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涛 姜道奎
摘要:利用Cite SpaceⅡ对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的1156条数据为基础,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团队知识共享的前沿是:“团队领导”问题、“软件实现”问题、“专家系统”问题、“网络”问题、“健康医学”领域的应用问题、“开发成熟度”问题。通过引文作者网络图谱分析发现:Polanyi M在《隐性维度》、CohenWM《吸收能力:基于学习与创新的新视角》、Nonaka I的《组织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Grant RM《基于知识理论的企业》等对“知识特性”、“知识创造与转化”、“组织学习”以及“组织绩效”等方面的研究等构成了团队知识共享的基础。
关键词:知识共享;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前沿;知识基础;团队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
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在《后资本社会主义》中指出,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是知识。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是当代正在经历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以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管理就产生于这一环境中。知识管理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而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是核心,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组织绩效的重要途径,对于组织提升竞争力、提高绩效水平至关重要。“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灵魂,“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共享是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高水平的创新和提高组织绩效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被认为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柱。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通用方法是知识图谱和可视化技术。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是揭示科学知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计量学从数学表达转向图形表达的产物。因其能够客观、直接、形象地展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避免因个人经验造成的误差而成为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选择研究方向、辅助科技决策的重要工具。词频分析是一种透过词频现象看内容本质的科学方法,也是目前内容分析法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多的工具。国外学者Small等认为文献共被引的频次代表了文献的价值,并引入文献共被引分析网络来研究科学领域的结构,是最早从词频的角度研究学科领域问题的学者;Garfield等通过HistCite分析文献中的高频词来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及演变趋势。国内已有学者利用词频分析研究了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研究机构、SCI论文的选题、科学学研究、专利研究、科学计量学、生物科技、国内产业共生等问题的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
鉴于这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肯定将词频分析法应用于团队知识共享研究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关于团队知识共享的总结研究,多集中在利用文献梳理、内容分析、比较研究等方面,这些方法都存在由于文献资料的限制而影响结论的科学性等不足。本文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分析团队知识共享前沿领域的研究内容及其知识基础,通过一系列分析与解读,展现团队知识共享重点研究方向,可帮助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选择科研课题,推动学科领域的发展。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SCI数据库收录了当今国际上的重要期刊,主要包括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XPANDED)、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科学技术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社科与人文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SH)等数据,其引文索引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下载的文献数据,以“team*”为检索词检索主题,检索到1991-2011年的数据72443条数据,再分别以“knowledge sharing*”、“knowledge transfer*”为检索词精炼,最后得到1156条数据。每一条数据记录主要包括文献的题目(Title)、作者(Authors)、摘要(Abstract)、作者单位(Institufion)、期刊(Paper)、文献发表时间(Term)和参考文献(Descriptors and Identifiers)等信息。检索时间为2011年8月23日。本文的分析对象,团队知识共享前沿与知识基础的分析基于1156条文献以及其中41713条参考文献数据进行。
本文使用的引文分析可视化工具是基于Java平台的Cite Space应用软件。该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可视化应用软件,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具有监测科学文献中出现的研究前沿和研究演化的功能,成为近年来在全美信息分析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软件,目前已更新到版本CiteSpace II。CiteSpace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合作分析、机构合作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可视化网络基于两个基本的概念,一是“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s),定义为基于研究问题的突现的概念群组,是由某一科学领域中最近最多被引文献形成的过渡性聚类组成,代表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另一个是“知识基础”(Intellective Base),定义为学科研究前沿的引文形成的共被引网络。CiteSpace绘制的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是由不同颜色的节点和连线组成的共引网络。由连续的等距离时间段序列得出一系列单独的共引网络,再将这些以时间为标记的共引网络组合成一幅整合图谱,重要的知识文献可以基于其在图谱上的突出特征而得以辨识。
2.结果与讨论
