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统计并整理了34家高校上市公司名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背景高校、行业类别以及不同行业高校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上市公司产业结构
高校上市公司作为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自1993年第一家高校上市公司复旦复华在上海股票交易所挂牌以来,一直受到股票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其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近几年我国很多高校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没有充分显示出高校上市公司的独特优势。
本文从上海、深圳及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4家高校上市公司入手,着重分析高校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分布特征、主营业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高校上市公司及其基本情况
本文所讨论的高校上市公司是指具有高校背景,依托高校科研和人才的优势,其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是高校、高校企业或高校教师的上市公司,这其中包括通过IPO上市或借壳上市的公司。因此,高校参股上市公司、原高校上市公司卖壳成为非高校上市公司、退市的高校上市公司均不在文中讨论。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与高校相关的上市公司超过100多家。依据上述的标准来划分,目前,我国共有高校上市公司34家。其中,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主板共有高校上市公司28家(见表1),香港创业板共有高校上市公司6家(见表2)。
表1 主板高校上市公司一览表
序号 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背景高校 行业分布 公司市值(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1 000004 国农科技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制品类 7.16 0.75
2 000532 力合股份 清华大学 综合类 32.26 2.14
3 000590 紫光古汉 清华大学 医药制造业 22.58 3.44
4 000788 西南合成 北京大学 医药制造业 44.52 19.56
5 000790 华神集团 成都中医药大学 医药制造业 33.31 5.52
6 000915 山大华特 山东大学 综合类 24.73 7.17
7 000925 众合机电 浙江大学 专用设备制造业 29.23 13.74
8 000938 紫光股份 清华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7.41 53.15
9 000988 华工科技 华中科技大学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4.36 22.02
10 000990 诚志股份 清华大学 医药制造业 22.54 29.89
11 002030 达安基因 中山大学 生物制品业 31.48 4.58
12 002253 川大智胜 四川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1.46 1.73
13 600091 明天科技 北京大学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8.82 0.06
14 600100 同方股份 清华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89.63 209.62
15 600392 太工天成 太原理工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5.38 4.00
16 600530 交大昂立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制品业 24.46 3.51
17 600590 泰豪科技 清华大学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4.24 29.67
18 600601 方正科技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62.55 62.22
19 600624 复旦复华 复旦大学 综合类 23.40 7.31
20 600661 新南洋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类 12.85 5.30
21 600701 工大高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综合类 21.45 8.99
22 600718 东软集团 东北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06.43 57.51
23 600750 江中药业 江西中医学院 医药制造业 78.10 26.47
24 600797 浙大网新 浙江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45.38 58.73
25 600846 同济科技 同济大学 综合类 40.67 20.14
26 600857 工大首创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6.09 11.98
27 HK00418 方正控股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88 0.54
28 HK00618 方正数码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77 -0.06
表2创业板高校上市公司一览表
序号 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背景高校 行业分布 公司市值 主营业务收入
29 HK08045 南大苏富特 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39 0.74
30 HK08095 青鸟环宇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45 0.73
31 HK08102 上海复旦 复旦大学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6.76 6.01
32 HK08106 浙大兰德 浙江大学 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 0.28 -0.04
33 HK08205 复旦张江 复旦大学 医药制造业 3.88 0.38
34 HK08231 交大慧谷 上海交通大学 通信服务业 0.25 0.01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巨潮咨询网、wind数据库自行整理,数据截止于2011年12月31日。
二、 高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特征分析
(一)高校上市公司实现了高科技成果转化
要更好地实现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着技术“孵化器”的作用。一方面,高校给其相应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和人才资源。而在另一方面,高校上市公司为科研提供了后续资金,并且为高校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市场“风向标”。双方在不断进行人才交流、项目合作的基础上,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形成了二者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背景高校多为名校,工科型强校尤有优势
从表1、2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上市公司的背景高校多数为名校。这主要因为名校具有更多的科学研究人员、更为充足的科研经费,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清华大学为例:2010年清华仅来自政府拨款的科研经费达到15.6亿元,全校上万人从事科研,从而为其上市公司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资源后盾。主业为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电子制造设备等具有一定行业垄断技术的高校上市公司,都与其所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有很高的关联度。而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等以工科擅长的高校凭借其技术研发以及应用的优势,更是拥有相当数目和规模的上市公司。从表中可以看出,拥有工科优势的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1家,比例超过了60%,足见其优势。
