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堕落不是社会主义

2012-04-29 00:44张凡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小悦悦滑坡道德

张凡

小悦悦事件反映了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人在一定范围内的道德滑坡已非常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步步突破计划经济的桎梏,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中国人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社会上因此涌现出一批批先富精英。但有钱人的奢靡被过度渲染,其先富途径也被质疑,为富不仁更让社会痛恨。与此同时,西方社会思想的一些糟粕也滚滚而来,很多中国人被这些思想裹挟,随波逐流。

中国正处在资本横行的时代。“一切向钱看”似乎成了社会主流。有钱就能买好车,住好房,过上好日子。有钱就有了一切,为了挣钱,大家可以不择手段。拜金主义思想空前泛滥,道德滑坡现象越发地不可收拾。小悦悦事件就像一面明镜,照出了这个社会部分群体的麻木不仁、道德沦丧,也拷问着人们的良知与灵魂。

中国真的道德沦丧了吗?

中国社会真的无可救药了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通信手段大都被损坏,广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天晚上,成都市区电台发出了一条求助信息:“都江堰地区塌方很厉害,急需要修建一条道路,但缺少挖掘机,需要大家提供。”不到一个小时,广播又响了,“通往都江堰的道路上现在都是挖掘机,请大家不要再来了。”自发献血的人们排成长队,出租司机无偿提供救护。

巨大的灾难将中国人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汇聚成巨大的暖流和力量,战胜了灾难。相比之下,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海啸、核事故,将这个国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在大灾面前,作为一个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救助手段也许比我们先进得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比我们要冷漠得多。

大灾大难面前的表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热血和热心,以及崇高的道德风尚。事实证明,道德滑坡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悦悦事件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一致声讨“冷漠”,这恰恰是积极的反应。这说明中国人的心是热的,社会民众的心是热的。如果这个社会真的已经道德滑坡了,那小悦悦事件就不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应,网民不会这么一边倒,也不会这么激愤。这说明,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的良心过不去,一个社会不应该这样。呼唤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是社会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呼唤。小悦悦事件也许会成为重构中国道德建设体系的一个重大契机。

道德建设也要“以人为本”

建国前后,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采用的主要是灌输、教化的方式。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是有效的,但到了现在,国民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都大幅提高,公民自我意识增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因此,寻找合适的道德培养模式成为新时代的重大命题。

现在,总的原则是教育如水,润物无声,切忌高高在上,空洞说教。

过去,提到理想,我们马上就说“共产主义社会”,但现在,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要用更现实的理想来引领,那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意味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的幸福生活。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更能鼓舞人民,激励人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适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事实上,道德堕落更不是社会主义。

从中国的发展主线来说,如果说,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跨了第一步,从“经济建设中心”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跨了第二步,那么,从“市场经济”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实是更大的跨越。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关注民生,为人民谋福利。过去,我们总是戴有色眼镜看,以为这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姓资不姓社,应该批判。

但现在看来,其实不然,“以人为本”才是科学发展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雏形。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经济发展,我们都需要明白,发展究竟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这个根本指导思想,还愁我们的道德建设吗? (本刊记者胡雪琴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小悦悦滑坡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穿越品百态
上流并下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