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娴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人格、人性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已认识到,道德情感包含有认识(理)和情绪(情)两个因素,只有认识的而没有情绪的因素,或者只有情绪的而没有认识的因素,都不能构成某种真正的道德情感内涵。“情理合一”的情感形式,已构成我国特有的道德情感的价值内涵,它是传统语文情感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现代语文课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现代中学语文课的课文,正是在“情感”的外在表露中,蕴藏着丰厚深沉的“伦理”观念。一方面,它是对学生进行现代人格塑造、培养道德情感的理想天地。另一方面,道德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理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道德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道德情感因素。
我把语文教学与道德情感培育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前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教材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道德情感因素相渗透相融合的最佳结合点,尽力做到道德情感教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尽可能触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意识。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文章的高潮部分,引导学生们发挥想象,从而达到以文中所表现的爱国热情来激发他们爱国情感的良好效果。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同学们,韩麦尔先生说不下去了,那么他到底想说什么呢?谁来替他说一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我——我——我恨普鲁士兵!他们占领了我们的国家,还不许我们学法语,我恨呀!”一位学生说。
“我——我——我痛心啊!我们的国家灭亡了,我们的人民当了奴隶,我们就要分离。”另一位学生说。
“我——我——我,法兰西万岁,法兰西万岁,法兰西万岁!”又一位学生说。
学生们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感染着,完全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这时,我话题一转:“韩麦尔先生做了散学手势以后,大家是不是立即就走开了呢?”
“没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
“那后来怎样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小弗朗士,继续把《最后一课》的故事讲下去。”
学生们再次活跃起来。经过几分钟的思考,有几位学生举起了手。
“大家站起来,但都没有走,而是慢慢地走近讲台,围在了韩麦尔先生的周围。有几个小同学哭了起来,镇长,邮递员,还有郝叟老头,他们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也忍不住,泪水流了出来。这时,不知是谁唱起了国歌,立即,我们都唱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久久地在教室里回落。歌声惊动了普鲁士兵,他们冲了进来,叽哩呱啦,叫我们停下来,可是我们唱得更起劲了。……”一位学生说。
“大家都没有走,镇长、郝叟老头慢慢走到讲台边,劝韩麦尔先生不要难过。我看见窗外来了两个普鲁士兵,忍不住喊起了口号:‘打倒普鲁士兵!打倒普鲁士兵!教室里的人跟着我喊了起来。两个坏家伙抽出了枪,对着天空开了几枪。可是大家都不怕,继续喊着口号。气得那两个家伙冲进了教室,不久又来了几个,可是大家对着他们的枪口一点也不畏惧。那些坏家伙面对这种状况,开始不安起来了,露出了胆怯的神色……”另一位学生说。
一堂课在同学们丰富而又充满爱国热情的想象里很快就要结束了。在下课前的最后一分钟,我问学生:“当你看到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得意料之外的整齐:“中国万岁!”学生的爱国热情着实让我感动不已。这一课结束了,可是我有理由相信,由《最后一课》、由韩麦尔先生、由小弗朗士等人激发起来的爱国情感的种子,已深深地扎进了同学们年轻而又肥沃的心田里,它们会生根、会发芽、会开花。
二、启之发之,以情导情
语言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故事,比比皆是,都蕴含着浓郁的道德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情感的闸门打开了,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因素,启之发之,引导学生情感的流向,以情导情。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更是表现父子情深的精品。如何让文中的涓涓亲情渗透到学生心中?我在《背影》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父亲买橘时的动作描写,找出“爬、攀、缩”等动词,并让学生体味出这些动词运用的妙处,即准确而生动地再现了父亲买橘时的艰难。分析到这里,许多学生已能理解父爱子的一片深情,但与它交融还差些火候。
于是我又提出一问:“既然如此艰难,可为何父亲回来后还‘心里很轻松似的?”学生争相回答:“他并不轻松,是装出来的。”我立即抓住这个话头追问:“父亲有必要在儿子面前装吗?”问题又深了一步。“他是怕儿子看了伤心难过。”“他爱他的儿子,觉得终于在开车前买来了橘子,心里很高兴。”
我看火候已到,深情地对大家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父亲!谁说我们的父亲只会严厉?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满足,即使千辛万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这种情感可说是世界上任何感情都无法比拟的。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到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在我眼里,是很威严的,他很少和我们亲近。但上高中时,父亲总是在每个星期一我返校的清晨,亲自送我到学校。一路上,为我提醒每一个小坑,每一个拐弯,每一个上下坡。在这声声依然板着脸说出的提醒中,我终于领会到了父亲对我的爱,尽管和母爱相比,要含蓄得多。同学们,你们的父亲不也如此吗?”说到这里,我看到学生们都沉默着,体会着,有的学生眼里开始有泪光闪烁了。稍停片刻,我提出,准备一分钟,谈一件父亲关心自己的事。
课上到这里,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角色。一会儿,有学生举手了。讲道:
“吃饭时,父亲总爱把鱼头去掉,鱼刺拔掉,只把鱼腰给我吃,还说他最爱吃鱼头、鱼尾巴了,因为它们有营养。我呢,还真信,笑爸爸傻。今天学了《背影》,我终于明白了我爸爸对我的深情和爱护了。”又一学生讲道:“有一次,我因急着用词典,要爸爸买,可他由于工作忙,忘了买,我就大闹一番,埋怨爸爸不关心我。刚端起饭碗的爸爸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走了。不一会儿,满头大汗的爸爸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手里拿着词典,递给我说:‘看,是这本吧。我接过来连声谢谢也没说。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真任性,不能体谅爸爸。”这个学生说完,还一脸的后悔。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同学们纷纷说着曾经认为理所当然而忽略的、当时没有体会到的爸爸对自己的关爱。整个教室洋溢着一种浓浓的对亲情的体会、感悟和赞美……
总之,只要细心发掘学科教学和道德情感培育的最佳结合点,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会使道德情感培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同时,反过来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动作用。当然,道德情感培育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理合一”的道德情感教育,撑起语文课堂的一片天空,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并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遵循学生由认识—情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至深,并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把道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这样,道德情感培育才能如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