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方业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秋季开学“监管令”共有30条:治理“小学化”倾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通知要求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禁止举办与入学挂钩的培训班。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据新华社)
开学时节发“监管令”,已是多年来的规定动作,无非是再次以文件的形式,强调不准乱收费,不准学校再干那些存在已久的违法违规行为。其实,文件发与不发,办学机构都不会理那个茬儿,幼儿园的特色班照办不误,学校的赞助费照收不误,中小学入学考试和测试选拔及办实验班、重点班,更是换个名头继续存在。文件无非是咋呼咋呼。
不过,既然教育部提到了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搞入学考试、不得收赞助费等情况,还是有必要再说说其中的根源所在。现在小学都搞入学考试,初中更是如此。为什么会如此呢?自然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想上好学校的人太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只好搞入学考试了。这和保障房和车牌摇号分配没什么本质不同,目的都是分配稀缺资源,将一部分人限制在外。
如果所有学校教学质量都一个样,不存在重点学校、优质学校、示范学校,人们吃饱了撑的,干嘛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拼死拼活地让孩子上好学校。正是优质学校的存在,才有了所谓学区房、跨片费、借读费、赞助费,才有了找门路跑关系,甚至上天入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公关行为。
如果真的实现教育均等化,很多教育乱象将一夜间消失无踪,社会将变得和谐很多,人们的焦虑感、不公平感也会消失好多,幸福感和平和的心态将增长很多。
但教育公平化均等化为何这么难实现呢?估计这不完全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更不是人才缺乏师资有限的问题,我感觉这很可能是一些人要刻意维持目前教育资源不公平的局面——教育均等化了,人们都很容易得到良好的教育公共产品了,优质教育资源所带来的灰色收入恐怕将不再存在,愿意花大价钱让孩子上优质学校的家长将不再存在,如此,谁来保障优质资源分配者通过潜规则所获得的利益?还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维持教育不均衡和一些机关通过审批来获得寻租权没有本质区别,这也许正是多年来教育难均衡的重要因素,否则,教育不均衡存在了这么多年,社会各界呼吁了这么年,怎么一点改善的迹象都没有,除了一堆堆的文件和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