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农抑商政策及对三农的影响

2012-04-29 04:15赵宇张旭
科教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赵宇 张旭

摘 要 重农抑商是贯穿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政策,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重农抑商政策、其实施原因以及对我国古代农村、农业与农民的影响。

关键词 重农 抑商 农业 农村 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Influence of Weighing Agriculture and

Restraining Commerce Policy to Agriculture

ZHAO Yu, ZHANG Xu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Weighing Agriculture and Restraining Commerce is an important policy throughout China's feudal society, feudal society had a profound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agriculture suppression policy, the reason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its influence to the ancient rural areas, agriculture, and the farmers.

Key words weighing agriculture; restraining commerc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farmer

1 重农抑商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重农抑商, 顾名思义,就是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重农抑商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以商之口数使商,令之厮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农逸则良田不荒,商劳则去来乡送之礼无通于百县,则农民不饥,行不饰。农民不饥,行不饰,则公作必疾,而私作不荒,则农事必胜。”①秦始皇认为“上农除末,黔首是富”。②

汉代,重农抑商依然得到推行,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辱之。”③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④景帝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⑤汉武帝为了打击商业更是让盐铁官营。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户口人数给予农民土地。这项土地政策一直延续到唐初。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更是把发展农桑放在首位。而封建社会的晚期,统治阶级更是重视农业的根本地位,对商品设置重重关卡征收重税,并且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比如明太祖就把商业视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 然弃本逐末, 鲜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 野无不耕之民, 室无不蚕之女, 水早无虞, 饥寒不至。自什一之途开, 奇巧之技作, 而后农桑之业废。一农执末而百家待食, 一女事织而百夫待之, 欲人无贫, 得乎?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⑥雍正曾下诏“朕惟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也。”⑦乾隆不仅在水路、海路咽喉之地设卡征税,而且在陆路的要地也设置关口。

2 统治者为何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⑧本指得就是农业,而末就是商业。为什么封建统治者大多都推崇重农抑商呢?

第一,是因为“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门不如倚市门”⑨经商比务农更容易发家致富。但是在物质资料相对匮乏,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封建时代,经商的人过多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社会的首要问题。农业受到打击则会动摇封建统治,而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老百姓能吃饱饭社会才能安定。

第二,在封建社会农民担负着赋税, 兵役, 摇役。商人拥有强大的积聚社会财富、进行土地兼并的能力。农民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又是脆弱的,在土地兼并之下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⑩农民失去土地就会沦为流民,税、赋、役不仅无从谈起还会成为不安定因素。唐僖宗时全国半数农民因无田而四处流亡,最终酿成王仙芝、黄巢起义。

第三,巨商大贾“因其厚富, 交通王侯” 战国商人吕不韦谋得秦国相位后,专断朝政;西汉邓通广开铜矿聚天下之才,垄断铸币业富甲天下;汉景帝时吴王刘濞更是通过铸钱、煮盐从而“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 因此,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就必须在保证农业生产稳定的同时,对商业进行限制。

第四,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方面。古人讲究“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 而商人被认为是重利轻义。商人不仅与民争利争、与农业夺劳动力而且还会与统治者争利。商人“财或累万金, 而不佐国家之急, 黎民重困”。 而且更会造成“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的局面。

3 重农抑商与三农

3.1 重农抑商与农民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人和泥土是分不开的,“乡村里的人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 统治者对农业人口的控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或改营工商业,使农民祖祖辈辈固定在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上,以确保农业生产稳定进行和收取充足的赋税。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比如汉初什五税一和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隋文帝,则颁布了农民五十岁就可以免征租庸的法令;唐朝中期的租庸调制,应对水旱等严重自然灾害时的免租、免调甚至赋役全免。明初的减免赋税,对灾区无偿给以赈济等等。但是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3.2 重农抑商与农业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由于统治者重视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比如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民田36万多顷。

(2)对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限制,在封建社会形成了以自耕农、半自耕农为主以家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分工秩序。小农经济的生产完全或基本依靠自己,其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需求。在封建社会早期,自然经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封建社会晚期强行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违背了经济规律,也不利于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

(3)土地兼并依然严重。大肆进行土地兼并的地主中,除了商人外,相当多的一部分是朝廷权臣与地方豪强。而且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小商人限制较大,而对真正的巨商大贾却收效甚微。更有甚者身兼官僚、地主、巨商多重身份。

3.3 重农抑商与农村

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了与之相对应的农村秩序的形成。首先,它巩固了父权。正是由于重农抑商政策将农民世世代代束缚在了土地上,因而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聚居的村落。几十个家庭构成村,若干个村子构成县,若干个县又构成了省。在我国古代,朝廷的实际管辖常常只到县这一级,而再广大的农村地区则往往由家族、宗族来维持。宗族族长在村中有极高的威望和权利,就如同家长在家中也是一样。农村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单位,是封建家天下的基础磐石。

其次,它巩固了夫权。在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下,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农业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也必然以男子为核心,以男人为核心的分工秩序得以建立。这样进一步强化了男权,使得女性从属与男性。正如恩格斯所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相形见拙,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参考文献

(战国)商鞅等.商君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5,9,10.

(汉)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2009.

(汉)班固.汉书[M/OL]http://jpkc.shutcm.edu.cn/ygw/pdf/hanshu/hanshu5.htm#LinkTarget_4616

明太祖实录(卷175)[M/OL]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336007.html?from=like&retcode=0

清实录(六).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一):(卷16)[M].北京:中华书局,1985.

(西晋)陈涛.三国志[M/OL].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网络版).

(先秦)左丘明.左传[M].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网络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8.10.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OL]http://wenku.baidu.com/view/f7ee04573c1ec5da50e270e0.html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