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公众推动力

2012-04-29 00:44:03王方玉
方圆 2012年18期
关键词:副县长潜规则参与者

王方玉

【√】人们痛恨潜规则,但面对自己的私利,却经常忽略自己也是潜规则的制造者、参与者

一日,参加同事聚会,其中一人提议到邻县去找某人,让其招待,此人原本与我们在同一学校工作,目前被派驻该县挂职当副县长。开车上路,一行人很快到达目的地,因为副县长是学校派出去挂职的,所以对我等同事极为热情,早已备车在县城路口等候。见面后的程序当然很简单,寒暄、认识一下,然后驱车前往饭店,胡吃海喝一通,喝得人仰马翻,吃得肚皮圆滚,太阳西下,返回。席间,副县长喝到一半,有事离开,当然,离开前的话很重要:各位尽管慢慢用,其他的事情不用管。有这句话就够了。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一堆人吃饭或进行其他娱乐,如果能找到个有“签单权”的人买单,大家都很开心,而签单的人,往往也自豪地拍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于是乎,吃的人开心,买单的人也狂有面子。

细想一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饭总要付钱的,钱真的不是问题?酒店老板通常是不会请客的,签单或付钱的人,要么自己掏腰包,要么从其他途径支出。中国是人情社会,尤其是官场上,吃喝在所难免,不排除有时候“打肿脸充胖子”,但全部都自己掏腰包,老婆孩子贴进去也不够。于是,肯定要从其他途径弄钱,最常见的,就是公务支出,即用公款吃喝。而且,社会的评价观念是很奇怪的,如果一个有点领导地位的人,请客都要自己掏腰包,会被别人看不起,似乎太没水平了,这点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当领导用公款请大家吃喝的时候,吃的人似乎也都心安理得,而且很享受,感觉自己也沾了点权力的光,以后还可以和别人吹嘘,某某领导请我在某高级的地方吃饭,但很少有人在意领导的钱到底从哪里出。

有一个很有趣的新闻,当各地的小学开始报名时,很多名校的校长们就集体玩失踪。面对众多的说情、送礼、递条子、砸钱的人,不失踪能行吗?当整个社会为“三公”支出居高不下而“人人喊打”的时候,腐败的推动力却在普通公众自己身上强力滋生。

在当前的规则体系下,因为腐败最终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时候,行使权力的人只能自己负责,那些享受潜规则的好处、参与了“分肥”的人是不会替他坐牢的。人们痛恨潜规则,但面对自己的私利,却经常忽略自己也是“潜规则”的制造者、参与者。当下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已然成为共识,至少构成了当前时代发展的形式特征。

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过程,晦涩点说,乃是一个形成法律文明秩序的过程,也就是形成一种“法律的”生活方式与政治治理模式的过程。这条路漫漫而又艰难,在此过程中,规则与生活是互动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与创造者。遏制腐败的过程与法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样既需要规则的作用,也需要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监督力量。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于是,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这是耳熟能详的口号,通常被理解为对掌权者滥用权力进行监督的基本依据。掌握权力者会滥用权力,没有权力的普通社会公众似乎不会滥用权力,真的如此吗?当整个社会习惯于“白吃”,习惯于让当权者滥用权力,从而使身处其中的人多少都能参与“权力分肥”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当权者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当掌握权力的人利用权力进行腐败,以满足能参与其中的人的“分肥”需要时,最终还是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开脱责任,该限制还是要限制,只是,社会公众依法行事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不加以培养,社会本身就会推动腐败。法治社会的推进,既需要政府的表率作用,这是主导,但也需要社会基础的辅助影响。

猜你喜欢
副县长潜规则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手机
喜剧世界(2017年1期)2017-02-15 08:14:10
大学毕业后娶了副县长的女儿
清代阅卷潜规则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03
潜规则
小说月刊(2015年4期)2015-04-18 13:55:26
被情妇“打”翻的副县长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潜规则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56
常数轮理性秘密分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