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王?垂
1948年出生于湖南,现为职业画家,旅居加拿大。197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毕业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时任副教授。1988年赴法国研修,1990年旅居加拿大。
有多幅作品被中外收藏家及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有作品先后获得法国多维尔第四十一届油画大奖风景画二等奖和弗隆蒂尼博物馆银质奖牌,作品被该馆收藏。曾有作品获第三十六届贝济耶国际造型艺术沙龙荣誉奖,获戛纳第三十一届国际油画大奖风景一等奖,获法国普拉斯蒂娜·拉蒂纳国际艺术沙龙风景大奖金牌,获第二十八届加里·勒·卢尔油画大奖一等奖,作品被收藏。有作品获布克西也·勒·米纳第二十二届国际艺术沙龙授予的路易·戛纳奖。并以著名艺术家的身份被贝济耶国际艺术沙龙特邀任评委并参展。
老同学王垂近年画了大批风景写生,我很惊异,也很佩服。
对着照片画油画,早已是行内的常态。先是我辈到了美国,仍画过去的旧题材,不免用照片充作素材;兼以传统类型的人物写生或风景写生在欧美国家过时太久,国内出去的画手又须过了谋生这一关,哪有写生的余裕和条件?如此稍一懈怠,十数年过去,写生成了隔膜的手艺。回国一看,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各路油画家也是十有八九凭借照片弄绘画,仍在写生的“傻瓜”凤毛麟角,我这才忽然警醒:写生,观照物象的不二法门,传统油画的看家本领,已被大部分画手遗弃了。
而充斥市面的油画,不论什么主题、风格、手法,不论怎样花招用尽、百般说法,在我看,无非一股子照片气,尽失了油画的真味。
王垂旅居蒙特利尔快要20年了。晚年,他竟告别了照片—记得20年前他曾以照相写实的手法画了巨大的爱因斯坦像—以顶顶朴素直接的办法,一年四季钻进加拿大树林子里画写生。是什么缘故使他决心重拾故技?我没与老同学仔细交谈,不敢替他说;但写生画面的生机、色彩、光亮,不会骗人的,我看了他几十幅风景画,不消说,绘画时,他完全沉浸在对景写生的状态与快感中。
31年前,王垂与我同在美院油画班毕业。毕业创作中,唯王垂作品的画面闪烁着阳光;阳光下,一群村妇正在田头奶孩子,她们浑身闪烁着并反射着春夏的日照和透明的阴影,紫翠、粉绿、玫瑰红,交织成一片像苏联油画略显粗糙的浓郁色泽—那是由俄罗斯间接传来中国的印象派余绪,那是以色彩表现外光、以外光塑造人物的油画美学。王垂与我这代人,都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影响我们国家最为活泼的时期爱上油画、学习油画的。80年代初,中国油画圈急于远离“文革”教条,受域外的现代艺术影响,京沪一带的聪明画手开始不安分了,而来自内地的画家则对苏联影响依然一往情深:王垂的毕业创作在那样一个时刻可能获得骚乱变动中的美术界予以注意。那时,绘画的群体意识普遍抛弃了“文革”式教条创作,而“文革”以及之前的美术创作中苏联影响良性的一面—饱满的色调、富丽的外光效果,尤其是基于写生的色彩美学也被一并抛弃了。
以王垂的耿介,以他日后游走北美的阅历,他怎样省思自己的道路,怎样决定不顾时尚,回归他年轻时代所钟爱的美学记忆,恕我疏失,迄今不得而知;但我欣赏他对早年绘事的忠实和迷恋。这忠实,这迷恋,是因阳光,因季节,常在常新,亦如油画的调色板,总能追随大自然阴晴万变的色相而妍丽多彩。这批风景画的局面与景别固然有待开拓,群树与芳草的姿态或许还欠刻画,但我在每幅画中看到写生的愉悦,这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绘画的愉悦。我为老同学这批风景写生高兴,叫好!
春天来了,我也要像王垂那样带着画箱,出去画写生!
2011年3月28日写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