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施宗
摘要: 新近试行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专业化标准,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的前提是学会做研究,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最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最新试行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教师提出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以及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而其中的“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我以为要做一个有能力、有专业尊严的老师,就要会“四研”。
一、研究自己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要研究自己呢?生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很多人容易迷失自己的,或者说对自己没有清晰的了解。在这个信息爆炸、评价日趋多元,学习主体个性差异大的时代里,写得一手好字,读起书来顿挫有致,写得一纸好文章,等等,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敬你。何况很多时候我们还不一定都很好地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因而,我们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的长处与短板在哪里,自己的基本功里哪些是受学生认同和欢迎的,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否扎实,自己的人文视野是否足够开阔,自己的价值认同感是否高,自己是否善于用头脑去思考“教学参考书”以外的问题,等等。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明白自己成长的需求在那里,才会对自己有一个专业未来的前景描述。一个教师,当他勇于剖析自己时,他离真正的成熟就不远了。
在教学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和培训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职业培训、院校研修等方式,如:参加《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高级培训》、《全国计算机考试》、“教育硕士班”等课程,或者“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拓宽学习渠道,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的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萨迪曾说:“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叫嚷嚷让所有人都知道,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
二、研究学生
朱小曼教授认为,对人的研究没有兴趣、没有敏感,这个人是当不好教师的,或者说当了教师也走不远,成不了一个优秀的教师。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生活当中,我们没有足够地关注主体发展需求。我们总是习惯地凌驾于学生与课堂之上,让他们按着我们的预设来生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讲我们希望他们讲的话,或书上现成的答案,一个学生讲过后,鲜有他人提出质疑或不同看法。而我们是不是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呢?如果是,我们就应该问一下自己:我最终追求什么?离开学生的发展只求成绩,结果造成学生只有成绩少有个性,甚至成绩与个性都被磨灭掉了的状况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吗?我们始终要牢记: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最好发展。
我校是顺德区一所城乡结合的初级中学,主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初中毕业生。学生就近入学,并且一个班里约有35%的外地生源。在班级里有来自本省6个地级市的,有来自全国7个省(直辖市)的。这样的班级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及对事物的认知差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雪》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雪”的直观感知、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介绍亲身看过的雪,结果出乎意料。第一个:“我没有亲身看过的雪,不知道。”第二个:“我看见过的雪是冰硬的。”第三个:“我看见过的雪是软绵绵的,有把我的布鞋淹没的厚度。”第四个:“我看见过的雪是软绵绵的,厚度淹到了我的膝盖。”面对学生不同的回答,我临时增加给全班介绍“雪”这一教学环节,而之前的教学设计没有准备关于“雪”的图片、视频等,因为对学生的研究不足,从而导致教学的尴尬与被动。
三、研究教材
研究教材、解读文本,应该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每一次的阅读都是对学生的精神洗礼,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但我们能否站在一个历史、文化的高度辩证地看待我们的阅读理解?正如窦桂梅校长说的,一个语文老师对于文本有自己的价值上的取舍、判断,就有了自主性,就会摆脱作者的意图,摆脱对作者心理体验的重构,最终被自己占有,变成自己的东西,适宜学生理解接受的东西,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东西。这种具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的老师必然会滋润学生一生。
四、研究课堂
当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的“10+35”,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昌乐二中的“271法则”,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刘京海的“成功教育”……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时,对自己的课堂作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就极大地彰显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几千年的传统让我们容易成为一个追随者,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课堂,努力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这需要我们具有较高的自我专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什么样的课堂是适宜学生的,什么样的课堂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什么样的课堂具有自我特色的?我们都应该不断地思考与追问自己。
我在教学中结合学校的教研课题“双体现,共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均衡分组,组员共同制订学习计划,组内互相激励、分享成功。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形成整体优势。因此,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团结精神,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体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能取得实效,在教学中还要深入研究课堂,以学生能否获得成长为衡标准。
总之,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获得专业的尊严,创造教师的幸福人生,需从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开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2012]1号.
[2]窦桂梅.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渡江出版社,2007.
[3]陶西平.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京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