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音乐家,巨人

2012-04-29 00:44王建木
考试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多角度抗争音乐家

王建木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借鉴优秀教案进行备课时,我发现它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大同小异:影音激趣→整体感知→难句解析→领悟精神,这一过程虽然体现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但课堂结构缺乏内在逻辑上的渐进层次;此外,在探究难句解析环节中,注重了文本中几个难句含义的讲解和人物肖像描写的分析,诚然,这两点是重要的,但只是机械地分析而缺少对人物形象的逐层深入的立体剖析。

我认为,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教学中,只有逐层深入而非单一式地品析贝多芬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能促使学生对人物做逐步深入的品析,增强学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进而把握贝多芬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使得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为了有所改变,多层面地分析人物,并教会学生逐层深入多角度地把握人物形象,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案例】

一、初读贝多芬

1.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播放音乐)

问:在这美妙、激昂的旋律中,你听到了什么?(与命运抗争)

二、走近贝多芬

刚才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了贝多芬,在朗读中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要从渐进的三个层面:普通人→音乐家→巨人,一起走近大师,感悟大师。

1.普通人贝多芬

句段评析:

(1)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住所杂乱)

(2)……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吃饭简单)

(3)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甚至是不整洁的。(衣着陈旧)

(4)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看着真叫人难受。(可怜的残疾人)

总结:贝多芬是一个生活简单、不拘小节、可怜的残疾人。

2.音乐家贝多芬

句段评析:

(1)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琴上经常弹奏。”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支笔。(创作乐曲、歌剧)

(2)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从小学习音乐)

(3)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伟大的音乐家)

总结:贝多芬是一个从小学习音乐,然后创作乐曲、歌剧并指挥音乐会,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简介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3.巨人贝多芬

[肖像刻画]

(1)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能担负重荷)

(2)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总结:表现出贝多芬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重点句段]

(1)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但他渴望理解)

(2)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贝多芬遭到耳聋打击,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3)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耳聋、孤独的贝多芬,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永远陪伴他。)

(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总结:贝多芬被人误解,但他渴望理解;双耳失聪,但他热爱音乐艺术,追求理想。——与不幸的命运作不屈的抗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摘自贝多芬书信录)

三、感悟贝多芬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达贝多芬普通人的一面,同时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与命运抗争献身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巨人,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走进了贝多芬的心灵,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别急,让我们再一次去倾听他的《命运》,向他倾诉你的心声。

“贝多芬,我想对你说:?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板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普通人一个生活简单、不拘小节、可怜的残疾人邻居的老人

音乐家学习音乐、创作乐曲、歌剧并指挥音乐会伟大的音乐家

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巨人肖像刻画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被人误解,但渴望理解与不幸的命运作不屈的抗争

双耳失聪,但热爱音乐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摘自贝多芬书信录)

【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想改变的是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形式,想突破的是较单一的人物形象赏析,想教给学生的是逐层深入剖析人物的立体形象,我想,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教”的改变,更是指导学生掌握一种新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同时致力于“学”的改变。因而,我先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普通人贝多芬,他就像一位邻居老人,就在我们身边。然后逐层深入,把握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从音乐艺术领域认识贝多芬。但无论他创作再多的不朽作品,有多高的音乐艺术造诣,贝多芬也只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而与“巨人”无关。我认为,“巨人”应冠之于人物的精神层面,接着更深入地接触贝多芬的灵魂,一个“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的贝多芬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才是真实而立体的贝多芬。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关于阅读”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多角度地分析人物形象,既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体现,又是“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表现。因而,教师注重指导学生逐层深入剖析人物的立体形象,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多角度抗争音乐家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姚铜(音乐家)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