(三)高校上市公司行业类别分析
参照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三位数中类分类标准,本文将我国高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统计如下:34家高校上市公司中所属行业为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的就有12家,达到总量的32%;综合类、医药制造业各有6家,分别占到总量的17%;生物制品业有3家,约占到总量的9%;其他7个行业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分别只有1家,各占3%。结合其经营种类,及市值与主营业务收入,进一步分析。
1.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行业
高校上市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大都依托背景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集中在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行业。由表1、2可知: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主要涉及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生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均属于高校具有研发优势的高科技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的公司数量最多,共计8家,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2.不同类别公司的市值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差较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公司市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具有较大差别。通过计算,无论是在行业平均市值还是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计算机行业均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说明在各类高校上市公司中,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属于发展规模最大、经营业绩最好的一类。当然,这也与近几年PC机、台式机的普及化以及电脑配件的热销、行业本身利润较高有一定关系。除此之外,同一类公司的市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差别同样很大,例如市值最高的同方股份是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中市值最低的南大苏富特的136倍。
3.多元化经营致使核心竞争力缺乏
由表1、2可知:34家高校上市公司中虽有像东软股份、清华同方等主营非常集中的高新科技公司,也有新南洋、同济科技等主业飘忽不定的公司。繁杂的经营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导致公司盈利水平较低。典型的如力合股份,其2011年的盈利仅为2.14亿元,远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其较高的公司市值很不相符。
三、不同产业类型的高校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选取高校上市公司比较集中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综合类、医药制造业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
(一)衡量上市公司绩效的指标体系
1.有关收益性的指标
1) 净资产收益率。它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说明了上市公司股东投资报酬的大小,这个指标为广大投资者和管理层所重视。
2) 每股收益。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
2.有关发展能力的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它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综合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它可以用来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一般而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较高的公司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属于成长型公司。相反,如果该比率过低,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衰退期,面临着步入衰落的危险。
表3 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
经营种类 公司数量 公司简称 净资产收益率%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益 平均每股收益 总资产周转率 平均总资产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率% 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8 紫光股份 5.38 0.52125
0.2088 0.08406
2.55 1.024
22.03 11.12
川大智胜 11.81 0.5858 0.25 19.69
同方股份 0.52 0.0224 0.13 14.81
太工天成 -48.22 -1.008 0.39 9.11
方正科技 3.65 0.0694 0.94 -23.82
东软集团 9.34 0.3397 0.78 16.48
浙大网新 6.98 0.1466 1.31 5.86
工大首创 14.71 0.3078 1.84 24.79
综合类 5 力合股份 3.78 7.6244 0.0798 0.17424
0.19 0.438 -17.99 5.99
山大华特 20.17 0.5201 0.62 27.49
同济科技 9.11 0.1819 0.37 4.04
复旦复华 4.212 0.0691 0.49 22.13
新南洋 0.85
0.0203222 0.52 -5.72
医药制造业 5 紫光古汉 22.91 10.832
0.0835 0.23516
0.59 0.786
10.23 14.39
西南合成 12.05 0.1933 0.75 50.54
华神集团 4.48 0.0596 0.68 12.78
诚志股份 2.00 0.1066 0.87 -4.88
江中药业 12.72 0.732 1.04 3.26
生物制品业 3 国农科技 4.04 7.88 0.0356 0.1367 0.39 0.417 -43.27 -5.35
达安基因 15.00 0.63 23.68
交大昂立 4.60 0.23 3.53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巨潮咨询网(各大上市公司年报)、wind数据库自行整理,数据截止于2011年12月31日。
注:南大苏富特、青鸟环宇、上海复旦、浙大兰德、复旦张江、交大慧谷等属于港股,与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会计制度不同,故本小节不予考虑。
(二)高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状况评价
长期以来,高校概念股一度是股市中的“明星”。各大名校的名牌效应及其与高科技成果、优秀人才之间的天然联系,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追捧,成为绩优股的典型代表。