2.1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是研究领域的核心之一,主要体现为研究主题的突然增多,即以关键词的突显为研究内容。Cite SpaceⅡ增加了自动聚类和自动提取前沿术语的功能。时间切片选择1年,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并选择突显,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图谱共有215个节点,384条连线,即在团队知识共享领域大约存在200多个关键词。其中,节点中心性大于0.10的主要有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管理(management)、视角(perspective)以及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等,而以突显值排序可以发现,知识转移(knowledgetransfer)、在线学习(e-learning)以及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等较为突出,说明这些关键词在出现的一段时期内较为受重视(表1)。利用软件自动聚类并提取前沿术语功能,共获得33个前沿术语。聚类标签是从名词短语和每一个聚类中的引文索引词提取出来的,前沿术语从3种算法获取,其中td*idf算法反映了聚类最显著的方面。依据聚类大小可以发现,团队知识共享的前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所示。
前沿一:团队知识共享中的“团队领导”问题。聚类26是最大的聚类,汇集了包括“合作”、“虚拟团队”、“协调”等41个关键词,按照td*idf算法提取的前沿术语是“领导”(Leadership)。团队绩效依赖于团队中的知识共享,而共享领导是影响团队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的科层制结构下,团队的主要职能是执行而不是领导,团队的工作由组织目标确定,团队最主要的工作是正确做事,团队层面是没有领导者。随着组织为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出现的扁平化趋势,团队作为组织内部的结构单元在组织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团队领导问题越来越为组织管理者所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聚焦在团队领导者、团队领导过程以及团队领导对于团队成功的影响上。通过领导过程来协调团队成员行为,使领导者和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责任,激发成员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团队绩效的目的。
前沿二:团队知识共享中的“软件实现”问题。聚类18汇集了包括“设计”、“产品开发过程”、“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15个关键词,按照td*idf算法提取的前沿术语是“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是一种软件工程方法,描述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商业的可靠的方法开发和部署软件,强调采用迭代和检查的方式来开发软件,整个项目开发过程由多个迭代过程组成。软件研发项目的具体工作一般是通过软件研发项目团队具体实施的,软件研发项目团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软件项目管理的最终效果。一个软件项目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就体现在软件开发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上。
前沿三:团队知识共享中的“专家系统”问题。聚类22汇集了包括“系统”、“团队合作”、“识别”、“知识工程”、“控制系统”等15个关键词,按照td*idf算法提取的前沿术语是“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专家系统是一种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它运用知识和推理来解决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它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具体的领域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一般由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等5个主要部分构成。专家系统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最活跃、最受重视的领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专家系统以知识库中存储的知识进行推理来获得问题解决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知识共享以及各专家系统协同工作难等问题,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一个通用的专家平台。
前沿四:团队知识共享中的“网络”问题。聚类15汇集了包括“吸收能力”、“组织学习”、“组织记忆”“控制机构”等14个关键词,按照td*idf算法提取的前沿术语是“知识创造网络”(Knowledge-creation nets)。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或企业新能力开发的知识创造成为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为了维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需要不断地在内部创造知识,或者从外部获取知识。知识创造是企业的一种创造新知识、吸收新知识使这种新知识贯穿于组织的整体能力中的创新活动,体现在组织的产品、服务和系统之中。知识创造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它来源于组织对创造性的追求,而网络有利于企业获取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创造。
前沿五:团队知识共享在“健康医学领域的应用”问题。聚类7汇集了包括“护理”、“医药”、“标杆管理”等11个关键词,按照算法提取的前沿术语是“澳大利亚”(Australia)。澳大利亚、美国及加拿大在团队知识共享的实践应用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其中,医学研究是国际上知识管理的主要应用领域。由于发达国家进入老年社会时间较早,老年人的家庭“护理”迫切需要传统的医院门诊制度的改变,增加社区关怀,这导致家庭护理护士的出现并成为卫生保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家庭“护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处理疼痛等疾病,因此只有在获得与医疗处理等相关的知识前提下才能进行。
前沿六:团队知识共享的“开发成熟度”问题。聚类12汇集了包括“绩效”、“决定因素”、“开放式创新”等11个关键词,按照td*idf算法提取的前沿术语是“开发过程成熟度”(Development process maturity)。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变为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调节自身行为的知识型企业,知识型企业的成员大多由知识员工构成,其运行方式主要是团队。提高团队效能是对团队及其问题进行研究的目的。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在影响团队有效性的多种因素中,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程度尤其值得关注,特别是团队知识的获取和传递问题需要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团队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是当前团队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2.2知识基础——关键文献
根据理论假设,施引文献组成了研究前沿,而施引文献的引文则构成了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从概念符号的角度看,引文的本质是概念符号,是对共引网络的研究,集中关注对引文文献的本质特征以及聚类之间的关系的解释。当两篇文献同时被第三篇文献引用时,就称这两篇文献存在共被引关系。两篇文献的共被引次数越高,表明文献间关系越密切,就意味着两文献的学科背景越相似。其中,作者共被引分析根据相关文献的共被引作者识别研究领域的潜在特征、文献共被引分析基于共引聚类揭示潜在知识结构的假设对参考文献的网络进行研究等分析较为突出。节点设为参考文献,绘制文献共被引网络。
