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载体

2012-04-29 03:26:00李进书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协调河北科技

李进书

摘要:今天,包容性的媒介文化给予经济的支持有:丰厚的票房、大量的就业机会、旅游业的繁荣;同时,它为新技术提供了施展平台,促进技术的“质”的飞跃。媒介文化的优点有: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分担文学的责任,提升大众的知识水平,增进全球的文化交往;它的缺点有:围绕“金钱逻辑”来运作,刻意讨好受众,隐藏着外来文化文化同化的企图。在繁荣媒介文化的同时,我们要苛求它的品格,要批判性地接受外来文化。

关键词:媒介文化;经济;科技;河北;协调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06-03

今天,媒介文化日益重要,它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让我们患上了“电视依赖症”(麦克卢汉语),而且它成为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所以,国家以及河北省都大力发展媒介文化。那么,媒介文化具有怎样的身份,又担负怎样的责任?

一、媒介文化的身份和责任

关于身份,媒介文化具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体现在两方面: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具体而言,形式的多样性,指媒介文化包括着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手机作品等,即它是一个包容极强的大家族,它几乎覆盖了人们所有视听领域,并且随著新技术的涌现,这个家族还会扩大。当然,包容性媒介文化的形成具有着历时性,即由仅用来听的广播发展到可以看的电影,由内容单一的电影进化到内容让人目不暇接的电视,由相对笨重的计算机进步到携带方便的手机,可以说,每次进步都是一次技术革命和思想解放。而今,媒介文化这个家族共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召唤着我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介,采撷着自己喜爱的文化资源。而内容的丰富性,指媒介文化传承着传统文化,又制作着现代文化;呈现着本土文化,又传播着异域文化;再现着既有的文化,又创造着一些新文化。因此,依靠着媒介文化,人们无须亲身体验所有事情就能了解到它们的情况。如电视具有着“全景式”(威廉斯语)功能,它的新闻、艺术、地理、体育等频道,洞开了人们的不同知识领域;电视还传播着不同地域的文化,让人身处斗室之中就知晓各地的人文风情。可以说,媒介文化的包容功能确保着它从人们生活的一个配角上升为一个主角,因为以前人们依赖文学来建构自己的世界,而今人们借助着媒介文化丰富自身、了解世界。而且就鉴赏而言,许多人逃避了文学有难度的阅读,而选择了影视轻松的观赏,从而媒介文化堂而皇之地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至于媒介文化的责任,一方面,它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提供着真善美的资源;另一方面,它促进着经济、科技乃至社会的发展。当然,这两方面彼此联系,因为今日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1],即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就推动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具体地讲,在精神文化方面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一定的审美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但纸质的作品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媒介文化应运而生,它快速制作、批量生产,及时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尤其是今日快节奏生活和消费氛围带给了人们无形的压抑,而媒介文化容易让他们宣泄这些压抑,从而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更多的挑战。虽然媒介文化的娱乐性和肤浅性遭到很多理论家的批判,如阿多诺批判当代音乐致使听众的听力退化,“当代听力已经退化,即陷入幼稚阶段。不仅要听的科目与选择的自由和责任都丢失了,而且他们顽固地摒弃了音乐有意识的洞察力,此洞察力从远古时期到一个小群体就已经形成了。”[2]不过,媒介文化还是提供着真善美的资源,因为有些媒介文化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这保证了它的严肃性和深刻性,呈现着崇高式人物,阐释着高尚的伦理观。而对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媒介文化的贡献越来越明显。美国的影视作品每年所创造的利润是可观的,单单好莱坞的电影每年票房就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就有一大部分是开拓世界市场的结果。正是基于媒介文化这样的潜能,所以各个国家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即把媒介文化视作一种载体来多方位地发展经济。并且由于媒介文化暗藏着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的同化,因此,为了保护本土文化,各个国家希望通过繁荣自己的本土文化来抗拒外来文化的入侵。至于科技,媒介文化则是其施展的一个广阔平台,如数字技术在电影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类似的技术研发。而当下,人们注重媒介文化的原因,更在于它是一种“绿色经济”,它投资少、效益高、污染小。对于日益恶化的生态和气候而言,媒介文化是最适宜提倡的产业之一。

二、媒介文化对经济和科技的支持

通过分析媒介文化的身份和责任,我们看出,它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载体,负载着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责任,那么,它是如何支持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呢?

关于对经济的支持,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媒介文化已经产业化了,即“文化产业”了。这意味着媒介文化不再是传统文化的个体式创造,而是采用了标准化、批量化、快速化等方式来生产和传播。此时媒介文化始于经济而终于经济,即它围绕着经济逻辑来制作和销售,它与经济联姻了。而促使媒介文化成为经济载体的缘由之一,在于今日是消费时代,文化消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中国有13亿人口,这说明我们文化消费的市场是庞大的,甚至包括全世界。缘由之二,媒介文化是一种低碳经济,它利润高且污染小,对全球的生态和气候的危害比较小,所以人们选择了媒介文化这个最适宜发展的产业。而媒介文化给予经济的支持是多样的,其一,文化消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这里包括电影的票房、电视剧的播放权以及相关产品的收入。其中电影票房是惊人的,如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的票房有6亿元之多。如此丰厚的经济收入,自然刺激着人们竞相涌向了媒介文化领域之中,当然也就繁荣了文化产业。其二,媒介文化提供了很多就业的契机。不同于其他行业,媒介文化不太苛求参与者的文化水平和身份背景,它只在乎他们能否带来利润,这就为草根们提供了就业的契机,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奋斗赢得成功,如王宝强。另外,草根们可通过观赏媒介作品来发表评论,以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其三,它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媒介作品凸显了地域文化,这宣传着区域的人文地理,提高它的旅游收入,如河北省可以充分利用文化优势来发展旅游业。

