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植桐 臧月宁
【摘要】目前,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如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制度本身存在天然缺陷、制度的执行还不够有力等。因此要积极探索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完善制度内在的执行价值,提升制度外在的执行环境,建立制度执行的保证机制。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实践证明,构建惩治与预防体系,在加大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强化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做出全面规划。2008年6月再次发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了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新要求。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各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规章制度。
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科学决策机制为核心,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以学校党委会、常委会、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议规则为基础,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充分体现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原则。“三重一大”制度向学校所属单位的延伸,促进并保证了基层班子的团结和谐与决策的民主、科学、规范。
以关口前移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反腐败源头治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既注重实体类规章制度建设,更注重程序类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规范招标、招生、招聘、评选、评奖、职称评定以及事关财务、科研、教学、教务、管理、服务等工作,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公正、不公平等现象。
以规范权力运行为落脚点,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分级监控的制度体系。通过查找每个岗位和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按照有权力必有制度约束,有风险必有监控措施防控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健全人权、财权、事权、物权监督管理的防范制度和防范措施。
以实现有效民主监督为目标,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指导下,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规范校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制定公开目录,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
贺国强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还不够有力,建设科学严密、完备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还任重道远。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十七大以来,高校围绕干部人事、财务管理、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校办企业、招生考试、监督监控等领域建立起数量可观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往往缺乏前期规划,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亡羊补牢式堵漏。制度与制度间缺乏相互依存、相互支持,难以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制度本身存在天然缺陷。如有些制度过于强调个别管理部门的特殊性,致使制度存在着局限性,在执行中出现相互制约的情况;有的过于突出约束性和物性;有的内容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关联性不强,衔接不好;有的内涵界定不明,职责不清,给实际执行带来困难等等。
制度的执行还不够有力。关于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情况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在1680份有效问卷中,回答满意的仅有9.76%,不满意的达33.87%,认为执行情况一般的有56.37%。在回答造成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时,排在前三位的是制度自身存在缺陷、领导示范作用不好和违反制度惩处力度不够,分别占92.92%、94.88%和96.13%。
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制度执行力就是制度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效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执行,无论哪种哪类制度,只有得以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进而达到制度建设的目的。
完善制度内在的执行价值。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在制度本身。制度本身的内在质量是执行的基础,好的反腐倡廉制度,需要既有原则性又有可操作性,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既有时代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周密性又简洁清晰,既有稳定性又需要不断修正等等①。因此,要进行充分调研,集聚群众的智慧,确保制度本身的先进、科学、规范、合理。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达到引导自发的效果,让执行者自觉地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执行方式。通过制度引领,形成制度执行者不能不认真执行的情势,引导和推动制度的有效执行②。反腐倡廉制度的根本属性是规范权力运行,但也要以维护人的基本权利为价值导向。让制度相关人都充分参与到制度的形成过程,既能准确把握住问题的核心,又能找到有效执行的路径,增强制度执行的社会基础。同时,还要明确执行主体以及制度体系的构建。
优化制度外在的执行环境。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制度本身的内在质量很重要,但作为制度执行主体的主观因素和执行环境因素更具有复杂性,对制度执行力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加强制度建设的宣传教育。高校党委要把遵守党规党纪、法规制度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反腐倡廉制度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和媒介,保持宣教的实效性与长效性。二、创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制度执行文化。文化对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得以长久有效执行,就要创建健康的制度执行文化,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人人维护制度、人人崇拜制度和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可耻的文化氛围,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执行主体自觉遵守制度,从而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全面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三、重视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制度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是群众的榜样,是群众行为的标杆、效仿的对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思想意识,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充分认识到制度不仅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在执行制度上率先垂范,带动和感染身边的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制度。四、创新制度执行的方式方法。反腐倡廉制度的宗旨是规范权力,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所以制度的执行是刚性的。但制度是多种多样的,执行主体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决定了执行制度的方式方法应因事制宜、因时制宜。以创新性思维破解制度执行的瓶颈,充分运用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心理学、领导学等原理与方法,遵循制度执行的规律,以柔性的方式达到刚性执行的目的。③
建立制度执行的保障机制。制度执行力要靠有力的执行机制作保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情况的评议机制、监控机制、惩处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有效的举措引导、促进、强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评议机制。编制评议目录,实行“阳光评议”,把制度评议有机融入干部年度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和民主评议考核等工作中。强化制度执行情况评议结果的运行,将其作为单位评优、个人评先、个人晋职等的重要参考因素,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建立制度执行的监控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廉政风险评估预警防范机制、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这些机制本质上是以制度形式固化而成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质上是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监控。以监控工作流程履行情况为抓手,以监督制度执行情况为着眼点,分清主次、分级监控,及时制止和纠正不执行、软执行、乱执行制度现象,推进制度的有效执行。
建立违反制度的惩处机制。反腐倡廉制度的属性,决定了其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要建立健全惩处机制,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联合组成惩处联席会议制度,综合运用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手段,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保证反腐倡廉制度的刚性执行。
建立制度执行的激励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实行负激励是必要的,但对模范执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的职工实行正激励更是必不可少的,应对他们给予表彰和奖励,切实提高遵守制度者的待遇,通过示范效应引导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制度、严格执行制度。
总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在执行力上下功夫。提高制度执行力既要完善制度内在的执行价值、创造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执行激励机制,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刚性有效执行,为高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者分别为河北工业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1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Z2011204)
注释
①臧胜业:《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年。
②钱贵昱,耿启亮:《执行力引擎—制度落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
③易发久,白沙:《绝对执行:高效执行力组织的6大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