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本真的抽象

2012-04-29 00:44龙全
中国美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门道原生态民间

[编者按]

有批评家说,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颠覆传统”,这正道出了中国社会近百年来以民俗艺术为基础、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缺失的事实—当年,文化先驱们提出要革不如西方美术“科学”、“写实”、“逼真”的中国传统文人美术的命,革循循相因的临摹、抄袭旧作而无视现实表达的旧文人美术作风的命。然而,临摹、抄袭、循循相因的美术作风没有倒下,真正在“美术革命”斗士和“时尚”前边倒下的是传统民俗艺术—我们的艺术“母亲”,我们艺术“母亲”的所有自尊与自信。

民间美术是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艺术母体,它是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的本源和基础,它是承载着绘画、雕刻、刺绣、印染、剪纸、皮影、服饰、器物、戏曲、神话、传说等传统形式的中国民俗艺术,在人类的欲求与地球资源的匮乏之间,揭示了一种既保证人与自然永久和谐而又使人类具有尊严与创造乐趣的生存模式。

当一部分美术界人士向西方寻求中国美术新出路之时,另一部分艺术精英开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发掘,而博大精深充满原始美的民间美术则成为抵御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一道堡垒。至此,民间美术开始觉醒,这一长期被国人忽视但始终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美术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在探索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的结合。

本期的专题以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为题,展示了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与实践:龙全提出将民间美术融合于专业教育的尝试与思考,希望打开民间美术这一扇窗户,希望让学生睁大眼睛看见不一样的风景,真正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生态;“民风与院体的对接”课题成果展采取“对照”的方式,用珍贵的民间艺术原作与老师同学们创作的作品,一对一、面对面地展示出来,让观者看到艺术的传承关系,看到过去的民间艺匠创造的艺术美,在今天仍然魅力四射;王可、刘悦针对当下中国的设计艺术的现状,提出对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文化基因进行深入探索;颜开、颜新元则提出从高校民俗艺术教育入手,激活当代民俗艺术“内需”。这些文章既是相关教学尝试的经验总结,也正面阐述了将民俗艺术介入课程体系的必要与意义。民俗艺术与中国近现代美术与设计教育的联系长期处于时紧时松、似有非有的状况,客观上存在着不断被倡导却总是被轻视的事实。在其难以避免全球化但界内极力强调文化多元价值的今天,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和问题。

在这个特定的“国际化”年代,我们希望能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中找到一条与当代艺术创作结合的道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有能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启发和借鉴的东西有待我们去挖掘、发现,进而建立真正中国本土的美术教育体系,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课题。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妨让我们看看这一行新的足印吧。

民间美术是一门跨专业、跨学科的大学问,有感觉没研究不能信口开河。但是将民间美术融合于专业教育,是值得进行尝试与思考的。拿艺术和艺术教育说事,有实践的效果和经验在那儿撑着,即便是独执偏见也有几分底气。另外,要说民间美术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必然涉及整个课程体系设计和人才培养的大目标,一味单说民间美术的好既不客观亦不全面,毕竟只是单方面。但是关于形式的审美通感能将很多东西都串通起来,不论是庙堂的或是江湖的、文人的或是草根的,是好东西终归都有可圈可点可爱可赞之处。对教育学生而言,古往今来的好东西都应在教育者的胸怀之中、视野之内,亦包括质朴本真的民间美术。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件东西好与不好,热闹有热闹的评头品足,门道有门道的说长论短。衡量的标准、诉求的价值可能大相径庭。比如绘画,与客观对象像与不像应该是一般人习以为常的好与不好的鉴赏标准,拍卖场上的高价竞逐更是许多人喜闻乐见的价值标杆。对外行的“看热闹”固然可以一笑置之,无需多言;而真正能够想明白说清楚内行的门道,才是我们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份内之事。什么是内行的门道?内行如何看门道?如何让外行变内行看门道?这大概是所有专业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事情。

就美术教育来说,一幅画,撇开内容及其诸多附会的东西不论,专业的门道就是画面呈现的或显或隐的形式关系。有关艺术形式的理论认为,一切真正的艺术在其形式关系层面都是抽象的。当然这抽象的意思并非专指抽象艺术,形式语言的抽象性和抽象的形式语言应该是两码事。此抽象应是泛指内涵于任何形式关系中的抽象性,大概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意思。为现象而热闹,是一般人正常的反应;深究本质的门道,才是内行当务之业。无论一幅画是如何的逼真写实,真正好的艺术品必然在具象的背后隐藏着形式关系的抽象性因素。非专业的大众可以为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乐曲莫名地感动,甚至陶醉,但可能说不清道不明构成作品的形式关系。纯粹的抽象的形式关系由专家们用专门的术语加以解说、评析与研究,大概就是俗话说的内行的门道。换句话说,能够发现和言说抽象的形式关系即是专业者的专业。