但是,最近几年不少的高校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业绩却不尽如人意,没有显示出高等学校背景的独特优势。多数高校在经历了1999-2000年在业务、资产、股本等方面的快速膨胀之后,开始了自身的调整期。2001年以后,随着大盘的下行,整个高校板块一直处于下跌的态势。直到2006年才有所好转。但还是很多的高校上市公司的业绩偏低。从表3的统计中可以看出,2011年中,在所统计的21家高校上市公司中,只有工大首创、山大华特等6家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了市场平均值11.82%,占不到总数的1/3。也就是说,超过2/3的高校上市公司创造财富的效率甚至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在每股收益方面,也仅仅只有川大智胜、江中药业两家公司高于了沪市上市公司市场平均值0.55元,表明超过90%的高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远不及市场均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校上市公司没有发展前途。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国家支持、鼓励发展的计算机开发、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高校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可能与高科技产业自身的发展周期特点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国内高校进行了自50年代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调整及合并,不少高校因此而实力增强,且均以不同的速度加快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所以从长期来看,一旦科技股走出颓势,高校概念股的情况也应该会有所好转。
从高校分布的不同的行业来看,医药制造业无论是在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还是主营业务增长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同行业之中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以医药制造为主营业务的高校上市公司在最近几年中成长态势较为良好,尤其是在新医改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国家大力扶持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大环境下,高校上市公司中的医药制造业凭借着自身的科研优势,以及以药学、医学、化学、生物等为优势学科的众高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加深,推动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加速转化。
高校上市公司中的计算机行业具有较高的主营业务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发展能力及潜质。但是其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收益性指标却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太工天成在2011年发生剧烈亏损造成的。如果排除太工天成的巨额亏损不算,高校上市公司中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达到7.48%,与综合类、生物制品业基本相当。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24元,高于其他三个行业。因此,排除掉个别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高校上市公司中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因其背景高校良好的技术支持以及在计算机行业发展优良态势的大背景下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比而言,高校板块的生物制品业和综合类发展状况不及计算机服务业和医药制造业。对于生物制品业而言,由于其目前在中国尚属于一个较新的行业,并没有较大、规范的市场和固定客户群,也没有很好的形成规模经济所致。而对于综合类的企业,如前所述,由于其经营业务分散,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该类企业的发展。
四、高校上市公司的发展建议
(一)明确高校自身定位
高校上市公司因其特殊的高校色彩,除了由高校直接控股以外,很多甚至是由学校直接经营管理,由校领导兼任公司管理层。由于很多校领导对于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投资、融资等众多经营决策并不擅长,直接导致了高校上市公司的规范和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上市公司要取得成功,明晰高校定位是首要因素,高校应该将重心放在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给高校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而将市场运作、投资、融资等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交付给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二)培养科技型管理人才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单纯的科技型或者是管理型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市场高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发展高新科技型企业,管理和技术皆为擅长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这样的人才接管企业,才能够更好地洞悉科技发展趋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技术革新,把握企业的发展命脉,从而让企业更好地腾飞。
(三)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加快产学研一体化
高科技产业之所以能在较快程度上加快经济增长,关键原因在于科研成果可以大幅提高现实生产力。然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一直处于30%左右的较低水平。科研成果之所以产业化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科研体制的弊端。在很多高校的科研考核、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关注科研人员的论文数和课题数,导致科研成果缺乏实际应用意义。高校必须改变这种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的局面,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机制,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转化、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
本文在对高校上市公司的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背景高校、行业类别以及不同产业类型的高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等方面分析了高校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分布特征。综合以上分析可见:高校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分布的确具有一定特征,主要分布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其他行业也有所涉足。但与此同时,高校上市公司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和体现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高校上市公司只有正确客观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从相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实现上市公司与高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Wind数据库
[2]各大上市公司年报
[3]顾新,董静.“高校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J].决策咨询,2011(02):36-40.
[4]苏竣,何晋秋.“大学与产业合作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37-271.
[5]周彬,冉茂瑜,顾新.高校上市公司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320-322.
[6]袁靖宇,常向阳.中国高校上市公司状况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2(09):3-7.
作者简介:曾玖琳(1991-),女,湖北随州人,南开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司财务、公司金融。
(责任编辑:陈岑)