在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的知识基础中,Polanyi M在《隐性维度》一文中最早对知识进行了分类,提出对知识可以从隐性(tacit)和显性(explicit)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划分。该研究对知识类型的尝试性划分,对后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Szulanski G《内部粘性探索:企业内部知识转移障碍》发现企业内部转移的障碍主要是与知识相关的接收者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的模糊性以及接收者与知识源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检验结果发现,知识转移的障碍主要是与知识相关的因素,如接受者的吸收能力、知识的模糊不清以及知识源知识接受者的不和谐关系。Szulanski G《知识转移过程:知识粘性的探索性分析》一文提出了一个知识转移过程模型,模型可以辨别出知识转移的阶段记忆影响转移的因素。以上文献在组织知识特性、知识转移中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团队知识共享的重要理论基础。
Cohen WM《吸收能力:基于学习与创新的新视角》对个体吸收能力的理论基础做了论证,从组织水平上影响知识吸收能力的因素做了分类,解释了组织在其成员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以及技能多样性的时候扮演的角色。Nonaka I的《组织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和《知识创造型企业——日本企业如何实现动态创新》基于前人对知识以及企业的研究,对组织知识产生的过程、什么是知识型企业做了探讨,并对知识的分类做了准确划分,认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间的转换是组
织知识管理的核心命题,结论通过日本企业的实例做了检验,可以说是该领域研究的经典文献。以上文献在组织知识吸收能吸、知识创造与转化以及知识网络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团队知识共享的重要理论基础。
Grant RM《基于知识理论的企业》、《动态竞争环境下的繁荣:组织整合知识的能力》探索了企业整合其成员知识的机制。与以往研究相比,知识被看作是“嵌入”(residing)在个人身上的,组织的主要角色在于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创造。意义在于为组织能力、组织设计的原则以及企业纵向和横向边界提供了基础。Davenport TH《应用知识:组织如何管理其知识》考察了所有类型的组织,探究如何分析、测量和管理其知识资产。对知识产生的障碍进行了研究,着重论述了知识的编码与解码。Levitt B《组织学习》对组织学习能力的文献就行了回顾,并讨论了组织学习作为一种智力形式的限制以及可能性。以上文献在组织知识整合能力、组织学习、组织绩效方面的研究是团队知识共享的重要理论基础。
3.结语
知识图谱被用来描述一个新出现的跨学科领域中研究前沿以及知识基础等内容,历史较为悠久。但近十余年来,由于大量信息的可得性、存储方式的信息化以及分析、检索、识别技术的提升,知识图谱得到了极大的进展。本文通过将计量学领域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团队知识共享的研究中,将其中隐含着的一些知识表现出来,将与团队、知识共享研究密切相关的一些内容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通过前沿术语的突显,还可以发现,未来研究将集中在知识创造等方面。CiteSpaceⅡ将学科演化建立在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间的映射基础上,作为一个为方便学科研究而设计的系统,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J],图书情报工作,2000(4):11-14.
[2]李伟,傅欣,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共享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2(9):32-36.
[3]SALISBURY M W,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t0 build knowledge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0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3,7(2):128-141.
[4]HUSTED K,LIYANGE S,Managing a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continuous change and learning: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Change,2005,1(1):110-121.
[5]NONAKA I,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12):96-104.
[6]CHEN Chaomei,Cite 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m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7]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8]SMALL H,Co-citation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a new meas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docum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73(24):265-269.
[9]GARFIELD E,Historiographic mapping of knowledge domains literatur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4,30(2):119-145.
[10]梁立明,谢彩霞,词频分析法用于我国纳米科技研究动向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21(2),138-142.
[11]纪蔚蔚,基于词频分析的我国2004年科学学发展动向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3):81-89.
[12]尹丽春,刘则渊,殷福亮_中国专利研究现状的计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26(1):39-45.
[13]侯海燕,刘则渊,栾春娟,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研管理,2009,30(1):164-170.
[14]CHEN Kaihua,GUAN Jiangcheng,A bibliometric investigation of research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nanobiopharmaceuticals[J],Journal of Info metrics,2011,5(2):233-247.
[15]HSIAO Chunhua,YANG Chyan,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a
co-citation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m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1(31):128-136.
[16]SMALL H,Tracking and predicting growth areas in science[J],Scientometrics,2006,68(3):595-610.
收稿日期:2012-02-03
作者简介:陈凌涛(1973),女,馆员,硕士;
姜道奎(1982-),男,博士研究生。
[编辑:徐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