从抽象表现中读懂抽象,从具象写实中看见抽象,从客观对象中感觉抽象,这是老师们需要努力向学生们讲明白的事情。从史前艺术到当代艺术,我们凭借什么去包容和感觉意象万千的审美信息,凭借什么既可以对最最原生态的艺术如醉如痴,也可以对任何现当代大师们的具象或抽象的艺术顶礼膜拜?从专业的形式语言的角度看,应归因于: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是抽象的。或许可以说,理解与把握抽象的意义、培养感觉抽象的能力是学习艺术或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审美通感和充分包容的专业素质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民间美术是一个跨越历史的大概念,从史前艺术到现代艺术都和这概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对于印象派以来不断求新求变的现代艺术,原生态的民间美术创造就是一座宝藏,有心进去吸收点东西加以消化就可能创造新的观念和风格。从毕加索到齐白石,这样的范例不胜枚举。现代美术史表明,原生态的民间美术正是以“反常”的形式语言层面的抽象性给众多借鉴者以观念与形式创新的启示,使现代艺术从貌似科学的透视空间中得以突围,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创新的神话。真正出自民间的原生态的艺术创造,以本真的方式表现出人的原始创造力,体现了人和社会习俗的亲和关系以及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在当今从物质到精神皆被重度污染的社会环境中,重视向原生态的民间美术学习,其收获不仅仅在于对形式语言的借鉴,更有可能带来触及灵魂的影响。面对质朴而本真的民间美术杰作,反观时下浮躁忽悠之风,态度之虚实,情感之真伪,灵性之有无,高下立见。

将民间美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并非是要整个儿颠覆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只是想尝试着改变点什么。确实,不少老师对已成惯例的基础训练课内容、目标以及方法小有不满和质疑。貌似合理科学的基本功到底和艺术的本真天性有多少必然的因果关系?所谓正确的理性概念又和感性的艺术创造又有多大关系?我们之所以提出打开民间美术这一扇窗户,是希望能让学生睁大眼睛真正看见不一样的风景,真正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生态。和习以为常的那一套艺术形态和教学模式比较,和争先恐后的全球化流行时尚比较,和急于立竿见影的产业化培养效果比较,民间的好东西无论从观念和形式上都能给人以不按“常理”出牌的惊喜,在教学中多少有点重建游戏规则的刺激。在艺术教育范畴,独具个性的想象力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经常制造点新鲜的惊喜和刺激总归是有益的。

因为原生态的民间美术在观念及形式上和一向主导的教学观存在着较大差异,才使学生们感受到处处不合“常理”的新奇。如何把握向民间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如何将正常和“反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民间美术教学不能不考虑的事情。有一个基本共识是明确的,主张向民间学习的诉求并非要培养传统意义上的民间艺人。根据专业方向,我们也开设了中国画、油画、版画、摄影、综合材料等课程,但并不指望培养由画种和媒介所限定的某一类专门人才。网络时代以自由插画或动画创意设计为方向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加全面而综合的专业素质。实际上,对于美术与设计学科的大多数专业方向,若是真正注重本科阶段的素质教育,大美术理念下多样化融合的教学内容都应是必要的选择。

面对“反常”的原生态民间艺术,仅止于表象的新奇感显然是不够的。内行看门道,不仅仅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中国画、西方近现代绘画、原生态民间美术等等都有其“各美其美”的艺术形态;而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怎样的“各美其美”,客观写实的、主观变形的、意象的、抽象的,终归要落实于视觉叙事或表现的形式关系。对有必要知其所以然的专业学习来说,理解与把握不同艺术形态关系的抽象性本质,才能真正体现融通综合的素质教育意义,才能使学生真正拥有“美美与共”的胸怀与境界,全面认知到艺术创意与表现的无限可能性。

本着大美术多样化融通的教学理念,我们打开了通往原生态民间美术的窗户,让学生们看到了处处表现出艺术本真性的别样景致。不过,我们不会因此而关上其他任何有益于开阔艺术视野、培养艺术素质的门,这也是必须的。

(龙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院长)

猜你喜欢
门道原生态民间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探寻360°全声场发声门道
原生态静宁苹果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从美国商业补给服务合同看门道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