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职业认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2-04-29 02:25刘国习陈丽华
理论观察 2012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职业认同敬业精神

刘国习 陈丽华

[摘要]目前,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认同的主流是积极的。但少数教师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职业意识模糊、敬业精神不佳以及对职业环境评价消极等问题。应对措施有三:一是思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二是思政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职业意识;三是改善思政教师职业发展外部环境,为其工作和生活提供客观支持。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认同;敬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51 — 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思政)教师是指由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三支队伍构成的高校教师群体。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为了解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并提出思政教师强化职业认同、培养敬业精神的路径与对策。本课题组对广西、湖南和广东三省10所高校的260名思政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个别谈话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回收率86.7%。调查对象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153位、辅导员82位、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25位,所有对象均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分别占96.2%和3.8%,具有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分别为16.1%、57%和26.9%,年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重为51.2%。调查样本选择分别来自西部、中部和东部,包括综合性重点高校、专业性高校和高职院校等不同类型高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思政教师的职业认同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多数思政教师都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都将思政教师职业当做终生职业,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勤勉工作。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政教师在职业认同方面也还存在不足之处。

1.少数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对“您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如何?”这一问题,尽管74.3%的教师选择“非常坚定,任何时候都不曾改变过”,但总计有25.7%的教师表示“动摇”、“模糊”、“怀疑”甚至“反对”。这表明思政教师中有少数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倾向。对“您在政治学习方面如何?”这一问题,虽然79.5%的教师选择“非常重视,主动学习”或“比较重视,主动学习”,但也有20.5%的教师选择“一般,被动学习”、“不重视,被动学习”甚至“基本没有认真学习”。 这表明部分思政教师对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热情偏低。在回答“您在党性和政治纪律方面如何?”的问题时,41.3%的教师选择“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绝不发表违背党性的言论,并对各种错误言论进行批驳”;50.9%的教师选择“遵守党的纪律,基本上不发表违背党性的言论,但一般不会对各种错误言论进行严肃批驳”;7.8%的教师选择“出于学生评课压力,偶尔会表现出政治中立的倾向”。 这表明部分思政教师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自由主义倾向。

2.部分思政教师职业意识模糊。职业意识实质反映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认同,本调查设计了一组共25个小问题,以了解思政教师在使命意识、团队意识、究问意识和人本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虽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但仍缺少相应职业意识。一是缺少使命意识,22%的教师对“您是否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工作是您的神圣使命?”這一问题表示“否”;26.9%的教师认为“高校思政课难以解决学生对主流价值的选择问题”;另有31.1%的教师认为“无法享受教学相应的工作乐趣”。二是缺少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只有34.8%的教师表示与同事的教学交流“较多”,而65.2%的教师表示与同事交流“较少”或“基本上不交流”。科研方面表示能够与同事进行“实质性合作”的教师也只有17.4%,而表示 “一般合作”和“较少合作”的教师则占到82.6%。三是缺少究问意识,只有25%的教师表示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只有13.1%的教师表示对学生进行过专题调查研究。四是缺少人本意识,37.3%的教师表示对于师生间的完全平等“不是很认同”,另有33.1%的教师表示不经常与学生聊天,而表示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属于“较少”或“基本上没有”的教师则达到了51.2%。

3.部分思政教师敬业精神不佳。在回答“您是否会将思政工作作为终生职业”这一重要问题时,表示“不确定”和“有机会就改行”的教师占到25.6%。在收入满意程度方面,38.8%的教师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61.2%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71.2%的教师表示从事过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兼职工作。另外,在理论课教师中,竟有33.5%的教师对于因教师之外的原因而临时停课表示“非常欢迎”或“高兴,感到轻松”;13.7%的教师表示其课堂讲授的内容“对学生非常重要且非讲不可”,而有33.1%的教师则表示“讲多讲少并不是那么重要”。这表明思政教师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市场经济时代的各种拜金主义价值取向也会对其职业认同产生消极影响。

4.多数思政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环境存在消极评价。人是环境的产物,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思政教师面临的职业发展环境也会对其职业认同产生重要影响,本调查也提出了相关问题。在被问及“您是否认为思政教师属于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时,73.5%的教师回答“是”。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舆论环境的评价方面,91.6%的教师选择“消极”;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制度环境的评价方面,20%的教师选择“积极”,而51.2%的教师则选择“负面”。这表明,在经济利益关系全面调整的现实社会环境里,在高校内部间各种利益竞争中,思政教师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环境相对恶化,从而对思政教师的职业认同产生重大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强化职业认同、培养敬业精神的路径与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职业认同问题又是关键。没有职业认同,就没有真正的教师队伍建设;没有教师队伍建设,就谈不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职业认同问题属于思政教师主观认识和价值判断问题,但思政工作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也需为其创造适宜的客观工作条件。

(一)思政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1.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政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真学、真懂、真信,应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有充分认知的理性信仰者。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还要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当下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学习应结合实践,既可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探究性的学习,也可主动走向社会,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矢志不渝地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至真至善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者能够使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行到底,使人类社会最终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思政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工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此应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认知基础上,作出主观性的价值选择,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思政教师的工作阵地在校园,工作对象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作为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的理论工作者,应增强危机意识,明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中不存在第三条道路可供选择,如果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就只能让西方敌对意识形态去占领,这是一种“非中即西”的态势。“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2〕 (P327)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适当坚持“灌输论”,尤其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态势下,如果我们不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西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即会对我们的青年进行灌输。

