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洹洹 王宇奇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企业进口原油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国际石油市场油价的不断变动,进口原油的各种影响因素给国内原油需求及石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加强对进口原油的成本控制、节省资源、优化成本构成,已成为许多石油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中国石化集团进口石油的采购成本近几年持续增高的现状,对影响其价格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其降低成本的途径,以期达到控制进口原油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石化;原油进口;成本结构;成本优化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石油的需求量逐日上升。2003年,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2.038亿t,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201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2.5367亿t,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上升至60%,其中原油进口量攀升至2.393亿t,占石油进口总量的比例达到94%。预计至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达5亿t,并可能在2020年之前的两三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所有原油进口总量中,中石化原油进口总量每年约占70%,2009年为1.3882亿t,2010年为1.65亿t。
但由于我国的政治原因,国内成品油价的制定仍需由政府宏观调控,从2003年起,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国内油价跟国际油价形成了长期倒挂的局面。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使中石化石油进口成本持续增加,虽然国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补助政策,但仍未能改变中石化原油炼制业务持续亏损的局面。
2008年金融危机过後,从2009年起,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全年在60-8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全年平均为61.5美元/桶。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全年在70-9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全年平均为79.47美元,桶,同比增长29.2%。2011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全年在100-125美元/桶之间,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超过110美元/桶,中石化原油采购费用为40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0%。持续增长的国际原油价格,致使中石化原油采购成本持续增高。
1.中石化原油成本现状
中石化原油加工以进口原油为主,国外采购原油占总加工量的80%以上,面对持续攀升的国际油价,虽然中石化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境内成品油市场供应,但由于国内市场成品油价由政府制定,企业需执行这一价格,致使中石化原油炼制业务板块仍承受严重亏损,对公司整体业绩具有一定的影响。2008年,国内油价高于调价时油价的天数长达282天,1-9月份中石化原油加工业务在扣除政府财政补贴後仍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2011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致使中石化原油炼制业务经营亏损达122亿元。
对于国内石油化工行业而言,中石化集团的石油加工量占据了国内石油业务的7%左右,中石化在国内石油加工行业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中石化业务总成本中,原油采购成本占据了80%以上,持续攀升的油价加上国内政策的影响,导致中石化原油成本持续走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导致中石化原油成本持续走高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中石化原油加工所需的原油超过80%来自进口,在所有进口原油中,90%采用海运的方式运抵内陆。由于海运时间因素的影响,进口原油一般提前3个月左右进行采购存储,以此来保证原油供应环节的稳定。根据国际惯例,进口原油价格一般在原油到岸前两个月左右确定。由于进口原油采购中存在一定的“结算期”,导致国内所加工的原油价格与国际油价不同步,即当进口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时,国内所加工原油价格低于当期的国际油价,反之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所加工原油价格高于当期国际油价。目前,中石化所加工的原油价格大约相当于在此之前3个月份前後的国际油价,2011年10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在109.43美元/桶,较之7月份布伦特原油均价116.88美元/桶有所降低,原油加工成本处于较高水平。为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稳定,中石化每月都需要保持稳定的原油进口量,同时维持一定的库存量。尤其是在上半年,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成品油需求量大增,由于油价倒挂十分严重,国内一些地方炼油厂纷纷减产或停产,致使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供需矛盾突出。