至于科技,媒介文化对其的支持是贯彻始终的。一方面,媒介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和试验田。从最初的广播、到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和手机等,这些媒介既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又是科技的试验场所,因为新技术是需要反复实验的,而媒介文化就是它实验的场所。正是在媒介文化这个载体上,技术从最初“听”的功能发展到电影“看”的功能,由“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乃至今天出现了可以观看文字和视频的手机。并且由于媒介文化关系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它的前景异常广阔,这就激励着人们研究新技术,因为新技术的成功会带来双重收获:既推动了媒介的发展,又使研发者名利双收。另一方面,媒介文化促进着科技向“质”的方向发展。不同其他载体,媒介文化本身就讲究高技术性、无污染性,所以它选择的对象必然技术含量高、污染小,这就为高技术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许多新科技涌现在此领域之中,推动了媒介文化的发展。例如,数字技术使得电影更清晰,更富有观赏性;信息技术使得网络文化更丰富,更有魔力;动漫技术拓宽了电影的类型,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而从科技进步的层面上看,由媒介文化所推动的科技发展不是一种量的变化,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它知识含量高、污染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久远的影响。

实际上,媒介文化与经济与对科技的关系密不可分。正因为人们向此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才会研发出先进的技术;正因为使用了新技术,媒介文化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正因为注重了经济和科技的协调关系,我们的媒介文化才开启了繁荣之路。

三、辩证看待媒介文化

为了支持媒介文化的发展,国家和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如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媒介文化的作用了。

一方面,媒介文化对社会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除了支持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之外,媒介文化还有其他功能。其一,分担了文学的责任,有助于人们认识自身和社会。文学的责任就是批判不公正的现象,建构完美的艺术形象,许多媒介文化就是改编自文学作品,所以它分担着文学的既有责任,揭示着社会和人性的现状,提升着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认识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这播撒着文学思想,拯救一些将被人遗忘的作品,如阿贝尔·冈斯心情复杂地说:所有的传奇、所有的神话和所有的传说都排队等在电影的门口,等待着在银幕上的复活 [3]。其二,提升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文明的进步。社会的等级犹如一个金字塔,最低端是人数众多的大众,他们曾经因无知而被统治者欺骗和愚弄,而他们要想摆脱此困境,就必须拥有知识和文化。而媒介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求知需求,它不但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欣赏方式比较轻松和体贴,所以许多知识便如春雨一样潜入到人们心田中。大众也是历史的推动力,因此,媒介文化在丰富大众知识的同时,也促进着文明前进。其三,消除着东西方文化的隔阂,增进全球的文化交往。自古以来,东西方由于地域阻隔而存在着误解。进入现代社会之中,虽然东西方有了一定交流,但是因为“西方中心主义”作祟,文化隔阂反倒更加严重。而媒介文化比较真实地宣传着各国的民族文化,让彼此客观地认识双方的文化,有效地消除既有的隔阂,增进文化交往,最终携手建构一个和谐的文化共同体。

另一方面,媒介文化的缺陷是明显的。其一,它围绕着“金钱逻辑”来制作,削弱了自身的艺术责任。虽然许多人将媒介文化视做艺术,如詹姆逊提出了“经典文学”和“中等趣味的文学”之区分,前者对应着高级现代主义美学,后者对应着后现代主义文化 [4],但在现实中,许多文化作品已堕落为金钱的奴仆,完全以票房和收视率等衡量某作品的成功与否。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致使媒介文化忘却了批判职责和建构使命,而仅仅简化为社会的附和者。其二,它为讨好受众而降低深度,变得庸俗和肤浅。为了利润,一些媒介文化刻意讨好受众,采用嬉闹的制作姿态,只抓住一些浮萍类事物来制作、炒作,结果这类作品只能存活十多年,便被人无情地遗弃到故纸堆之中。甚至有些作品有意满足着受众的窥视欲,以所谓的野史、秘史等来投合他们的低俗需求,为此,学者们批判这些作品愚弄观众。其三,在全球的交往中,要注意文化偏见。在文化交往中,我们要提防外来文化有意的文化渗透——通过宣扬西方文化,实现一种文化同化。马克思曾批判过早期资产阶级的罪恶行径[5]。今日如美国借助其媒介文化的优势,在竭力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不断地规劝着其他国家的青年去喜爱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进而遗忘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我们要批判地看待外来文化。

总之,只有辩证地看待媒介文化,才能扬长避短,使其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推动地方文化(如河北)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增进全球的文化交往,减少庸俗和短视的作品的出现,提高我们媒介文化在全球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4.

[2]Adorno.The Culture Industry[M].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Bernstein.London:Routledge,1991:46.

[3]本雅明.经验与贫乏[M].王炳钧,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264-265.

[4]詹姆逊.时间的种子[M].王逢振,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5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猜你喜欢
协调河北科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农机(2022年7期)2022-10-11 14:10:38
10.河北卷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孙婷婷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28:59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科技在线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