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我们悠久的历史中优秀素材浩如烟海,但在运用上却未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笔者认为还是方式的不妥,传达途径单调化,往往都是口传或教材呈现,与青少年接触的高科技炫目产品相比,吸引力便降低了。我们应筛选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的素材,然后全方面系统地整理,对历史素材进行充分挖掘,最后针对青少年认知发展阶段的规律,打造出能够与今天众多休闲娱乐选择相匹敌的“活教材”。比如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便很好地让人们在众多电视频道中锁定了它,在欣赏技术美感的同时,不自觉地吸收了该片传达的精神。不仅如此,在嘉宾评论方面,我国的纪录片嘉宾的社会身份较为单一,一般为学者,政府工作者,通常并不为广大群众所熟知,话语也较专业;而《美国:我们的故事》中却出其不意地群星闪耀,点评嘉宾涵盖商业大亨、政坛领导、影视明星、专业人士,当然也不乏学者。整个纪录片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内部讨论对话,讲述自己如何做一个美国公民的故事,通俗易懂。
第二,以反映我国国民精神建筑、雕塑、纪念碑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国虽然不乏这些“教科书”,但遗憾的是,它们似乎始终处于未翻开状态。对于本求知欲强烈的青少年,这些载体与本课堂相比更具直观性,感染性,娱乐性,可以事半功倍,应充分利用。我国常见的做法是配置文字材料,但连篇的文字常常让青少年难以耐心阅读下去,而视频材料由于形象直观更能引人驻足观赏,从而达到宣传效果,特别是对于儿童。还有一种更好的途径即是学习西方国家选择性在一些载体旁边进行定期模拟演习,并让青少年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无疑会让他们印象深刻。另外,应将他们安置在城市醒目的地方,这样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第三,发现身边榜样,形成良好氛围,成为振奋国民精神的土壤。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促进青少年茁壮成长,而当今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加之,青少年在此年龄阶段通常缺乏辨识能力,具有性格不稳定,心智不成熟的特点,我们更应该重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氛围,让主流价值观引领和指导青少年的成长。其中,榜样教育法可以达到以点带面,形成社会良好氛围的效果,从而让社会风气成为振奋国民精神的土壤。美国在这方面一直力度很大,挖掘深入,善于从细节打动人,让整个社会弥漫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在个人成功的同时,社会也得到发展。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努力,比如“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而美国的这个方式已经很成熟,能将事迹深入社会各层,而且不仅仅是靠政府力量,这点值得我国借鉴。
笔者认为,要做好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达到期望效果是急不来的。马克思说过,物质决定意识。美国的国民精神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反映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呈现出良好效果,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个人把自己的生存问题解决了,才开始关注处理周遭的这些问题,形成一些改革成果,反映在改革成果上的意识形态又转而影响生活在其中人们的行为,形成良性循环。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不作为,忘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准工作者,我们应该探索适合当今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让正确的意识和精神促进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