在需求旺盛,油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为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市场的稳定,中石化必须消耗高成本库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石化原油加工成本偏高。第二由于油价倒挂致使中石化原油加工业务出现巨额亏损,炼油板块的亏损金额不得不依靠增加银行贷款来平衡资金供应。受国际油盘影响,中石化石炼油板块油盘9月5日跌2%,中石化董事长傅玉成明确表示“如果按照现有的国际油价,中石化每炼1桶油将亏损20美元。”炼油板块的巨额亏损也给中石化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据中石化2011年上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炼油板块亏损额达到122亿元,这也成为中石化原油加工成本偏高的另一原因。
2.中石化原油进口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2.1成本构成分析
中石化原油进口成本大致可以有3个部分构成,即:进口原油成本=国外购买成本+运输成本+其它成本
(1)国外购买成本。国外购买成本受基础价格的影响,所谓基础价格是指在原油出产时,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而由各个石油出产地制定的全球几乎统一的价格。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上大都以布伦特原油价格和WTI原油价格为标准。布伦特原油在国际市场上供应稳定,受地区因素影响较小,一般被作为国际市场油价的标杆。相对于布伦特原油价格,WTI原油价格受地区影响因素较大,它的价格的制定与全球原油市场基本面的变化无关,这就是WTI原油价格更像是一个地区价格的原因。
(2)运输成本。目前,原油运输方式主要有4种,即海运、管运、空运、公路运输。我国目前国外采购的原油基本上以海运和管运为主。对于海运而言,原油运输成本又可以分为4个部分,即国外运输费用、物流中转费用、存储费用、国内运输费用。国外运输费用是指原油由国外采购地运往国内各港口码头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物流中转费用是指原油由国内各港口码头运往各地存储仓库产生的中转费用;存储费用即原油在各存储仓库存储产生的费用;国内运输费用是指原油由各存储地运往各级分销地所产生的费用。相对于海运而言,原油采用管运方式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对于管运而言,运输成本主要是原油运输管道日常的维护成本及修建运输管道所花费费用的摊销成本。
(3)其他成本主要包括杂费和贴水费用,影响杂费及贴水费用的因素较少,且杂费及贴水费用相对比较固定。
2.2原油进口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在进口原油的采购过程中,原油进口存在诸多风
险,如原油进口量大,进口价格受供应地区地理位置、政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进口渠道的运输安全风险较多等。此外,还存在价格风险及原油供应中断等隐患。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原油进口过程中采购成本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原油进口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对原油采购成本具有较大的影响。
(1)区域因素。影响原油采购成本的区域因素主要包括产油地区的政治局势、地理位置、地缘政治及石油储采比例等。中东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原油最多的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中心。中东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通过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中东地区,欧盟是其最大的海外开发者,美国是对中东地区控制最强的国家,日本在中东及其海外的石油资源开发也远远高于中国。各国对世界原油的控制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石化海外原油进口有一半以上来自中东,从中东地区采购的原油全部依赖油轮运往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经过世界上最不安全的海峡之一——马六甲海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原油海外运输的风险,增大了原油海外采购的风险成本。
(2)价格因素。国际石油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确定的价格,经常上下浮动。而我国没有自己的原油价格制定标准和原油期货市场,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使得中国石油不能对国际油价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只能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我国石油进口在价格上受制于欧美等国家。中石化进口原油价格是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这也使得中石化的石油价格也受制于发达国家,这也使得原油海外采购成本受制于人。
(3)运输因素。虽然采用管运方式将会从整体上降低进口原油的采购成本,但由于目前我国原油运输管网较少,我国每年所采购的国外原油大约仅有10%采用管运方式运抵中国,主要是从中亚及俄罗斯采购的国外原油,其它90%的国外采购原油仍以海运方式运抵中国内陆各港口码头,然後再以公路运输的形式运往各原油储备库及炼油厂。目前,我国尚缺乏大吨位运输船队,这也使得我国海外原油的海上运输采取租用国外运输船队的形式运抵中国,且我国海外原油运输海洋航线基本上在境外,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石油海上运输航线控制在别人手上,再加上最近海盗袭击事件频频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油海上运输的风险成本。一旦海盗入侵、战争爆发、世界格局发生大的变动,我国原油的及时供应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3.中石化原油进口成本降低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区域因素、价格因素、运输因素对海外原油采购成本具有较大的影响,针对上述因素,可以主要从价格及运输方面对原油采购成本进行优化。