3.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首先,思政教师应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思政教师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学习与研究,同时应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如对当前在中国知识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历史和民族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新儒学等社会思潮,须严肃对待,认真分析。此外,“人权语言、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西方权力和权威的来源”,〔3〕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上述思潮进行批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4〕(P17)其次,思政教师应在工作中克服各种形式的自由主义。如对于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马克思主义怀疑论,少数教师不作争辩;或者即便表明不同态度,却只是“轻描淡写,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5〕(P348)又如课堂纪律方面,将争议话题引入课堂,却不给出权威性结论,造成学生思想混乱。对此,必须予以批评。

(二)思政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职业意识养成爱岗敬业精神

1. 使命意识。思政教师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践者,其践行理想的方式是在作为国家精英群体的大学生中传播并推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化和价值多元发展的背景下,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位思政教师都应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同时愉快而严肃地下定决心,将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和神圣使命。只有信仰和使命的力量才会帮助我们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并培养超越心态。

2. 团队意识。思政教师须加強团队联系,这是由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环境复杂化、工作任务专业化、工作对象多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思政教师参与团队交流与合作,可拉近团队成员之间的距离,消解边缘感和压力感,增强归属感;可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和教学资源共享,增强理论把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可积累课题申报相关知识、经验、技巧,加强学术沟通、扩大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可充分发挥教师个人专长,充分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经验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思维的创造性,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此外,三支队伍中的思政教师加强沟通和合作,尤其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相互兼职,可有效强化理论和实务部门的联系。

3. 究问意识。思政教师面对不同地域、性格、文化背景以及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并欲打开其心灵之门,引导其追问宇宙、社会、生命和自身价值,从而对学生心灵建构和人生发展有所助益,并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工作对象,研究具体问题,具备不断学习、调查、研究和反思的究问意识。思政教师须摆脱事务工作者的思维模式,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水平,不断关注国际国内的理论热点问题,关注社会思潮;须掌握人际沟通尤其网络交流技术,用年轻人所熟悉和习惯的方式与之沟通,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与现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须随时追踪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特定现象、规律需要从经验上升为理论,某些特定问题需要理论上的阐述和解释,必须强化理论研究意识。此外,思政教师承担道德教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承的重任,正人必先正己,通过持之以恒的内省与追问,克服自身灵魂和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使邪气不侵正气生长,不仅是教师个人人格完善的需要,也是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4. 人本意识。思政教师要把学生当“人”看,须正视人的存在。尊重人,正视学生作为平等独立主体的存在;理解人,关注学生个体在情感、心理、兴趣和志向等方面的差异;关心人,从思想、精神和物质等方面为学生排忧解难;发展人,使学生政治上更坚定、思想上更成熟、道德上更完善、心理上更稳健。

(三) 改善思政教师职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为其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客观支持

1.营造舆论环境。全面、持久、深入学习中央16号文件等系列文件精神,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高度关注变为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各级党政及大学生思政工作相关部门尤其各高校党委带头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政治氛围。推动传播大德育观念,媒体、网络、文化机构、家庭等共同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舆论氛围。正确引导校园舆论,推动包括思政教师在内的全体高校师生改变将思政工作等同于道德和政治灌输的僵硬印象,形成全校师生包容、理解并配合思政工作的校园氛围。

2.完善制度环境。领导体制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相关部门、各高校党委以及高校思政工作各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共同担当领导责任。管理制度方面,须严格思政教师准入管理,优化思政教师队伍;从考核主体、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和结果反馈等方面完善思政教师考核制度,关注考核标准的引导性和发展性以及考核结果的公正性,杜绝考核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任、优胜劣汰的聘任制度,注意克服聘任制度中的各种弊端;认真审视现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营造公正的职称评审环境,让一线思政教师职称上得去;坚决克服各种打着“和谐”旗号的大锅饭式的分配方式影响,适当拉大教师收入差距,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量计算办法提高一线教师的收入水平,解决行政人员与一线教师的收入倒挂现象。

3.改善业务环境。教学方面,加强教学培训实施新教师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教学监督,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加强听评课制度,完善学生评课制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内部教学竞赛,提倡集体备课。科研方面,明确科研意识,加强科研组织,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努力储备科研资料,争取科研项目,形成科研团队。管理方面,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各院系党委(支部)领导下参与管理工作,各院系应该为其创造积极的管理环境,同时注意推广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实践方面,思政教师参与实践的机会越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越强,各相关部门应创造更多让思政教师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机会。

4.提升人文环境。要维护思政教师的人格尊严,尊重思政教师主体地位,了解思政教师工作、家庭和生活状况,多与思政教师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多倾听思政教师的心声,避免简单命令和粗暴呵斥的工作方式。要把握思政教师群体中比较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心理问题,并结合每个教师的具体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协助解决。要引导思政教师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反对思政教师的各种低级趣味和媚俗倾向,反对思政教师参加各种黄赌毒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反对思政教师参加宗教团体、参与宗教活动。应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还可引导思政教师参加某种读书活动,向其提供经过精心挑选的推荐阅读书目清单,由教师个人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安排进行阅读,并鼓励教师之间交流读书心得,培养一种独特的部门内部的读书传统。

〔参考文献〕

〔1〕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tent_1667143.htm〔EB/OL〕.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廖胜刚.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关键词:合法性、现代性与话语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4〕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职业认同敬业精神
儒家敬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探析
敬业精神
意识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多元背景下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做法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