针对区域因素及价格因素,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手段对原油海外采购成本进行优化。
(1)增加原油的战略储备,减少基础油价变动对原油采购成本的影响。首先,根据需求选择经济适宜的油种,控制进口原油基本价成本,国际原油市场是依据原油的质量指标确定各种品质的原油价格。比如,对于低硫轻质油,产出率高,加工费用相对较低,但其价位偏高;高硫重质原油产出率虽低一些,加工费用相对高一些,但其价位也较低。因此,中石化应根据各个部门公司自身的装置工艺特点和需求因素,在不同油种的产出率和价位上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原油品种,以求得合适的基础价格。然後,基本价成本控制规避价格风险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石油期货和石油战略储备。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在上周末举行开标大会,民营油企首次有机会参与国储油招投标,这意味着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大门首次向民营油企开放。”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将民营油企纳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藏油于民,有助于缓解原油储备问题,更大幅度的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
(2)利用套期保值手段实现原油价格成本控制。由进口原油成本构成不难看出,做好基础油价及运费成本控制,是我国搞好进口原油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对基础油价的控制。基础油价在原油成本中具有比例大、变化大的特点,因此,只有对基础原油价格进行锁定,才能有效地控制进口原油采购成本。锁定基础原油价格主要是利用交易所进行期货交易,以及场外的纸货交易,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保值,多借鉴国外炼厂的套期保值经验,例如以布伦特原油为基准油价的原油在进行保值时即可以采用IPE的期货合约,也可以采用布伦特纸货合约进行操作。
2011年4月~10月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布伦特油价),如图1所示,在采购原油时,针对上述原油价格走势图,可以利用基于EMD和SVMs的原油价格预测方法预测布伦特油价,在原油价格跌入低谷时采购期货原油,降低原油采购成本。
针对运输因素对原油采购成本的影响,可以分区段对原油运输成本进行优化。海运方式运抵国内的原油的运输费用可以分为2部分,一是国外运输部分,一是国内运输部分,国外运输以油轮方式。目前,世界各大石油公司主要针对油轮类型进行了优化。根据大型油轮单位运输费用要低于小型油轮的状况,中石化在选用油轮进行海外运输时,可以选用大型油轮,以此来降低单位运费,进而从整体上降低原油海外运输成本。在国内运输部分,可以借助不确定环境下的协同运输优化模型来对原油国内运输成本进行优化。通过上述2种方式,最终达到降低整体运输费用的目标。此外,管运方式成本较海上运输低,基于此优点,中石化可以开辟管道运输,降低海运的风险成本,同时也便于对原油运输过程的控制。海运与管运结合,降低原油运输成本。
通过上述方法,在原油价格下跌时,买入原油期货,然後选用大型油轮通过海上运输将原油运抵国内港口,进而采用优化方法对国内原油运输费用进行优化,从而从整体上降低原油采购成本。
4.结论
中石化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石油竞争压力,要积极重视全球相关石油信息的采集,进行信息分流,做好市场行情的分析与预测工作,尽力捕捉国际原油价格低价位,调整战略,取得良好的价位差。在运输方面,采用海洋运输与管道运输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利用套期保值和原油优化组合,能够使原油进口采购成本在单一和多样化上得到良好的控制。尽管民营油企仓储能力比较分散,单个规模较小,同时也不利于管理,但利用民营油企分散的特点,使民营油企参与到战略石油储备中,可以缓解原油储备问题,更大幅度的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降低石油储备的风险成本,为优化我国原油进口成本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增洁,2010年世界石油市场回顾[J],国土资源情报,2011(1):12-14:6.
[2]杨云飞,鲍玉昆,胡忠义,基于EMD和SVMs的原油价格预测方法[J],管理学报,2010,7(12):1884-1889.
[3]田春荣,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1(3):15-25.
[4]GULEN S G,Efficiency in the cmde oil futures market[J],Journal of Energy Finance and Development,1998,3:13-21.
[5]张得志,李双艳,不确定环境下协同运输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7(4):116-120.
[6]高洪光,吕安明,影响进口原油成本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齐鲁石油化工,2001,29(3):239-242.
[7]焦建玲,张俊玲,范英,我国石油进口成本与策略的情景分析[J],中国能源,2009,31(2):32-33.
[8]于川,方建敏,关于优化控制进口原油采购成本的探索[J],经营管理,2005,13(8):44-46.
[9]CLARKSONS,VLCC SpotMarket[R],Market Report,2005(3):10-14.
收稿日期:2011-11-21
作者简介:潘洹洹(1986-),女,硕士研究生;
王宇奇(1965-),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厉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